【西北作家•随笔】张兴海:生养与养生

生养与养生

张兴海

  

  2500多年前,老子与孔子相隔大约20年先后来到人间。他俩降生时不可能想到这是何等伟大的事件,更想不到人们会用神话般的灵光照耀那个奇特的瞬间。老子之母是在院子的李树下挣破腋肉才得以生产,她的孕期长达81年;孔子之母虽然在空桑之林的石洞中安然生产,但由于小孔是严重的异相而被抛于尼丘山,她闻知后不顾体虚风烈寻至山野重新拣回婴儿。我在河南鹿邑老子故里和山东曲阜的尼丘山,分别看到了李母墓和诞生孔子的“夫子洞”。李母墓顶果然长着一株枝叶葳蕤的李树,“夫子洞”的简陋寒碜也着实令人吃惊。

  

  圣人生而异相,其母因神怪灵异诸种天意而孕,这些早就被我们的祖先刻意渲染,如黄帝、后稷、伏羲、老子、孔子等。传说的想象力强化了天命意识,这些不同凡俗的优秀人物因此才有了替天行道泽被人世的理想根基。但我在老子与孔子的诞生轶事面前,却有另一种感动与思索。我以为超过这些圣人的更为伟大的人物,是他们苦难的母亲。在李母墓前,我久久凝望着那株普通的李树,想着那位遥远的母亲产生时如何挣破腋下的皮肉,她此时经受的磨难也许可谓“天下第一”了吧!孔母也是一样,她为了感动上苍,保佑自己平安产生,竟不顾产期临近,苦苦巴巴要去十月前祈子之地尼丘山,上山之后腹疼难忍,只有往这洞中落脚。她怎能想到这荒天野洞正是自己的产房!

  

  许多西方人习惯将自己的生日称为母亲的苦难节,老、孔二位先贤以自己的诞生为这一说法作了诠释。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人,不论其生母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是古人还是今人,是异人还是常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在那个分娩(包括剖腹产)的过程,经历的苦难谁也无法躲避。老天爷多么公平,在这个问题上,决不会给任何人照顾。

  

  伟大的母亲以这个过程的苦难,向世界发表了一个宣言。这宣言其实古人也已说过:“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因而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重人贵生的道教理论因此而产生。有了生,才好养。人到中年,创下一番事业,有了家室儿女,便想到自身生命的重要,想到如何延年益寿,生养与养生的命题发生了变化。生养的任务完成,养生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时候,仿佛才想到了生命来到世间的艰难,想到了重人贵生的意义。

  

  说到养生,似乎转移了话题。这与母亲的伟大有什么关系?是因为母亲当初生之艰难,生命才须珍爱吗?不错,这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了。而且,这一层的思索,对于每一个人自身也非常重要。自戕、自虐、自杀,因为一时疏乎而做下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古往今来屡见不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一次”是母亲以她的“人生人,吓死人”的遭遇赋予的,怎能轻易地从自己手中抛却?除了这一层,还有更深的思考。“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寓示着什么?人与道、天、地同等重要,人自然也应具备与道、天、地一样的品行与使命,这就是每个人应该树立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应该为之追求的目标和境界。《太平经》中有这样的解释:“人者,乃中和万物之长也,而尊且贵,与天地相似。”人集中了万物的优长之处,这么尊贵,跟天地差不多,更加明确了人的品质要求。道、天、地,生生不息,运转不已,博大厚德,率真自然……

  

  应该说这不是我的发现,这确实是一个老话题。不过,读书人往往在阅读时,在游历中,在和别人交谈时,忽然得到启示,产生联想,继而想写文章,便下手找经引据,翻来思去,想弄得妙掘得深,但究其终了,还是落入古人巢臼。说实在的,我这回写上面的文字,其实源于一句儿时得到的俗语。我那时常常听到人们在表白自己的正经时,总会说:“人生父母养的”,意思是人既然是人所生,是父母所养,怎么会做损人利已的事情呢?联系古代圣人的轶闻异事,回忆在河南与山东的所见,想到道教养生的“立仙基”、“积功德”的基础原则,忽然就明白了一些道理。虽不是发现,却有个人切实心得,便向诸位尽数道来,不也是一乐么?

  

  张兴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群众文艺创作中心艺术指导,周至县文联名誉主席。主要作品有:《圣哲老子》(长篇历史小说)获第二届柳青文学奖。《月儿圆了》(六集电视剧)(编剧)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获西安市五个一工程奖。《死囚车上的采访》(长篇纪实文学)获陕西作协第五届文学奖,中短篇小说集《丢官》获九头鸟文学奖。长篇历史小说《风雅曹门》获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作品资助。《圣哲老子》《死囚车上的采访》入选《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另有几部集子出版。获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家、西安市骨干艺术家称号。  

注:本刊对稿件有可能做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请注明。

继续阅读更多文章

袁富民:霍去病墓读石

史说 || 张镭:女皇与她的男宠们

随笔|张耀锋:论蚊子与盗贼

王亚凤:马河声书画展八卦图

情感小说 || 李思纯:譬如朝露

书评 || 屈龙杰读《终南漫志》

赵熙:太白山,一棵树

书讯 || 作家孙兴盛长篇小说《峣柳风云三部曲》出版

书评 || 张兴海评介《终南漫志》

安黎:看望一棵树

史说 || 雷钟哲:薄姬,刘邦的好女人

何丹萌:咒男人

书讯:陈嘉瑞小品散文集《终南漫志》近日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

(0)

相关推荐

  •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一个人立志的难处,不在于胜过别人,在于胜过自己. 赏析 这是韩非子讲真正有志者的一句话. 一般人的志向,往往是超过某某人,认为超过别人,就算是得偿所愿了.实际上 ...

  • 老子与孔子论道,老子的不争与孔子的争

    老子与孔子论道,老子的不争与孔子的争

  • ​孔子三见老子

    ​孔子三见老子 <礼记><庄子><史记>等书有记载 第一次见老子,孔子17岁.他在洛阳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感悟最深的是"上善若水". 第二次会面 ...

  • 西北作家 || 随笔 || 杨才琎:碎碎的念想

    碎碎的念想 杨才琎 这天儿一日冷过一日,偶尔再飘点小雨,就更冷得厉害.早上起来,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太阳出来照一照,每个麦苗尖上都一顶一颗清冷的露珠. 我跟他们说,冬天最好的生活,就是出了太阳放牛羊. ...

  • 【西北作家•随笔】王亚凤:草鸡与梦籁

    草鸡与梦籁 王亚凤 枕着秋虫的唧哝入眠,醒来鸟声满耳.上帝的安排真是妙啊,它让鸟儿们入夜就睡去,虫儿们才得以登场肆意鸣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虫儿们呢也不傻,早在黎明来临之前就隐 ...

  • 【西北作家 随笔】王科:楼上

    楼上没有阳光,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但是从楼上到楼下,似乎怎么也没有上楼时刻那般激切. 我所在的楼上是一个狭小的空间,容纳着八个各有信奉的异教徒.当一群异教徒们处在这么狭小的地方,却相处的其乐融融,究其原 ...

  • 西北作家 || 安徽/王征桦: 杏花村随笔

    杏花村随笔 安徽/王征桦 1.笛声寒挂鹿门秋 秋天的铁佛寺,静静地立在一座低矮的小山上.山下的四周,已经被几个居民小区包围.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寺院大殿的高翘的檐角.但寺是低调的,它的门开在很隐秘 ...

  •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50】随笔:谈谈关于读书的话题 | 杜崇斌/陕西

    读书是一件诗意的事儿.读书人自然也是一身的儒雅.从古至今,书香门第,飘散着书香的生活,一直是许多人追求的人生境界.所以,读书论坛应该是充满诗意地方,是交流思想.谈笑有鸿儒的高雅.恬淡.闲适的去处,一杯 ...

  • 西北作家 || 王军乐:心游 (随笔)

    心  游 王军乐 当旅游成为时髦,得闲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远行,以放松疲惫不堪的身心.身在异乡不算客.游异乡山水,览异俗风物,访名胜.察古迹,行万里路,品四海食,悠然自在.然,游者归来,若问如何?言吃美 ...

  • 西北作家 || 王炜:“凡鸟”王子猷 随笔

    "凡鸟"王子猷 王炜 王子猷,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其人好竹的程度独步古今,无出其右者,因此名列中国文化史籍,传颂至今. 王子猷出身东晋第一豪门,物质生活之丰盈,自是不同于一般 ...

  • 西北作家 || 张兴海:大树咏

    大树咏 张兴海 在我沉久的记忆中有两行葱茂强盛的大树,它们整齐排列,威风雄壮,既是行道树,又是风景树.它们位于一所学校的大门前,师生们出出进进,年年月月和它们朝夕相处.毕业的学子们无论走到哪里,天涯还 ...

  • 《西北作家》潘咏琅随笔:如此圆梦

    如此圆梦 潘咏琅 单位日前组织到锦州市北镇的"老母山"青岩寺"还愿".到佛寺,一般至少两次--许愿和还愿. 我前次陪同学去过青岩寺,大概是几年前了.曾经多年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