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白话文赋体快速成文法——长风JS

高考作文攻略之

“精气神”三位一体贯通所学——

暨白话文赋体快速成文法

◎长风JS

谈到高考作文,谁都想文思泉涌,笔下生花,言情抒怀,大展才华。一分能出千万人头地的一刻,如果作文能多拿几分,无疑是锦上添花的事。那么在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技能修养停止在高考这个静态的点时,如何才能轻松应对高考作文且妙笔生花呢?我们先研究一下高考作文两个重要的特点:

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高考作文题目,限定体裁的极少。为什么?我们考查学生的目的是培养有创新精神,有高尚情操,有审美理想,有实践能力,有真才实学的全面发展的自由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显然,作文题目太多的束缚无益于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益于学生才华的充分自由展示。大家想:啥都限制死了,不成“八股”文了吗?我们的教育不允许这么做。不能扼杀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不能开历史倒车。

高考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什么?一般都会特别注明不能写成诗歌。诗歌不好吗?为什么禁止诗歌体列入考查范围?古诗词乃中华国粹,古代曾作为选贤择能的必考内容,至今煜煜生辉。这些主要是由它严谨的格律和批评标准,以及时代特征决定的。它传承至今已经不合时代大势所需,恐怕中学生几乎没有懂格律的吧?它的形式要求太烦,也不能真正全面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现当代的新体诗呢?也是一片繁荣。然众说纷纭,各执己见,难得思想观念之一统。很多白话文写的比古人的文言文还难懂,当然也就难以行成一个统一的批评标准,而且有些诗歌神秘朦胧,有些只是倾泻感情,涵盖的面是有限的,根本不符合我们要考查的目的和要求。

研究罢高考作文的两大重要特征,我们进入正题——白话文赋体快速成文法。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赋的由来。我们知道古代有诸子百家言形成我们的哲学基础,但基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之后突显现实主义文学性质的《诗三百》横空出世。再之后突显浪漫主义的《楚辞》问世。到了汉代,在诗三百和楚辞文学形式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汉赋,又称大赋。当然它也就继承了诗三百和楚辞的优秀传统,兼有诗的韵律,文体讲骈偶,文辞整饬典丽,浪漫主义的抒情和现实主义的铺陈并举,文气多如大海流东,气势恢宏。著名的如汉司马相如的《两都赋》等。

我们都知道“唐宋八大家”吧?到了唐宋,古文革新运动潮流之下,赋体出现散文化趋势,句式长短参差,用韵也更加自由。赋体文被推到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著名的如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白话入赋不足百年,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事。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存在理由,表现活力度,传衍力等,关键在于它是否适应时代大环境和社会生产力的要求。赋,首先是给人看的,不像诗,懂诗的人现在更是凤毛麟角,而赋能更好的展示作者的自我文学素养。“赋痴,其志凝;赋痴,其文工;赋痴,其技良”。赋体兼容融合,情感,语质并重,表现出积极意义,创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且赋体可以兼容诗歌的特点,正是最适合当今高考作文的上佳之选。辞赋大师潘承祥讲:“赋者,乃综合之体也。赋家则有包举宇内之心,吐哺八荒之志也。横被六合,三成帝幾。楚以辞兴,汉以赋盛,辞以龙兴,赋以虎视哉!於是睎秦岭,睋北阜,挟沣灞,拒龙首。”。

一说赋,大家首先想到赋的形式,古代赋文。百度一下,所谓的白话赋文亦多是文言,半文言形式的骈文。这怎能叫白话文?它应该有更加灵活自由的表现形式,打破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继承古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要发展创新。特别是一些个形式上的东西,施以枷锁,必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如宋诗,在唐诗基础上进一步格律系统化,形式规整化,但无论宋诗量再大终抵不过唐诗的成就之高,最终转而创新,在宋词里才开出灿烂之花。我要推介的是适应当前高考作文需要的白话文赋体。怎么理解它呢?可以把它看成以散文体为主,兼容其他常用文体(甚至高考禁止的诗歌体),赋比兴手法并用,集抒情,议论,铺叙,歌咏等于一体的,不讲骈偶的综合性跨多文体的白话文赋体。这是一个新的命题,我们给它命名为白话文赋体。它可以适当灵活用韵(当然不必像平水韵之类,只要韵母相同或相近即可),也可以不用韵,看个人文字驾驭能力而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白话文赋体,多文体兼容并蓄,兼古典之雅,浪漫之美和现实之用,可以在“精气神”三位一体之下让学生贯通所学,全面自由地展示自我。这也正符合当前高考作文考查的基本要求。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才能贯通所学,妙笔生花,快速成文呢?听我徐徐道来:

首先看文章的形式结构。既然白话文赋体是综合之体,当然无需过多考虑形式上的东西。没有了僵硬的形式束缚,这样就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的自由,学生挥洒起来更能如鱼得水,天马行空。可以引经据典,写景状物;可以歌咏抒怀,言志议论;可以虚实结合,点染渲染;亦可以杂以骈文,诗歌等;可以贴近社会生活实践;亦可以充分展开想象;如鲲鹏之扶摇,令气荡神游,运笔自由如江河奔流,滔滔汩汩。

解析任何文体都可一分为二。其一就是咱们上面所说的外在的形式结构,这是语言文字的技术层面。其二则是文字内在的本质性构件,是内涵层面。我将这第二部分概括为“精气神”。人最重要的就是精气神对吧?根据我们的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文章出于人,自然也必反映人之性,故而文要想活泛也必须依靠它的“精气神”三大本质构件。诗词是我们汉语最典型的文字艺术,“精气神”理论是我对它们认真研究并长期思考后的结论(如有高见,欢迎拍砖)。这里我们重点解析内涵层面本质性的“精气神”三大构件。它们将指导我们贯通所学,兼容融合,最终达“包举宇内,吐哺八荒”的自由之境。那时运笔,必如壶口黄河,一泄汪洋。

人无精气神死,文无精气神僵!文之所谓“精”,意境,境界的便是。文学上升到美学层面,它是文字艺术,是最重要的审美活动之一。如此,它的创作,赏析的全过程都需要一个自由无功利的审美境界。咱们的白话文赋体要展现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画面,营造一组美学意义的意境,最终形成一个特定的审美的境界。赏析它则是读者通过文字刺激,再次形成一个审美境界。还是看司马相如的《西都赋》,“睎秦岭,睋北阜,挟沣灞,拒龙首。”短短十数字就勾勒出古长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图画,秦岭绵延,八水绕长安,中华龙脉之首,意境可谓恢宏辽远。再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何其宏阔!天来之水不也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手法吗?“精”的营造,没有什么玄妙,关键在于你下笔时是否处在一个审美的境界当中。如果你的眼里没有美,你的文字又如何呈现意境?所以,白话文赋体“精”的营造必须修炼一个审美状态的自我,需要个人修养,美学修养,语言素养全面兼修。任何事物都有它美的一面哦!

文之所谓“神”,就是作品的精神主旨,也就是看你的立意高明不高明。好的立意才能产生好的审美境界。试想一个糟糕的立意会产生什么后果?可能你在高考作文下笔的一刻,已经被阅卷老师判了“死刑”。立意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素养的人会产生高下不同的立意。立意越高明,胜算也就越大。其次要注意“神”的明确性,不能是模糊状态。别寄希望别人阅卷老师给出你“神”的归宿!如有“神”不明者,先打五十大板,以儆效尤!写作时修“神”比炼意应该更简单,从大家小学开始就都懂得,但是病在眼高手低。文之“神”是咱们白话文赋体快速成文所必备的最重要一环!

文之所谓“气”最复杂!古人多有论“气”者。先秦孟子有“养气说”,魏曹丕有“文气说”,刘勰《文心雕龙》也讲“养气说”,韩愈有“气盛则言宜说”,苏辙也曾论文气,桐城派刘大魁发展成“神气说”。这里再进一步发展一下,就成了我们现在讲的“精气神”三位一体理论。“气”源于自然,也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后中医引入人体辩证施治,再后被引入文学批评,经过漫长历史发展,形成一系列文学批评思想。“气”作为一个美学和文学批评范畴的提出,突出了古代文学生命化的创作特色。以“气”论文,还突出了古人对文品文风的重视,体现出古人整体和谐,天人合一,辩证流转的思维特征。古代哲学认为元气生万物;老子则认为道生万物,万物由阴阳构成,而气的运动是调和阴阳,生化万物的机关;庄子认为直接气就是万物的本源。众说纷纭,难以明确定义它。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气”呢?我认为文之“气”应该包含两部分。其一文字内涵层面给人的一种精神上的综合感受,是文章的风格,气势,文字张力的表现。其二是作者个人的气质秉性在读者再现审美境界时的影照。文如镜子,文之“气”的一部分是作者个人“气”的投影,是人的气质,修养,精神力量的潜性再现。孟子的“养气说”更侧重后者,主要指人的道德修养,个人的精神境界。曹丕认为气乃天生,主要还是指人的素养。韩愈文“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大小皆浮,气之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于声之高下者皆宜”。看来他也是指人的修养来的。苏辙论气,认为文是“气之所形”,“气充乎其中”,文便见乎其外。这里也是指人的精神之气。他所谓孟子之文宽厚宏博,司马迁之文疏荡奇肆,则主要指文章的风格气势,是我们讲的前者。苏辙还强调广阔的生活阅历对激发志气和文气有重要作用。刘大魁则认为“神”“气”相依,共同构成文章的灵魂。综合各家,施以辩证,如前所述,我认为文章的“气”应包含两部分,一是文气,二是人气,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影射。这也正好解释了咱们熟知的“文如其人”说。

弄明白了“气”,咱们来探讨“精气神”三位一体作用的机理。“神”既立,“精”乃酝酿,“气”动而“神”随,此时运笔如流水,自然而浑成。三者当中,“气”是最活跃的。气动可造排山倒海之势,亦可造闲逸清幽之境;或能如江河奔流,或能如小溪潺潺。正如老子说的,气动而阴阳调和,生化万物。文之“气”推动文字自然的在你特定的语言运用技术条件下融合调和,神气荡漾,不吐不快。此时运笔自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两股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推动文字跃然纸上的一股强大力量,不可抑止。而意境的营造也自然天成,“气”到位了,意境也就成了。“精气神”三位一体,以气贯之,以神束之,以精张之,达如此境界,心神荡漾,“气”绵绵不绝,想不写出来,想不写好都难。“气盛则言宜”,长“养浩然之气”,自由驾驭文气,同时多加积累,不断提高语言文字驾驭技术和能力,令文气文势浑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

综上所述,“精气神”是我们讲的新概念——白话文赋体的三大本质构件。苦心经营,努力修为,“精气神”三位一体,将令你贯通平生所学,得其奥妙者可轻松应对高考作文,把白话文赋体发挥到极致并快速成文。

最后,愿拙文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石成金之术——有,但关键石头得有变金子的内在要求。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能靠单纯的被动接受。学而思之,思而化之,做个有思想的学人。只有成为了你自己思想一部分的东西才是最可靠的!消化了它……

收稿:梁禄旺

编辑:李小平

【顾问】成倬  王兴祥  何环永  何岗

【名誉编辑】漆子扬  邓永强  景治兴

【总编】李小平   【副总编】夏新有

【主编】薛红芳

【副主编】王向军  梁禄旺  幸运草   桃李芬芳   夏青  陈兴茂  杨菊月  陈香平

【平台策划与推送】李小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