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用不着“知识焦虑”

先讲一个例子,以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为例。

我的朋友苗三川是位业界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从小就显示出不凡音乐天赋。非常敏感,感受力极强。共情能力,悟性也很强。

我们发现,他对一些事情,总能得出直指人心的结论。但让他分析过程,却讲不出来。

另一位是程序员,出名的高智商。任何事情在他眼里都纤毫毕现。

天生的高智商经过编程专业训练后,逻辑思维极强,再加上年轻时系统读过哲学类书籍,他能把事情严谨细致的解析的明明白白的。

我的感受力和逻辑思维,介于音乐家和程序员之间,普通人的范畴。所幸天生爱读书。

35岁前,尤其青少年时期,大脑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还在成长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知道的东西比他俩多。

遇到问题时,我不能靠极强的悟性直接捕捉结论,也不能靠极强的逻辑推理出结论。

但从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中,我受到了历代中外哲人的思想启蒙,掌握了思维方法,经历了多种人生,也能由已知去启发未知。

我们三人彼此惺惺相惜,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脑力:天才,高智商,普通人。

面对人生中或大或小的问题时,我们都能得出明智,甚至互相认可的结论,但过程不同。

但社会中毕竟普通人最多,所以,人们才推崇大量学习,鼓励大家受教育,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这几年,有人极力贩卖知识焦虑,推进了知识付费行业的成熟。

学习的确重要,不学习无以明智。但我发现,很多人处在深深的焦虑中,不断的盲目学习。

今天买一本黑格尔,明天买一门历史学课程。上班路上听世界史大纲,下班路上听库恩哲学理论,睡前再听一会香帅的金融课。

只要看到知识点,就认为是干货,能多学一点是一点。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其实,都无效,大多数人们学的都是知识碎片。

不仅网络上的是别人嚼过的N手知识。就算自己买一本经济学学术原著,也只是经济学这门学科体系中的一个片段。

到最后发现,生活没有改变,自己依然焦虑而盲目,大脑也没变清晰,不禁困惑,学习有用吗?我是不是学不会了?

音乐家苗三川也在问我,大家都在学习知识,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焦虑的不行,可是那么多知识,我到底该学什么?

所以,谈谈我对知识和学习的看法,希望对别人能有一些启发。

01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对我说:真羡慕你们看那么多书的人,我也想看点书,这样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有个谈资。你说我看哪本书,能有谈资?

后来她去背历史故事去了。

如果读书是为了聊天时候有个谈资,就别浪费时间了。

第一,聊天是沟通,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人们不会因为你会背历史典故,名人名言就对你感兴趣。

第二,人与人的互相认同是思维方式的认同,如果你只是知道一些书上的知识点,并不能被文化人的圈子接纳。

就像人不会因为一个名牌包包就能进入上流社会一样。

必须明白学习的目的。

第一是让你有个赖以生存的技能,第二是启发人的智慧,理解自己,也能理解他人

毕竟,普通人不会把自己的命运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理解,不知道自己一家一室的得失其实深受历史大潮,社会变迁的影响。

而要实现这样的理解能力,就必须拥有成体系的知识结构,和经过训练的思维方法。

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多少知识点,是让人懂得真假,善恶,获得智慧。

对外,能在与时代变迁的博弈中顺势而为;

对内,能让人的生命体验充沛而丰富。

02
知识傲慢和知识自卑

知识焦虑的时代,滋生了怪现象,尤其是知识傲慢和知识自卑。

前几天遇到有一个海归的哲学博士,聊天时候,每隔一分钟就要强调自己的教育背景,言必称自己起点很高,经常和哈佛,牛津做交流。

聊天时,能列举很多西方哲学较深的理论和人名。其他非专业的朋友,对哲学感兴趣,谈的比较浅,于是他张口就是:

“你们太蠢,层次太低,无法交流。”

有些人在这种场合下,瞬间就自我矮化了,放弃了思考质疑的能力,只能听对方发言了。

其实,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知识,网络上,书店里,知识就像摆在地板上的麦穗,只要你愿意又勤奋,总是能学会。

所以,没什么自卑或者傲慢的。

我把学知识比作买菜。

小明走在去菜市场买菜的路上,碰到了小红。

小红刚买了一斤西红柿回来。小红没必要鄙视小明两手空空,小明也没必要因为自己没菜就自卑。

毕竟,闻道有先后。

小明到菜市场后,买了一把油菜,好比专业不同。

中午,小红吃了番茄炒蛋,小明吃了香菇油菜,谁都吃到了美味,但谁也不知道对方尝到的味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就是这个意思。

学知识也是一样,学哲学的人瞧不起学医学的人不懂哲学,就说他蠢,可惜他也不会医学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的人理论知识强,有的人销售能力强,有的人家务整理能力强。

我老家村里有个老头,骟猪技术一流,十里八乡谁家养猪了,都得排队等他去才放心,这也是炉火纯青的技术。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各自傲慢或者自卑。

这个世界上唯一值得鄙视的,就是虚伪阴暗的人品,好吃懒做的品性

03
不要迷信学者理论

我在给学生讲《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的时候,会劝学生,不需要背书,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后来发现在社会上,很多喜欢学习的成年人,也会把尤其社会学,哲学的理论当做真理,努力用生活中的经历去套用,理解,其实大可不必。

人文社科类的理论,都不是真理,但都是启迪你智慧的参考。

拿社会学理论来说,只是一些聪明的人在不同时代对社会的看法,只是他们的看法更系统,更高明,更能启发我们思考。

你有没有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有吧,那也是你的理论,只是有可能偏颇狭窄而已。

学习理论时,一定要先了解学者的生平,就会发现,他对世界的认识,和他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必然局限。

比如,社会学的开创者孔德在后期创立了人道教,崇拜女性,原因在于他经历了铭心刻骨的爱情,始终没有把自己的思想研究和个人情感分开。

比如,叔本华的理论里,非常歧视女性,这也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既然学者的理论都有局限,甚至会有错误,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呢?

因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这就好比,你去商场买衣服,进商场之前,你对一切茫然无知,不知道自己该穿什么。

进去之后,你要咨询一下之前买过衣服的人,每个人给你的建议都是根据自己买衣服的经验提出的,未必适合你。

但是,当你听了所有人的介绍,看了各种衣服,就会有自己的主见了。

一定要警惕中小学时的习惯性学习方法。

中小学时,我们经历的都是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不断的背,从不思考。

长大以后,本来可以自主学习了,人们却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方法,找了很多学科的知识,不断的给自己填,不断的看书,却忘记了思考。

到最后发现,看了一大堆书,学了好多知识,好像自己没什么改变,生活也没什么进步。

其实,读书不在多,而在精。

真正的原著只有那么少数,其他的,大多是后人拾人牙慧的二手,三手解读。

这些解读,和解读者的水平有莫大的关系。好比吃别人嚼剩下的,不仅没营养,可能还会染上胃病。

只要有人说,他一年看上百本书,我就知道,一定没有质量。

真正的经典书籍,一年能够精读一本,就会发现自己的思想有个明显的飞跃。

庄子说:学海无涯,吾生亦又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只能是找死。

04
一定要学会系统思维方法

有人总是焦虑自己太无知了,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世界上的知识学不完怎么办,其实大可不必焦虑。

世界上的知识太多了,光学科分类就数不清,每个学科都深不见底,你能学的过来吗?

问题是,你知道非洲昆虫有多少品种,古希腊所有哲学理论,对你有用吗?没用。

实际上,知识,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但知识不是世界本身。

人文社科的理论,自然科学的定律,如同看世界的望远镜,可惜的是,有很多人,学知识学上了瘾,不断的学知识。

就像不断的积累各个品牌的望远镜,却忘记了看一眼星空。

知识没必要都学,但很明显不学,自己的是愚昧无知的。

其实,你只要选择一门学科,系统性的学习一遍,比如社会学,历史学,法学,哲学等等。

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其中的知识点,而是为了学会一套系统的思维方法。

有了这套思维方法,你在应付生活,行走世间的时候,就会发现游刃有余。

你学会了思辨,分析,多角度看待问题;

你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深度思考;

面对未知领域,你会根据自己的方法探索真相,处理问题;

面对人生真相,你也会根据这套方法走向智慧。

这就够了。

这时候,你会发现,也许你在人前不能背出古希腊的人名和高深晦涩的理论,但对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你变得有主见,不会被蛊惑,心智打开了。

世界尽在眼前,万物皆进心底。

认知精进,上了轨道,日新月异。整个人将焕发新生。

(0)

相关推荐

  • 常培杰:艺术社会学三型及其“本质”疑难

    作者 常培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编者按 艺术社会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拓展了艺术学的研究领域,日益得到学界的关注.就艺术社会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可以简要区分出三种范式:"艺术"社会 ...

  • 藏书教材|《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袁亚愚、詹一之 主编 (1989年版)

    <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袁亚愚.詹一之 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作者简介 袁亚愚(1935年8月-2020年6月20日 )四川大竹 ...

  • 专业篇丨社会学: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献给社会人

    用知识改变阶层 写在前面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读社会学." "哦,社会社会 " 当我们用失敬失敬的语气,戏谑地称一个人足够社会时,总是充满了调侃和玩 ...

  • 地场卫每日一答 | 天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解方式

    来自 航ǒ 的提问: 本人女,日蝎月瓶上升天蝎,准高二. 想好好学习,但高一不在乎一直玩,虽然课上有听且懂,但不写作业,落下很多.高一成绩还行,高二就下滑了,现在剩一个月开学,想补上来,一时间不知道从 ...

  • 新学期,100本社会学著作读起

    学习社会学专业几年,读了不少书,从中选出100本推荐给大家(有一些著作是多卷本,所以实际上超出了一百本).这100本著作其中有少部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相关著作,有一些属于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等相关 ...

  • 坤鹏论:修辞学的“亚里士多德第二”

    人类的思想潮流总是随着自己的境遇而变换,稳定时,理性至上,感性无用:动荡时,批判理性,呼唤感性,因此,人类永远是主观看待世界的. --坤鹏论 在<为什么哲学与修辞学如此对立不容?(中)>中 ...

  • 社会学与实证主义

    本文预计阅读8分钟 参考资料 [教材]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作者 候钧生 第一章: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 社会学与实证主义 "社会学"与" ...

  • 如何在“知识焦虑”的时代,构建知识体系?

    - 引言 - 一个人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陷入了"知识迷茫"!什么是知识迷茫,就是我们很努力的读书和学习,但是越学习大脑越混乱,越学习越焦虑,越学习越迷茫! 比如你是一位孩子的家 ...

  • 你有知识焦虑,都是因为学习方法太多了

    为了保持输出,我每天都要保持3小时阅读,主要看两种类型的书: 第一,看读书会的书,积累长期价值的知识. 第二,寻找各种实用的成长方法,分享给不同阶段的读者. 说实话,养成这个学习节奏,一路上经历了不少 ...

  • 知识付费与知识焦虑症

    知识焦虑症 知识焦虑症也叫信息焦虑综合,是一种精神病学疾病.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呈平方数增长,但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远没有高速到接受自如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 ...

  • 李菁对话畅销书作家弘丹 |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第一篇:以结果为导向,不再知识焦虑

    「李菁对话畅销书作家弘丹」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财富 第一篇: 以结果为导向 不再知识焦虑 @ 李菁: 我今天的分享是从平凡到超越的一个过程,比如说我是如何收获到幸福的?自控力和专注力如何提升? 我以前其 ...

  • 知识焦虑症下,职场人如何自我救赎?

    今年10月底,一篇名为<罗振宇的骗局>文章在网络流传,以得到为代表的内容知识付费平台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文章中以"刘刚"为例,讲述了作为当今时代年轻人在经济快速发展 ...

  • 你是如何沉迷于满足知识焦虑,逐渐碌碌无为。

    本章导读 阅读的目的   满足于我们对知识的焦虑 大脑吸收效率       阅读情绪   树立一个观念 最近在知乎上看了一些问题,有人问了一些关于为什么自己看了一堆书,但是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 ...

  •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4款工具助你摆脱知识焦虑时代的无脑收集

    推荐几款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助你摆脱无脑的知识收集,缓解知识焦虑,做知识的管理者. 知识管理|第二大脑:Obsidian黑曜石 知识管理/任务管理/时间管理:简道云 本地文件资源管理:Quicker 知 ...

  • 写下这篇文章,我就不再是一个“知识焦虑“者!

    我患过"知识焦虑症 ". 对一个求知若渴的人,对于一个买书成瘾的人,对于一个把一分钟的时间掰成两分钟来用的人--"知识焦虑症"这个症状我曾经有过. 知识焦虑症, ...

  • 孔子谈知识焦虑:立心不稳,贪念过重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有的人你可以和他一起学习, 却不能和他一起坚守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

  • 知识焦虑遇冷后,知识付费的下一个风口会是什么呢?

    行业内从业者们都知道未来知识付费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如果没有任何新兴形式的知识付费项目的话估计很难被消费者买账.那么知识付费的天花板真的已经到顶了吗?知识付费的下一个风口会是什么呢? 不知大家有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