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那让人害怕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常与伤人、无家可归联系在一起,那是因为一小部分患者有行为紊乱,这就导致他们在思维混乱之下公开的暴力行为,直接引发对他们自己或他人的侵害。

尽管这些事件总体而方是极少的,可一但发生总能引起媒体及大众的关注,使得人们对精神分裂症产生更多负面影响。

为此,很多人的内心深处怀有对精神分裂症极大的恐惧,甚至放大为对整个精神心理问题整体的恐惧。病,就等于疯了,心理的问题似乎总与混乱的行为及伤人危害有关。

这份对疾病的曲解甚至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倍尝辛酸,付出沉重的情感代价。常会遇到患病家庭成员不愿提起患者,回避/隐瞒家族中的病史,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常认为他们因为得病就不会有朋友或者没可能就业。

精神分裂症的确是一种严重而逐渐衰退的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似乎失去了与现实的接触,难以鉴别主观与客观,认为他们的情感受到控制。

而且通常在15-30岁开始起病,此时,正是人生构筑其后生活道路的初始阶段时期,因此,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确可能损害劳动力,并对其个人发展及家庭乃至社会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这是事实。

但同时,需要了解的是随着医药研究的进展以及社会整体的进步,精神分裂症已经成为一种可控的疾病,用药、心理辅助、社会支持等综合的合理支援下完全有可能使精神分裂症如同糖尿病、心脏病一样成为慢性病得到适度控制。

因此早期干预与治疗尤其重要。如果患者发病时间短,第一次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时尽早使用疗效全面、副作用低的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是治疗疾病及早日康复的关键。

特别是发病于青少年时期的患者,只有迅速地控制症状,尽快地恢复其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才能使疾病不至于影响其今后的前程。

而患者在某一段时期疾病急性恶化,主要原因是患者或使用药物维持不当,没有足量足疗程,缺乏管理用药或就医或时停时续或骤然撤药等。

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每复发一次会加重病情,使得后续治疗会更困难,而反复发作将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逐步衰退。

近年面对这种重大的精神疾病也有了不少正向的介绍,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A Beatiful in Mind)是根据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Jr.John Forbe Nash)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数学家纳什在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情况下,仍得到爱妻不断地帮助与支持,多年持续规范的治疗,最终他并未受制于病情本身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截止目前而言,精神分裂症仍是一种常见的且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但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使精神分裂症得到及时、正规、系统地治疗,且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保障以维持治疗,预防病情复发一定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