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知道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吗?怎么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看这篇!

身边经常会有朋友抱怨:孩子一点时间观念也没有。

每天早上去幼儿园,磨磨蹭蹭的,一说出门,又要上厕所又要拿玩具,总是迟到。

其实对于3-6岁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时间还没有太多的概念,分不清一小时和十分钟有什么不同。

所以当你跟宝宝说:“再玩5分钟我们就睡觉啦”。他是没有真正的时间概念的,他们可能知道时间的长短,但是不太确定,比如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能干些什么事。

要想孩子有时间观念,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了解时间的概念。

学会支配时间,做事的时候会有取舍,肯定效率更高。

01

认识时间

很多爸妈都有这样的经历:跟孩子说好“再看10分钟动画片就不看了”,可时间到了,孩子却哭闹着还要看,然后爸妈就生气说“都说好10分钟了,怎么一点儿也不听话”。

其实并非孩子不听话。对3岁多的孩子来说,小时、分钟等这些时间概念太过抽象,TA根本理解不了。TA答应你,只是为了继续看动画片而已。

那怎么帮孩子理解抽象的时间概念呢?我们可以借用各种手段,把时间变成孩子可感知的存在。

1 、让时间“看得见”

家长可以在家里摆个时钟,告诉孩子:“这个是分针,这个是时针,一小时是多久,十分钟是什么样。”让孩子了解到,时间在流逝。

不要急于让宝贝自己认识时钟,一般孩子都是上小学以后才慢慢开始看懂时钟,可以先给孩子买个数字的手表,更便于让孩子认识和理解时间,孩子就会明确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有了“时钟”这根指挥棒,做事速度会提高。

2、绘本做辅助

可以用相关绘本来做辅助,帮孩子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时间。

比如说《时钟的书》,引进日本,是分上下两册,内容上也是连贯的,用故事的形式,慢慢展开对时间的了解,把一小时60分钟,形象的用带刻度的小卡片围起来,画面又很干净,很适合幼儿学习。

还有《一秒一分一世纪》,这本书是从时间对应的事情入手,通过比喻的方法,让孩子理解时间的长短,但是侧重点偏向于比较不同长短的时间,比如翻一页书一秒,两次生日间隔一年,同时让孩子从一定时间里完成一件事,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学会管理时间。

下次再让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一集动画片是十分钟,那么十分钟是多长,当指针指到哪里的时候,或者手表数字变到多少,十分钟就会过去。”

帮孩子加深时间印象,也可以在孩子吃饭,做事情的时候告诉他们,这次用了多久,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02

制定时间计划表

演员海清在微博上发了和孩子的日常对话,让网友纷纷点赞,蛋妞真是个自律的好孩子。

海清:儿子,我陪你出去踢会儿球?

儿子:写完作业。

海清:踢完球再写?

儿子:写不完。

海清:写不完明天写。

儿子:明天还有明天的。

当别的孩子在玩耍时,蛋妞在规划时间、自律地完成给自己定的目标。

孩子对自己自律,去完成作为学生该完成的任务,按时写完作业,将来长大后,他会更加对工作自律、会对自己的人生自律。

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从小培养。

我们还可以给孩子制定精细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监督执行。其实很多学龄儿童的家长会使用此法,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为防止孩子作息紊乱、虚度光阴,便用时间表把孩子每天的吃饭、睡觉、学习、娱乐等等各项内容加以规范。

建立时间的表格,在记录的过程中,数据和说明等要尽可能的详细、系统,在进行完一周后要还进行归纳总结,做到心中有数。

可以以一天为单位,让孩子自己规划清单,先不要打断孩子,如果孩子忘记了什么事情,父母可以旁敲侧击的提醒孩子是不是忘记什么事情没有安排。如果清单有不合适的,可以通过对话方式劝说。

·把想做的事情和必须做的事情,按照事件轻重缓急列清单。

· 给“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排序。

· 贴上清单,提升效率。 

列完清单后,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排序,有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为什么这些事情必须做。

可以将很多的孩子原本不明白的事情进行量化,做好任务管理,让孩子更加直观的了解,每天的时间都做了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

每个人都有他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才能长大,才能更好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03

鼓励孩子

我们不妨采取鼓励和激励的方式,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比如:

把“快点儿,别磨磨蹭蹭”换成“宝贝这次可以比上次快一点哦”。

把“看看表都几点了”换成“宝贝真得很棒,再加油一点就更好啦”。

还可以把催促换成更加具体的指令。

比如,早上希望孩子快点穿衣服,我们可以直接把衣服递给孩子:“来,穿衣服。”

当孩子认真地遵守约定,家长要及时赞扬,因为赞赏和表扬可以激发起孩子更大的积极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严格按照时间表完成计划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家长要学会耐心等待,不要对孩子斥责,更不要因为着急就替完成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

孩子吃饭太慢,不妨就和孩子来一场比赛,看谁吃得快。孩子写作业拖拉,鼓励他尽快完成,“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在8点之前完成作业的,然后我们一起做游戏”,把唠叨、斥责变成鼓励,才能给孩子带来正向的引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