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导读(四)——道经(16-22)
二、启道明道篇(第4—6章),论述了以道治国的逻辑依据。反映了老子的宇宙观和“道与天地”的主题。
第四章 和光同尘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cuò)挫其锐,(jiě)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zhàn)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1)冲:虚而不满的意思。冲:器虚也,与盈相对。
(2)盈:满的意思,引申为“尽”。
(3)纷:纷扰、纷乱、纷纭、纷错。
(4)湛:没有、虚无的意思。湛然常存。没,无也,言大道之虚无湛寂。
(5)帝之先:天地的祖先,造物司命的主宰,形容其出现之早。
【译文参考】
大道本身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它深邃如万物的本原。挫掉它的锋芒,消除它的纷扰,收敛它的光耀,混同它于尘世。看起来幽隐虚无却又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好像在万物缔结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解读】
本章论述了“大道不盈,万物之宗”。阐明了道是抽象的,道的作用无穷无尽,控制万物。
老子从物质方面进一步阐释了道的属性。“道”是抽象的、无形无象,像空虚的容器一样能容纳万物,却没有边际,没有穷极。正是这虚虚实实、可大可小的“道”中蕴含着世界的创造性因素。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意识去感知它,虽然道是抽象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这种因素极为丰富,存在于天帝产生之先。因此,是“道”创造了万物,是“道”支配着世间万物,做人也要像“道”一样虚怀若谷,朴实内敛,兼收并蓄。
大道本不可言说,老子强为之言说,使人能有入处;然有恐人执着,不能离文字语言以体道,故常多疑似不定之辞,籍使人入而能出、执而能遣,如蜻蜓点水,旋点旋飞。虚则空空如也,无物无迹,无形无相,有何可执?虚用即用虚,用其虚而不用其实,有何可盈?大凡自高、自傲、自用、自恃者,皆不虚己无物也。故老子特揭虚用之道,以为圣人心法;以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为集虚教义;以万物之宗、象帝之先,为其先天境界。
【故事天地】
屠羊说不肯作官
春秋时期,楚平王误听谗言,错杀了伍尚父子。伍员侥幸逃脱,投奔吴国,受到重用。为了报父兄之仇,他带领吴国军马打败了楚国,掘平王墓,鞭尸泄愤。
屠羊(yuè)说是楚昭王时一个卖羊肉的市井屠夫。昭王逃到随国,屠羊说作为难民,一直跟着昭王逃亡,主动解决楚昭王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帮助他渡过了难关,楚昭王对此非常感激。
复国后,楚昭王念念不忘屠羊说的功劳,派大臣去问屠羊说希望做什么官。屠羊说说:“楚王失去了他的故国,我也跟着失去了卖羊肉的摊位;现在楚王恢复了国土,我也恢复了羊肉摊,这样便等于恢复了我固有的爵禄,还要什么赏赐呢?”
昭王再下命令,一定要他接受,屠羊说却说:“楚国复国,不是我的功劳,所以不能领赏。”楚昭王认为他不是普通人物,于是叫大臣召他见面。屠羊说说:“我文没有保存国家的本领,武也没有和敌人拼死一战的勇气,国王要召见我,是一件违背政体的事,我不愿意天下人来讥笑楚国没有法制。”
楚昭王更加觉得这个羊肉摊老板非等闲之辈,于是派了一位官居司马的大臣子(qí)綦去请他,临行时吩咐说:“这个羊肉摊老板非常高明,你代表我请他来居国家三公的高位。”
可屠羊说说:“我怎么可以因为自己贪图高官厚禄,而使我的君主得一个滥行奖赏的恶名呢?请你们还是让我摆自己的羊肉摊子吧!”
这件事感动了楚王,感动了楚国,也感动了生在楚国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庄周。庄周先生在他的名著《庄子·让王篇》中介绍了屠羊说的故事,用屠羊说立了大功后再三不肯做官的超凡举动,阐释庄老的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智者都能够做到功成身退,得享善终;但也有些人功成之后不知进退,而是继续留恋权柄,贪图荣华富贵,甚至炫耀功劳,给自己埋下了灾祸的种子,不得善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能够居功不傲,甚至功成身退,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他将会成为最终的赢家。屠羊说、范蠡、张良等明理通达的古人,在功成之后,对个人的行止各有不同的态度。屠羊说再三再四地不肯作官,其实就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老庄精神。荣誉也好,毁谤也好,都不过是碧天之上的一片浮云,一忽儿就要被风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