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陆维钊书法,从6个方面说书论道

【陈波书法】今天和大家“浅谈”陆维钊书法,从6个方面说书论道。

陆维钊(1899—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自署劭翁。浙江人。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毕业。曾在、、浙江师院、任教。曾任政协浙江省三、四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理事。精书法,擅山水、花卉、治印。

晚年以书法卓绝,驰名于世,溶篆、隶、草于一炉,圆熟而精湛,凝练而流动,晚年独创非篆非隶亦篆亦隶之新体--现代“蜾扁”,人称陆维钊体,独步古今书坛。是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一、陆维钊写给后人的20句书法话,句句走心!

1

中国书法,其结构若无错综俯仰,即无姿态;其笔顺若无先后往复,即无气势;其布局若无行列疏密,即无组织;其运笔若无正侧险易,即无变化;其笔毛若无弹性、轻软,即无肥瘦;其使墨若无浓淡、苦润,即无神采;其形貌若无骨骼血肉,则无生气。循是以推,不一而足。

2

欣赏的人,对名家作品,正如与英雄(沉雄、豪劲)、美人(清丽、和婉)、君子(端庄、厚重)、才士(倜傥、俊拔)、野老(浑穆、苍古)、隐者(高逸、幽雅)相对,无形中受其熏陶,感情为所渗透,人格为所感染,心绪为所改变,嗜好为之提高,渐渐将一般人娱乐上之低级趣味转移至于高级。这便是学书法的价值。

3

研究书法,又必注意书写之无讹、始终之不懈。无讹,乃心细之征;不懈,见忍耐之力

背临《兰亭序》

背临《兰亭序》

4

书家之传于后者,类多人格高尚,学问深湛,文辞华美;非此者,其修养之不足,必不易于寿世。

5

工作之余,濡毫吮墨,临摹一二,此时之手脑只在于点划方寸之间,紧张之心绪为之松弛,疲劳之精神借以调节。若每日有一小时之练习,即有一小时之恬静。

6

歌舞之欣赏,每随之而生不良之副作用,或且成为罪恶之渊薮,其为害不可不防。书法之绝不会发生不良之副作用。此就娱乐言,有利而无弊

7

学习书法,平常以为仅是艺术上之事,而实则除美观以外,尚有种种之作用。此作用能引导人对修养有帮助,对学问有长进,对觇 [chān]事有悟人。

8

故醉时之书,眉飞色舞;喜时之书,光风霁月;怒时之书,剑拔弩张;悲时之书,神沮气丧;以及年壮年老,男性女性,病时平时,皆可觇其梗概。盖心脑之力量,指挥筋肉;筋肉之力量,聚于手指;指头之力量,指挥笔杆;笔杆动而笔尖随之。由是而就果溯因,推想其平日之训练,下笔前之姿势,书写前之情绪,书写时之环境,谓不能得其心理,我不信也。

9

故临摹之范本,如为墨迹,必易于碑板;如为清晰之碑板,必易于剥蚀之碑板:即由推想窥测易不易之程度,此三者有不同耳。

10

属于心灵的,要看其人想象力之高下;如对模糊剥落之碑板,不能窥测其用笔结构者,其想象力弱,其学习成就必有限。

11

如已有基础,则在此模糊之处,正有发挥想象之余地。想象力强者,不但于模糊不生障碍,且可因之而以自己之理解凝成新的有创造性的风格,则此模糊反成优点。

12

故最理想之指导,莫若令学者各就其个性,而先写几页心中所欲写之样张,然后就其用笔,揣摩其心理(书法原可视为个人心理状态之表现于线条上的一种描绘),而选择其相适合之碑帖,使之临摹,则不但习者心中与之相契,成效上也必能事半而功倍,即所谓因材施教是也。

13

《张猛龙》兼有碑阴,碑阴书法圆浑,碑额书法险峻,故人皆知而习之。若论魏书正宗,当以此为第一。昔人以为,唐之虞、禇、欧三家惧其支流;虽未必尽然,而其开后来无数法门,则确可又用笔、结体窥其线索。

14

美的感觉相反相成,如:圆中有方,刚中有柔,放中有收,老中有嫩(幼稚),锋芒中有温润,豪放中有沉着,严肃中有灵活,新奇中有规矩,断中有连(意),无中存有。如〈郑文公〉〈石门铭〉兼雄厚、舒展、圆稳。〈张猛龙〉〈爨龙颜〉兼端重、清健、灵活。好比一菜多味,多菜各味,如李邕一人能写几种风味,王羲之一种字有几种风味。

15

魏碑长处,在其下笔朴重,结体舒展,章法变化错综。而唐碑则用笔遒丽,结体整齐,章法匀净绵密(略有例外)。就学习而论,学魏而有得,则可入神化之境;学唐而有得,则能集众长,饶书卷气。此其大较也。

16

唐以前碑,书人署名者少。唐以后则不然,故可以家数分,若欧、若虞、若禇、若李、若颜,皆大名鼎鼎,盛极一时,其用笔结构,集以前之大成,穷以后之诸变。诗至唐而极盛,至宋而尽其变。窃以为:书则至唐已由极盛而尽其变,元、明迄清,因无有出其藩篱者,此清末尊北碑、崇篆隶之所由来,盖已无路可走,不得不另寻途径耳。

17

唐人真书,能手甚多。自太宗雅好书翰,群臣侍从成为风气;取士之法,又有书翰一门;太宗、高宗、玄宗、武后,其所自书,皆能名家;宜乎薛曜、薛稷、陈怀志、殷令名、王知敬、敬客、钟绍京、徐浩、张从申、柳公绰、苏灵芝辈接踵而起了。嗣后真书,有宋一代当以苏轼、黄庭坚、蔡京为最,元则赵孟頫,明则宋濂、文徵明。然均袭唐人笔法,无特殊之点。

18

历史上几个著名的类型风格:

朴茂:〈爨龙颜〉〈灵庙〉〈云峰山〉。

飞逸:〈石门铭〉。

方峻:〈吊比干〉〈始平公〉〈张玄墓志〉。

圆融:〈郑文公〉〈瘗鹤铭〉。

端重:〈九成宫醴泉铭〉。

清健:禇〈圣教序〉〈李思训〉〈石淙诗〉。

精妙:〈张猛龙〉〈龙藏寺〉。

静穆:〈董美人墓志〉。

雄厚:〈颜勤礼碑〉〈李元靖〉。

19

许多风格,则比较的有副作用,学者须注意,如:

奔放,副作用粗野。

苍老,副作用枯萎。

质朴,副作用呆木(臃肿)。

潇洒,副作用浮滑(庸俗)。

新奇,副作用怪诞。

清丽,副作用纤弱。

20

反面:副作用要防恶性发展,如:笔力硬而至于生硬无情,只求表面的力。 章法新而至于违反情理。线条奇而至于装腔作势。循规蹈矩而至于描头画足。


二、说说陆维钊书法艺术

陆维钊,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自署劭翁。浙江平湖人。精书法,擅山水、花卉、治印。晚年以书法卓绝,驰名于世,溶篆、隶、草于一炉,圆熟而精湛,凝练而流动,晚年独创非篆非隶亦篆亦隶之新体—现代“蜾扁”,人称陆维钊体,独步古今书坛。是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书法,无论是真、草,还是隶、篆,尤其是他晚年创造的一种似篆非篆、似隶非隶、亦篆亦隶的书体,兼取草书气韵,纵逸奇拙,老辣劲健,苍穆灵动,风貌独具,都表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蜾扁是借用古书体名,徐铉、吾丘衍等以为“非老笔不能到”。然古之蜾扁,今人无由见之。陆维钊晚年独新创此体,非篆非隶,亦篆亦隶,曾称陆维俞钊体,现已称为扁篆。这是陆维钊在书体上之重大突破与创造,也是对当代书坛的杰出贡献。

奇险而又传统的结字,变化丰富的用笔用墨技巧,反映出他丰厚的学养,高尚的人品,以及恣情纵势、满怀激情的艺术家气质,也表达了我们今天意气风发、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时代风貌,给当代书法界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使观众得到丰富多彩的美的享受和精神启迪。

三、了解陆维钊先生的“谈艺录”:

要想学会写字,必先学会做人。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求其风神者,当须先求人品。

——对浙江美院中国画系学生语

书法之道,不仅在于写字技巧,技巧再好,不过是个“书匠”而已。练字和学问必须同时俱进,甚至要把提高学问素养放在写字之上,否则,书法写到一定水平后,就会上不去。

书法先求平整通达,以后再求变化创造。要淡于名利,追求名利就不能静心做学问。

——1980年对书法专业研究生语

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入手。

临帖就是要入帖,通过临摹,才可能逐步深入地认识临写的碑帖字的优缺点与长处。

临摹是手段,是方法,是初学者不可缺少的基本课,但临摹不是目的。掌握了基本功,广为吸收,方可变法。变法与创造才是学书的目的。


四、陆维钊谈“书法论”

“不能光埋头写字刻印,首先要紧的是道德学问,少了这个就立不住,古今没有无学问的大书家……”

“碑可强其骨,帖能养其气。”

“蜜蜂采花酿蜜,蜜成而不见花,临摹碑帖也要象蜜蜂酿蜜那样,学了别人的东西,最后要变成自己的东西。”

“中国书法,其结构若无错综俯仰,即无姿态;其笔顺若无先后往复,即无气势;其布局若无行列疏密,即无组织;其运笔若无正侧险易,即无变化;其用笔若无弹性、轻软,即无肥瘦;其使墨若无浓淡、枯润,即无神采;其形貌若无骨骼血肉,即无生气。”

“学书者成就之高下,除前述学问修养外,其初步条件有二:其一属于心灵的,要看其人想象力之高下,如对模糊剥落之碑板,不能窥测其用笔结构者,其想象力弱,其学习成就必有限。其二属于肌肉的,要看其人手指上神经之灵敏不灵敏,如心欲如此,而手指动作不能恰如其分,即其神经迟钝,其学习成就也必受限制,


五、身边人说:《书如其人——父亲陆维钊艺术实践点滴》

-陆昭徽

父亲一生创作诗、词和曲逾干首,可惜日寇金山卫登陆,父亲举家逃难,丢失了许多,“文革”期间又损失了一部分。现今我们收集到的,仅是其中的三分之一。最近,《陆维钊诗词选》已整理成册,由西泠印社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或许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父亲一生也酷爱作书绘画,但书画仅是其业余爱好,遣兴而已,他从未想过以书画名世。是潘天寿院长发现了他的才华,也是潘天寿院长力主创办书法专业,并委托父亲具体负责筹备。浙江美院于1963年开始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1979年又招收研究生,为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奠下了第一根基桩。

回顾学书经历,父亲写道:“余之学书,实绍兴潘锦甫先生启之,学颜《多宝塔》,时余年十二。其后崇明陆柏筠先生则教篆隶,终身不能忘也。”父亲早年曾师法南北朝的碑刻墓志,尤其喜爱《石门铭》、《爨龙颜》、《瘗鹤铭》、《云峰山刻石》等。他以碑学为宗,但于帖学也下过苦功,曾反复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直至八十高龄仍未间断。他在自己早年临的《兰亭序》上补跋曰:“余临《兰亭序》第一百五十通以后稍有所会。此为初学所写,形神俱失,作为垂戒可也。”父亲真、行、草书均写,其楷书主要得力于南北朝碑刻,下笔朴重,结构舒展,章法匀净绵密,富于变化。其行草书既有碑的沉雄博大,又有帖的灵秀畅达,正如沙孟海先生所说:“综合披览,使人感到纯乎学人手笔,饶有书卷清气。无论大小幅纸,不随便分行布白,有时‘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有时则‘碧山来人’、‘脱巾独步’,得心应手,各有风裁。”

父亲也喜作篆隶,他说:“《三阙》、《石门铭》、《天发神谶》、《石门颂》,余书自以为得力于此四碑。”此外,他还十分重视新出土的彝鼎碑石、帛书竹简,所以《长沙马王堆帛书》《居延汉简》、《云梦睡虎地秦简》、《武威出土铭旌》等,他都一一悉心研究。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他开始尝试着用秦刻石旧体,以方笔或方圆结合的笔意来写篆书,或写带有篆书笔意的隶书,力图将篆和隶融为一体。他写的篆隶书体最初是长形的,60年代中开始出现扁形的。写得比较成熟,大概是在1976年以后。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外形扁方,似隶;结体、笔势用篆,兼取草势,有时还带有竹简味;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往往离得很开,超过行距,因映带贯气,无支离之感,反而有圆浑灵动之势;整体布局计白当黑,对比夸张。正如沙孟海先生所说“陆先生那种介乎篆隶之间的新体,他自己叫隶书。我认为字形固然是扁的,字划结构却遵照许慎旧文而不杜撰。两汉篆法,很多逞臆妄作,许慎所讥‘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之类,不可究诘。陆先生对此十分讲究,不肯放松。篆书家一直宗法李斯,崇尚长体。前代金石遗文中偶有方体扁体出现,宋元人叫作‘蜾扁’,徐铉、吾丘衍等认为‘非老笔不能到’。我曾称赞陆先生是当今蜾扁专家,他笑而不答,我看他是当仁不让的。”

重山朝气 陆维钊 89cm×45cm 1962年作

父亲最终以书画家之名传世,是他生前所始料未及的。他晚年曾对我说:“年轻时我讲过我这辈子如果穷极潦倒,才靠字画吃饭。抗战时期在上海,学校解散,没有工作,曾卖过一个阶段字画。不想晚年竟落得个书画家的下场,真可谓一事无成,一事无成啊!”可见他心有不甘。

父亲生前非常强调“书如其人”,他写道:“书家之传于后者,类多人格高尚,学问深湛,文辞华美。非此者,其修养之不足,必不易于寿世。”(《书法述要》)他反复告戒学生“要想学会写字,必先学会做人。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求其风神者,当须先求人品。”“书法之道,不仅在于写字技巧,技巧再好,不过是个‘书匠’而已。练字和学问必须同时俱进,甚至要把提高学问素养放在写字之上,否则,书法写到一定水平后,就会上不去。”“要淡于名利,追求名利就不能静心做学问。”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正如著名学者、杭州大学教授姜亮夫在“纪念陆维钊先生逝世一周年座谈会”上发言所说“陆维钊先生一生治学严谨求实,他于文学、书法、绘画,以至音乐、医学,无所不精,而且能融会贯通。他是综合中国文化艺术精华的可贵的人。”父亲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民族的精神气质融进了自己的书法作品,使之充满了雄伟豪迈、深厚质朴之气、魅力无穷。


六、贡献:陆维钊先生将中国隶书分八类派:

峻结一派,以《礼器碑》为代表,认为“习之无流弊”。《韩仁铭》、《扬叔公残碑》等都属此派。

雍容一派,以《西岳华山庙碑》为代表,他评其“平正和适,实际兼有各种面目,凡汉碑中之正宗一路,皆其流也”。此风格中,还有《乙瑛碑》、《史晨前后碑》、《孔彪碑》等。

劲直一派,以《开通褒斜道碑》为代表,笔法质直,结体放纵。

遒纵一派,以《石门颂》为代表,他说“书体劲挺有姿致,与《开通褒斜道》摩崖之疏密不齐者,各具深趣,为东汉人杰作”。

间畅一派,以《孔庙碑》为代表,比较疏朗宽博。

丰媚一派,以《夏承碑》为代表,清程瑶田评此碑:“中郎(蔡邑)有几势八字块。为此碑无诀不具,无势不备,不得以奇怪鄙视之,而隶法之中实尚存有篆意者也”。

韵秀一派,以《曹全碑》为代表,他评到:“书法之秀而挺拔,又汉碑中所少见”。

凝重一派,以《张迁碑》为代表,同属此派的还有《武荣碑》、《衡方碑)、《李孟初碑》、《张寿碑》等,均具沉雄朴茂之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东汉中后期的石刻文字标志着隶书由民间步人殿堂,最终完成了定型化、法度化的过程,彻底取得了篆书的地位,成为社会通行的官方正休,隶书书法也达到了高峰。

原创文章,请爱好者关注!欢迎转发,请在留言区说明!

(0)

相关推荐

  • 汉字居然可以这样写,是复制还是独创?

    陆先生为艺术大家,诗.书.画皆精,是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集大成者,特别是其书法作品,灵动而飞扬,有一种初见曹全碑.张迁碑,以及大小爨碑时的激动,那是一种全新的陌生感,本质上,艺术的冲击力就来源于陌生,因 ...

  • 浅谈颜真卿书法在元代“没落”的原因

    李一帆/文 自晚唐以降,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开辟了"二王"之外的另一条传统书学路径,其书法风格被人称之为"颜体".后人普遍认为颜真卿是人品与书品的高 ...

  • 浅谈魏碑书法的临习与创作

    2017-06-08 10:44:55·书香书法杂谈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文字刻石的统称,大体分为碑刻.摩崖.造像记.墓志铭四种.魏碑上承汉隶.下启楷书,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应是笔.墨. ...

  • 浅谈金文书法的风格与创作,希望对你有帮助!

    殷商时期,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以"礼"为旗号,以祖宗祭祀为核心,具有浓厚宗教性质的"巫"文化开始了.这一时期,甲骨文占据了"巫"文化的 ...

  • 扇面之美 | 浅谈团扇书法

    团扇,也叫"宫扇"."纨扇"."合欢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 团 扇 古代的一种生活用品,女子到了夏日时节都会持一柄团扇,既可摇动生风, ...

  • 浅谈金文书法的风格与创作

    殷商时期,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以"礼"为旗号,以祖宗祭祀为核心,具有浓厚宗教性质的"巫"文化开始了.这一时期,甲骨文占据了"巫"文化的 ...

  • 刘孟浩:浅谈学习书法如何临帖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学习书法的朋友.要说它简单吧,无非就是对着一本字帖一笔一划的比着写就是了.要说它难吧,其中包含着千万种疑难问题,说"千万种"可能夸张些,但是学习者的自身 ...

  • 浅谈国画书法用笔

    张正存2021-02-11 20:39:32 白描中勾线的得失,意味着作品的失败.所以自古以来,画家们都很重视勾勒,讲求国画中的书法用笔,以保证艺术效果. 线的形态.有曲真.粗细.长短.断续之分,又有 ...

  • 浅谈当今书法面临百年之大变局

    当今书法面临百年之大变局,何去何从,令人迷茫.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日本吹过来的"前卫书法"之风,因为几乎不用半点传统书法基础,只要能有一双能拿筷子的手去拿起毛笔,便可以在洁白的宣纸上泼 ...

  • 入门浅谈|书法学习中的“置换”三义

    前天在微博上看到@九香堂 说: 学古人书,便要将用笔的形态.用笔动作的习惯,结体的习惯,慢慢以古帖替换掉属于个人的最原始的东西--说到底,学书一事,即是"替换"二字.是故前人已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