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伤寒论|第三十讲(146)

第三十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上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这条宋本里是心下支结,康平本里是心上支结,张仲景从来没有说哪个是心上的,要么就是心中、腹中、心下,上找不到,所以这个可能是日本人抄错了或者怎么样。而且心下就是胃,很多人已经实践用柴胡桂枝汤验证过了,用于心下支结的确有效,所以这点就不用怀疑了,肯定是心下支结。

“伤寒六七日”,之前得病,可能是桂枝汤证,六七日要转少阳了,症状是什么?“发热”还是发烧的。“微恶寒”微微的怕冷。“支节烦疼”这个关键,“微呕”,有点恶心。“心下支结”,又来一个关键的心下支结。“支节烦疼”,我的理解是关节转弯的地方,比如说肘关节,手指关节,手腕,肩关节,胯关节,膝盖,反正骨头可以打弯的地方都叫支节。我们看麻黄汤的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好像跟这个支节有点重叠啊。群里的此岸彼岸,之前手腕痛,我想是不是支节烦疼啊,就是手腕痛嘛支节疼烦,她自己用葛根汤也解掉了,早上喝了下午就不痛了,也解掉了。所以你说这个骨节痛肯定是柴胡桂枝汤?不一定。肯定是带麻黄的?不一定。还得看他身上其他症状,有没有柴胡证啊,少阳证啊,综合判断。

柴胡桂枝汤是柴胡汤合桂枝汤的合方。这个合方用的量我有点不满意啊,看后面的量,应该是柴胡汤合桂枝汤的合方,但是生姜的量就用到了一半,之前我去计算过桂枝二越婢汤嘛,里面生姜量还是炙甘草量也不对。可能后来写方子的人啊,数学不太好,也可能古人算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各半汤这种,有可能会算错的。所以如果我用柴胡桂枝汤的话,会用柴胡桂枝都一半,小柴胡汤煮好,桂枝汤也煮好,然后合起来的这种形式。也就是我可能会用桂枝一点五两,芍药一点五两,柴胡四两,黄芩一点五两,党参一点五两,半夏四分之一升对吧,连半升都不到,但是炙甘草还是二两,生姜还是三两,大枣还是十二个。

我之前反复强调过啊,这里是用合方,合方治的是什么?是并病,所以这146条是太阳与少阳并病,不是太阳与少阳合病。好像今天群里正好讨论到这个方子。还有太阳与少阳合病的对吧,看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正好柴胡桂枝汤里面比较完整的包含了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这两个方子应该能比较出一些什么东西,我暂时比较不出来。我比较的是99条,就是“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用小柴胡的那条。那条是三阳合病啊。有渴的。那条为什么用小柴胡啊?这条为什么用柴胡桂枝啊?不是都有表证吗?

99条我再补充一下,因为当时说99条的时候有一点我忽略掉了,当时也不知道啊,后来才知道的,就是“颈项强”,有没有发现多了个“颈”啊?就是“项背强几几”没有颈啊,“脉浮,头项强痛”啊,'无汗”“头项”啊没有“颈”,但是99条这里有颈啊。脖子前面叫颈,脖子后面叫项,所以这个项是太阳证没问题,这个颈可能是柴胡证。颈强,就是脖子特别僵硬。如果后脖子不硬,前面脖子特别硬,说不定是柴胡证,猜想。那么再回到99条里面,“颈项强”那个“项强”肯定是太阳证啊。那为什么是三阳合病,不是三阳并病呢?我感觉可能和位置有关,合病并病我猜测可能和位置有关。因为你看146条是“支节烦疼”是到四肢上去的。第28条有“项强”也没处理是吧,就处理胃了。有可能就是说,只在身体躯干部分,可能就是合病,如果带着四肢的,可能就是并病。我这有这么一个猜想。

我记得谁发过一个医案,说胁下痛和后背是连在一起的,要么后背先痛,然后痛到胁下,要么胁下痛到后背。当时答案给出的是柴胡桂枝汤,但是我感觉柴胡桂枝汤不太对,可能小柴胡就可以了。为什么?因为他是合病而不是并病。我注意了一下治愈的时间,七天啊,七天长了一点。我感觉小柴胡可能一两天就搞定了,当然我只是猜测。

然后我们继续说146条里面一个重要的地方,“微呕”,我本来觉得微呕就是稍微有点恶心了,后来发现不对,不是这个意思。很多柴胡剂条文都会说胁下满或者胸胁苦满对不对?包括柴胡桂枝干姜汤,有“胸胁苦满”,小柴胡都有胸胁苦满。为什么这个柴胡桂枝汤不提胸胁苦满?我们根据自己临床实践发现,柴胡桂枝汤证“胁下满”似乎是不明显。柴胡证更是有可能摸不出来。我以前想是不是因为柴胡桂枝汤里面柴胡汤只用了一半啊,他是不是就不提胸胁苦满?后来我想到这个"微呕”,其实不是说恶心呕吐,而是说稍微有点少阳症状。

我们知道,《伤寒论》条文里面“不呕,不渴无表证”,“不呕不渴,脉浮细而涩”,这些个“不呕”是指代的没有少阳证。所以这里的“微呕”不是说有点恶心,这里的微呕是指稍微有点少阳证,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可以有点咽干吗?可以啊。可以有点胸胁苦满,也可以不明显。可以有点半夏证啊,也可以有点黄芩证,就是说稍微显现了一点小柴胡汤的影子在那边。但不像小柴胡汤那么明显,所以这里叫“微呕”。

这个“肢节烦疼”是比较确定的。肯定是四肢上有痛,这个就比较确定了。所以我们看到病人有四肢痛,就看看是不是稍微有点柴胡证啊。如果稍微有点柴胡证,就可以用柴胡桂枝汤。

这里还有一个“心下支结”,“心下支结”按天使的经验,是感觉有个东西绑在那里。我的理解是芍药在这里可以起作用。因为桂枝汤之前说过了,桂枝汤还有葛根汤里面芍药是不起作用的,可能只起了一个辅助的作用,就是辅助去发汗,让发汗不会造成一些什么后果,芍药是起着这个作用。或者说芍药就对四肢起作用,但对胃不起作用,只起一个保护作用。但是在柴胡桂枝汤里面,芍药的作用点在心下,也有肚子,也有腹,小腹也会涉及到。芍药作用点在里面,在里,那么这里“心下支结”其实是芍药是起作用的。

然后这里面有一条现在还不太理解,就是“外证未去者”,不太理解啊。因为一般提到外证未去者,言下之意应该是有内证,或者说是有里证的,但是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啊。就像106条里面,“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所以既然提到有外证肯定对应有里证啊,或者有内证啊。这条没看到,内证在哪里?不知道。这个是个意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