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逾越的四座大山!

元 王蒙 秋山草堂图 纸本 123.3x54.8
元四家是指元代山水画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关于元四家,主要有二说:一说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说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种说法流传较广。也有将赵孟頫、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倪瓒合称为元六家的说法。
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纸本 139.5x58
元上接南宋,下接明代,短暂的特殊的朝代,却制造了高峰,尤其突显了笔墨文化自身的特点,强调“逸品”,这是中国文化骨子里的财富。这不是消极逃离,而是强调了有独立的人格,追求真正的自由,恰恰进入了艺术最本质的状态。“元四家”各有贡献,每一家都辉煌。四座大山,无法逾越,只能另建高峰,艺无古今,只有迹有巧拙。特别是对山川造化的个人化的体悟,一浓一淡一干一湿的千变万化产生了无限的风景,展示出无穷的境界。

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故宫博物院绢本139.4x57.3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轴 纸本 117x55.5cm
黄公望是对宋画的反拨,他提升了绘画书写性的境界。黄氏笔墨,一是自由,二是简括,三是活泼的、富有生机的,四是纯个人化的。他突破宋法,不苛守格法。他所有的作品都创设了极高的境界,是消化了之前的所有精髓而产生的自由,甚至是反叛,是对能、妙、神的超越,而最终表现了逸。“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用在黄公望的画上是非常合适的,他的画就是真气内守,画里很难见到病,《绘宗十二忌》中他一病都没有,平淡到没有病。笔墨画到精神层面了,还怎么学?我只要研究这种现象就行了。认真思考大痴给我们的启示,是形而上的意义,让我思考到很多人生的问题。传统笔墨的精神具有文化的意义,笔精墨妙一定含纳着美学意蕴,进而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元 王蒙 关山箫寺图轴161.7x56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图轴 118.4x36.5
元 王蒙 西郊草堂图轴 纸本97.5×27.2cm
元 王蒙 具区林屋图纸本68.7x42.5台北
王蒙在技法上继承了宋人,但有自己的特点。他的笔法灵活,线条交错,在笔精墨妙方面跨了一大步。尤其是他强调笔力,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元 吴镇 墨竹坡石图轴纸本103.4x33

芦滩钓艇图卷
元 吴镇-多福图 纸本 28.2x50.2
元 吴镇 竹枝图轴90x24
吴镇消化了董、巨的东西而变为自己的东西。他以书入画,笔笔是笔,笔笔见笔,见腕力,见强悍,见厚拙,画山川的点影响到沈周和龚贤,是用笔的高手,宛如善于排兵布阵的大将军。
元 倪瓒 紫芝山房图轴80.5x34.8台北故宫
元 倪瓒 林亭远岫图轴 87.3x31.4故宫
元 倪瓒 枯木幽篁图轴纸本88.6x30
元 倪瓒 古木竹石图轴 纸本64.3x37.3
倪瓒用侧锋的点,画近处几棵树,远处一片岛,中间一间空亭,表达空逸的心境,画外似有更多的话要说,浓缩着无尽的诗意。这里有禅,也有时代背景。倪瓒从来都是侧锋拖笔,简到不能再简,但三笔两笔无不一笔不繁,是七百年以来造境的大家,被誉为“倪高士”,精神的洁癖直达画面。

元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  纸本  26×52cm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赵孟頫的文化担当
赵孟頫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物,他以宋王朝后裔的身份经历着从宋到元的朝代更迭,并且还在元代担职五朝、名满四海。元世祖忽必烈逐渐认识到中原文化远比草原文化发达,深具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文明、精致和内敛,同时也看到了中原文化的巨大作用。因此决定从南人中找出优秀的人才参与管理国家,赵孟頫就是第一批被挑选出来的人。

元  赵孟頫 竹石幽兰图卷纸本28x400克利夫兰馆藏

元  赵孟頫  饮马图  纸本  61.2×27.8cm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元  赵孟頫  蜀道难  纸本设色  154.4×56.6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做官,是无意而为之。作为宗室后裔,他的内心是苦闷而无奈的。在大宋江山彻底覆亡,复兴无望的情况下才出来为政的。南宋小皇帝已经跳海了,其他人不可能跟着去自杀,文人要有担当。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汉族大文化人施政,对汉文化的推行肯定是有益的。他一生伺候了五任皇帝,五任皇帝都认为他做得很好。我们完全可以从人品与才学两方面做出肯定的评价。从他的为人来看,他像苏东坡。在他身上是儒道释几种文化兼而有之。他的为人是不是如有些评论家所说的,过于圆滑和柔媚?我认为准确的判断是圆融。内心痛苦,而委曲求全。这个“全”字,其实是保留了好多东西。历史记载他没有杖责过任何人,这在古代社会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联系他的书法,他的书作经常是写经之作,渴求着佛教的众生平等,这一点非常像苏东坡,儒道释兼而有之的文人理想。从他的才学来看,除了绘画书法很好,诗文歌赋也佳,他常常帮皇帝写公文,还能帮皇帝解决民生问题。可以说,赵孟頫起到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尤其是他的书法贡献和画学主张,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以他特殊的地位,登高一呼,影响力是非同寻常的,以至于元以后,历代画论书论都会提及赵子昂。

元 赵孟頫 人骑图 纸本

赵孟頫的文人身份和政治地位影响着他的学术思考。自从元人踏入中原,南人成了最低族群。但南人恰恰是中国最聪明的人。“南人”在当时并不是指中国最南边的人,而是生活于长江流域的人,集中在江浙皖赣和两湖。中国文化自魏晋时期就开始南移,特别是五代北宋以后,中原不断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许多北方文人就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包括皇族和其他文人基本上都迁到江浙去了。中原久远的文明和江南富庶的物质条件结合在一起,成就了非常灿烂的新文化。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对在这一地域生活的人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元人把国人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把最聪明的一档人压在最底层,这种逆淘汰有点像“文革”中的出身论,叫你一辈子没有机会施展才华。在这种情况下,赵孟頫提出了画贵有古意、书画同源、师造化的艺术主张,对汉民族的贡献自是意义非常,对中国美术的作用远远超过徐悲鸿改造中国画的主张。这让我想起抗战时候的黄宾虹,那个时候他是躲在书斋里去研究汉玺,研究笔墨,他从年轻时代的辛亥革命的志士到以保全并光大笔墨文化为担当,以图振兴中华;也使我想到了鲁迅,“七七”事变以后,有人批评他没有去前方,反而“躲进小楼成一统”,在研究汉画像石,在批评国民性。在我看来,这种对民族文化的责任同样是一份可贵的担当。

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轴纸本101.3x43cm  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官达一品,在民族危亡的情形下,他的主张应者云集。他的做法给汉民族的文化人提供了文化自信,并成为弘扬传统的动力,影响了后来几百年是不足为怪的。

元 赵孟頫 疏林秀石图76x40

画家的修为与元画的内美
后人评价赵孟頫识见第一,皇族嘛,有条件接触古代大量的好东西。有见识了,眼高了,手才能高。眼低了,手怎么都高不起来。除非是大天才,像齐白石从小就没有条件,他一辈子就是一个把自己从农民改造成为大知识分子的过程。农民通过教育,甚至通过自我教育,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大文人,这该多么可贵!

此幅作品请横直手机欣赏

元代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纸本设色 28.4x90.2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画最重自我教育,所以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如果都满足于学校教育是不可能走得太远的。
自我教育是终身的,齐白石刻了一方章“一息尚存要读书”。黄宾虹也是活到老,做学问到老。晚年在故宫他也是边研究边学习,边学习边写心得。之前他做过编辑,在神州国光社当了10年编辑,在商务印书馆也做了两年的编辑部主任,一辈子就是读书、思考、写文章。他的画都可以说是他的学习和思考的心得。黄宾虹的作品就是他学人和学造化的体会。画家要终身学习,要终身自我教育。尤其中国画,这一点好像跟西洋画不太一样。西方绘画有才华就够了,把才华发挥出来就可以。中国画仅有才华是不够的。笔墨一途,重才华,但更重道心,就是修为。道心的恒久,才是创造高境界笔力的基础。

元 高克恭 云山图

修为多高,决定着境界。修为坚持不了,境界也不会很高。修为的概念包含的内容很多,所以内修心而外益世,这是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中国画整体的艺术形态是抒胸臆以振斯文。抒发胸臆的目的是提振斯文,让社会斯文,进入君子世界。这是一个非常缓慢,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它不是张扬的,不是渴求形式感和爆发力的,这是它与其他艺术形态不同的特点,就像中国武术一样,它不是先发制人的,是用来防身用的,健身用的;也像中医,它是用来调养身体的,首先是调整平衡,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就是中国画,就是平衡整体的关照,“内美”应是“全方位的关照”,中国画重视的是内美。
黄宾虹总结得非常好:“画中内美而非常人所能见。”又说,“画重内美,不务外观。”黄宾虹把中国画吃透了,这个传统是来自中国古代的哲学,早在元代,内美精神就完全成熟了,并逐渐形成理论。
元 赵孟頫 二羊图纸本25.2x48.4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代的内美精神离不开赵孟頫“画贵古意”的提出,赵孟頫的贡献正在于此,他是一个里程碑。他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主张,一是画贵有古意。这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精神的追溯。这个古意绝对不仅仅是南宋,他是从南宋过来的。甚至不仅仅是北宋和唐代,唐代绘画已经很成熟,北宋五代已经是中国山水画渐入成熟的时期。这个古意应该是晋唐,甚至更远,远到中国书画发端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上古三代,那种“真、朴、简”的观念便是“古意”的发端。

吴镇 渔父图轴111x29.7故宫藏

二是书画同源。赵孟頫画的《枯木竹石图》,题跋是:“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他特别重书画同源。书画同源,源自哪里?源自上古三代。象形文字的源流与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捆绑在一起的。比如“山”字最早的写法,“水”字最早的写法,全是象形,这个象形也是中国画的开端,包括彩陶上的绘画,青铜器上的图纹,也是中国绘画的肇始。这些开端与中国文字的开端水乳交融,都是从形象思维出发。而世界上单单象形字很多,南美洲也有很多,两河流域也有,印度也有,为什么就中国保存下来了?这跟中国的哲学思维有关,中国人是象思维,这很有意思。象思维不是长宽高思维,不是客观的科学思维。象思维恍兮惚兮,惚兮恍兮,长宽高的东西背后还有个东西,椅子有长有宽有高,桌子也是,它是没有生命的,但是象思维能把它看成活的,有生命的东西。它看到这个东西的背后去了,它看天地,看山川,看成是有生命的“风水”了。西方人看山川就是山川,但中国人看山川,能看出个天地精神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郭熙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个是象思维。他一定要看到这个物体背后的东西,就是老子说的“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这个物和这个象,已不是长宽高的客体,而是赋予了一种精神化的,有生命的,你能够感知到它存在的一个精神的东西,这叫象,是中国先民的独特认知。
元 赵孟頫 枯木竹石图轴绢本108.2x48.8北京故宫

此幅作品请横直手机欣赏

元 赵孟頮 双松平远图 26.8x107.5cm

老子进一步说“大象无形”,为什么没有固定的形?因为我们的思维是无形的,我们的情感是无形的,它是流动的,是可变的,而且它是生生不息的东西。而客观的东西是肯定有形的,是长宽高的,太阳就是太阳,月亮就是月亮。西方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仅仅是研究物体本身,是从研究客观本身出发的。而象思维的“恍兮惚兮”是从情感出发的,它们在这点已经分道扬镳了。但彻底的分道扬镳是在都掌握了造型手段之后。西方的造型手段往更严谨的方向出发,12世纪的拜占庭,画得还不像样子,但中国12世纪的人物画已经很成熟了,到了元明清,已不屑于考虑形的问题了。或者说它努力要脱离这个形,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有修为的画家都不想画得太形似。唯独民间绘画中保留了吴道子那种画法,他们在寺观中画道士、画佛像,像永乐宫和明代壁画。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但它毕竟是工匠的智慧,还不是中国文人笔墨的智慧。
文人笔墨的智慧就更独特了,它要脱离那个象,离开那个象尽量远一点,用来表达自己心智,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东西。用它来抒情,用它来达意,用它来宣泄某种情绪,甚至表达某种主张。偶尔会借用那个形,表达一些形外的东西,这点特别有意思。我们谈元代绘画就强调这一点,这就是文人笔墨的发端。

元 赵孟頫 欧波亭图 绢本 73x115cm

中国画的意象表达,或者说是表现主义在中国,比西方早了几个世纪。西方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表现主义。在中国,表现的因素在元代就已经开始有了。到了明代,经过徐渭、“八大”的表现,它又得到提升了。然而,20世纪后,我们的绘画就变得很拘谨。我们一定要写形,要透视,要解剖,徐悲鸿非要改造中国画,让它向现实生活靠拢,大家回过头来弄写实,强调“现实主义”。而欧洲人却反过来离开现实,开始欣赏“八大”的抽象和写意,欧洲出现了表现主义,出现了博伊于斯的装置作品,凡·高宣称“再也不去反映物质世界,而去表现精神世界”。欧洲的这个方向我觉得与元人有某种近似处,元人不拘泥于物质世界,才有了后来的徐渭、“八大”,20世纪的中国艺术却在原地转一个很大的圈。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艺术没有新旧,就是东和西没有高下,古和今也不必对立,“月无新旧惟圆缺,艺分文野非古今”。

艺术不必分什么古今东西,打通了是一回事情,人类在高境界上的追求都是一样的。但是呢,中国跟西方的思维不同,轨迹不同,虽然在艺术的境界表达上殊途同归。但是进入方法论的范畴,它不一样,它制定的规则标准不同。越是成熟的艺术形态,越有非常强的格式和程式法则,就像芭蕾舞和交响乐一样。

元 赵孟頫 幽篁戴胜图 25.4X36.1cm

中国画、中国书法也一样。当你把中国画和书法的笔墨结构颠覆了之后,你就离它的本体规律越来越远,最后就会消亡了。我们的绘画在20世纪出现了断层,吃了很大的亏,好在大家现在认识到了。若在20年前这个问题是不可能拿出来讨论的。比如我,那时候我就是个年轻人,是一个一定要沿着陈独秀这条路走到底的人,非要给中国画和西洋画弄个高低曲直不行。甚至也主张形式至上,“八五”思潮我是拥护者之一。当然,我是和《江苏画刊》一起成长的,那时候采访吴冠中先生很兴奋。现在我也到了70岁,回过头来一想,弄通了好多问题。历来的大家都不会否认古今中外是可以打通的,黄宾虹打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纸本27.50×62.80
三是师法“造化”。赵孟頫是非常重写生感受的,他画的那个石头,哎呀!那几笔,那就是书法用笔!这个石头哪儿来的?是自然中的。他的《鹊华秋色图》画的是济南。他在济南当过官,这幅画是济南郊外的风景。赵孟頫一生北方南方,湖州北京,南方北方来来回回跑,所以他对造化的认知很独特。他的视野很开阔,跟偏安一隅的江南画家不一样。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全卷 31.8x51.4cm

元画的“逸”美学
元代笔墨在宋代基础上跨出了一大步,不仅没有走下坡路,反而走向了更自由的境界。如果说宋代绘画是重理性,守格法,那么元代绘画则更重心灵的自由。为什么到了异族统治反而自由了呢?这也与元代特殊的历史环境有关。我只是不用你,不管你干什么,只要不杀人,你爱画什么,怎么画,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元代散曲发达,笔墨向往山川。笔墨没有社会情结,而是凸显了隐逸情结。文人骨子里本来就很清高,到了元代,更看不起草原部落起家的元人,骨子里更清高,因此也更趋隐逸。笔墨的放逸发端于苏轼、米芾,逐渐发展。如果说徽宗是神品,那么梁楷的《泼墨仙人》就是自由表达,就是逸品,元人多是逸品。元人没有今人的诸如参展、评奖、评职称之类的负担,逃离了体制和规范,超越规则,笔墨因此更自由,渐离格法是必然的事。所以元代的“写”字出现了,写意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许多文人一辈子的事业,大约就是对隐逸思想的追索和诠释。真正的“逸”是把自己消除掉,这就是它的价值,是无我之境,也是艺术的最高价值。而现代人则突出自己,从而获得功利的东西。

元_吴镇_枯木竹石图轴_53x69.8

隐逸的思想发端自老庄思想,庄子就是隐,庄子是坐忘心斋,反观自己,顺应自然,独与天地山川相往来,和天地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庄子就是苦恼消除法,心灵祛烦法。庄子的出与孔子的入,再加上禅宗的补充,构成中国思想的全部。
“逸”是逃离,无奈就逃离,人间烟火是名利,是柴米油盐,会带给人大喜大悲,总是带来不快乐。“不食”就是躲开烦恼,当你不食人间烟火,你就快乐了。没有烦恼就到了安静地,脱离人世的悲苦。“逸”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隐藏不见。用柳宗元的《江雪》表达元人的“逸”,是最精湛的注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绝、灭、孤、独”的状态,就是佛家的寂灭思想。
绘画中的“逸”思想最早起自王维,它不求形的快乐,讲究渲淡法。宋重格法,元重自由。宋重山川形体,元人更重心象的表达。宋人尚繁、尚理,元人尚简、尚松,也就是更趋于尚逸。宋人有十八描,若干皴,元人则长短线加浓浓淡淡的点。王蒙虽然繁,但骨子里却是极端的隐逸,完全进入自己的世界,活在自由的梦境里。

元代 王蒙 青卞隐居图 纸本水墨 纵:140厘米 横:42.2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董其昌说:“若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川。若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川不如画。”这其实也适用于评价元代绘画,尤其是倪、黄、吴、王的画境。对他们来说,精神上是绝对自由,是进入空寂的自由。笔墨是表达情致和寄托情感的,要表达人品、境界。山川要拿来为我所用,山水画要表现的是静、淡、慢、远、寒、寂。凡是表现张力,强大的,务实的,极端入世的都正相反,失去画山水的本旨。山水画是修为的,参禅的,不给人看的。这就是老子的“清静以为天下正”,也是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坐忘”。
高克恭 云横秀岭图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浮躁的当下,要警惕烟火烧身。如何从自身,从当下尽量做一点内敛的功夫,颇为不易。我们要研究前人,要研究他们的轨迹,研究他们的思想。要自省,有自我反思就知道差距。“迎静气”、“释躁心”与时代无关,不要把浮躁全推到时代头上。人在任何时代都有局限之处,但向贤者学习应是永恒的话题。古贤已成楷模,必须见贤思齐。
真看懂了“逸”,就离古人的心近了,也就有了感知“古意”的能力。否则,我们只能漠然地看着前贤,任那闪光的思想一去不复返了。

此幅作品请横直手机欣赏

元黄公望快雪时晴图 纸本设色 29.7x104.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

相关推荐

  •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孟宪琪

    [艺术简历] 孟宪琪,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首届研究生班. 历任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工作室助理.艺委会委员,贾又福艺术研究基金副秘书长.贾又福工作室组织委员会副秘书 ...

  • 「祝夫刚」|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但凡熟知中国山水画的人,一定都知晓意境是中国山水所要追求的品格层次,是画家通过笔墨载体自我营造的宇宙天地,意境的有无不仅是绘画水准的自我确证,还是画家本人艺术修养的体化物.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山水画家 ...

  • 无法逾越的四座大山

    元 王蒙 秋山草堂图 纸本 123.3x54.8 元四家是指元代山水画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关于元四家,主要有二说:一说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说 ...

  • 无法逾越的四座大山(大挂轴)

    元 王蒙 秋山草堂图 纸本 123.3x54.8 元四家是指元代山水画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关于元四家,主要有二说:一说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说 ...

  • 70后要想摆脱“四座大山”的困扰,不妨做好这几个准备,打破僵局

    70后这代人,应该说是极不容易的一代人.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他们不仅在以往活得狼狈,就算在今时今日,也都活在"刀刃"之上. 很多人会认为,如今人们的生活那么幸福,怎么70后的人们会 ...

  • 孙悟空曾被四座大山压过,五行山效果最差,剩下三座差点将他压死

    (蜗牛看西游第5373期) 文/蜗牛 大家都知道,孙悟空被五行山压过,但是,在基本的认知里,只认为孙悟空被一座大山压过,事实上,他被四座大山压过,五行山算效果最差的. 五行山好歹压了孙悟空五百多年,为 ...

  • 一个优秀的班组长是怎样练成的?要经过四座大山!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班组长,必须做到:三会.五问.六三.七威 01 第一会:会说 班组长在管理理班组内部工作时一定要会说,其体表现在:  (1)开班组会议时会说. 在班组会上,班组长要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

  • 一名优秀的电厂班组长要跨过四座大山!

    优秀的电厂班组长就要有"上天入地"的本领--自己要做得好.领导要看得上.兄弟姐妹们要服得管.事情要一天更比一天好. 事再难,可也得有人做,如何做好,先要弄明白"难&quo ...

  • 不懂带团队,任何权谋都无法规避这四座大山

    带领导团队,管理好组织并不是件轻易的事,给你一个部门,你该如何处理相关事宜为妥,下属不听话怎么办?搞对抗怎么办?不积极怎么办?集体出走怎么办?种种问题的产生,与其说是下属的问题,年轻人不好管造成的,倒 ...

  • 穷人想出人头地,要越过“四座大山”,听完很扎心

    作者|李云飞 来源|原创 一位久经商场的创业老司机,关注我,每天分享点财富干货,让你的人生少走弯路. 俗话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这个竞争激烈,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穷人想要实现人生的涅槃重生比 ...

  • 分析 | 想要好“前途”,前途汽车必须攻克这四座大山!

    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刚刚过去,在2017年的上海车展上许多我们未曾谋面的新车企,今年也都在北京车展崭露头角.除了造车新势力的黑马蔚来.拜腾.小鹏.威马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车企,在今年的车展上我们也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