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河南唐河文庙:声援五四,各界联合
2021年3月27日,在刘宛伟先生的带领下,我们驱车从南阳前往唐河去看文庙。今天赶上了雨,车行驶得很缓慢,约两个小时方到达唐河县第四高中。此校校门与他处不同,从外观看过去,乃是一幢宿舍楼下的通道,这里因疫情要求管理十分严格,虽然刘先生事先已经联系了朋友,但入门时仍要求戴口罩、测体温、查健康码。
四中的大门颇不明显
此次刘宛伟通过朋友找到了唐河县四中办公室主任方武昌先生,在校门口所见之人还有另外几位,都是同爱传统文化之人,然未曾记下众人的大名及身份。在与当地的几位朋友寒喧过后,我们一起进入校园。
看到这样的告示就紧张
门口的决战高考相关展板有多个。虽然我已离开校园多年,但看到这个字样,就会心中发紧,当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离开学校,未曾想这些年为了寻访文庙,让我一遍一遍地回到学校,不断地替学子们揪心,真应了那句电影台词: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
楼体上挂满了励志标语
前行
校门之后是偌大的操场,正前方则为三层教学楼,站在这里看不到文庙的痕迹。方主任带着我等走到了校园右侧,这一带像一条较宽的甬道,一路上摆放着多张乒乓球案子,后方即是大成殿。
大成殿外观
介绍牌背面文字
从外观看过去,该大成殿为五开间,做过落架重修,前面的木结构涂成了红色,没有彩绘装饰。大成殿处在月台之上,该月台的高度超过了一米,台阶下方立有两块刻石,一是文保牌,二为沘源县学生爱国团成立旧址,此介绍牌的背面有如下一段文字: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消息传到唐河,县立师范和县立高等小学的学生联合起来,成立了沘源县(1914至1923年,唐河县称沘源县)学生爱国团,声援北京学生运动。其后,他们召开农工商学各界群众大会,介绍五四运动情况,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罪行,并组织各校学生在县城和城郊等地游行示威。这些青少年学生以自己的行动,表现了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危亡的强烈关注,也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觉悟。
这段话讲述的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一件事,未曾想唐河县大成殿内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前廊
关于该县名称的沿革,在夏、商时代,这里属于豫州,两汉时为湖阳县,属南阳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当地必称唐州,区域几经变革,名称也变化多种,到明洪武二年,废唐州设唐县,唐县的治所就是唐河县城。到民国初年,这里仍称唐县,民国二年更名为沘源县,民国十二年改名为唐河县。
全部用旧石条铺就
侧围乃是青砖砌就,正中前方有石台阶,台阶正中有一长形条石,乃是丹墀的位置,但该石却是素面。跟众人登上月台,大成殿锁着门,方主任打电话请管理人员前来开门。在等候期间,我注意到殿前柱础均为旧物,础柱呈八棱状,每一面都刻有花饰,以此推测该大殿不会是素面无饰。
开门
月台到大成殿门前还有一级台阶,此级台阶均是用旧石条砌就,虽然有维修的痕迹,但能看出是旧物。
殿内三面素墙
走入大殿,里面已无塑像,三面墙均为素面,梁柱做过新的喷涂。从结构看,该大成殿的主体仍然是原构,仅是在原木料上进行了涂装,屋顶的椽子和瓦片全部为新换,但依然是旧法建造。
梁柱结构
对于该大成殿的建造及装饰手法,刘永平主编的《南阳胜迹精粹》中有《唐河文庙大成殿》一文,该文首先讲到了大成殿的建造年代:“大成殿位于唐河县黉学(今四高中院内)。始建于明,修茸于清。”接下来又写了建造手法:“单檐歇山顶,深3间,广7间,进深十架椽,付阶周匝。檐柱可见柱升起与柱侧脚,内金柱全部减去,每柱下有高50厘米汉白玉柱础,均雕饰花鸟、植物、花卉图案,殿内瓜柱均作成小八角形。大成殿梁起七架,前后分别出单、双步梁,七架梁用拚梁,其余梁下用随梁枋,双步梁下用穿插枋,老角梁平出,出头雕卷云图案。檐椽无卷杀,飞檐卷杀横截面的下面呈弧形,两侧不作卷杀,前橡柽下施斗拱,每间置外间斗拱一攒,斗拱形制多变,两次间补斗拱,在正中重翘两侧各出45度角,正面重翘,其头翘上各直出一二翘,斜出的二翘上又置直出,斜出的耍头各一个,雕为象首,直出的耍头雕为龙首,其后尾均刻成蝉肚雀替形。”
书架
关于唐河文庙的建造年代,确实难查到具体年份,乾隆版《唐县志》在写到该文庙时说:“旧建大成殿五楹,高三丈六尺,旁为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泮池,又前为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东壁刻卧碑,左翼以斋,为博文,由斋而东颜曰义路、司谕、司训三舍置焉,是为左儒门。右翼以斋,为约礼,由斋而西颜曰礼门、名宦、乡贤祠、省牲所,三舍置焉,是为右儒门。并堂而左,则为敬一亭,并堂而右,则为启圣祠,堂后为尊经阁,阁之上藏先师遗像。万历间,知县黄茂重修,明季毁于流宼。”
大殿内柱础
此处仅用了“旧建”二字,称大成殿乃是五楹,这与《精粹》一书中所说的广七间有差异。眼前看到的大成殿内景确实有《唐县志》中所说的三丈六尺之高,虽然大成殿做过多次维修,总体规制依然延续明代的状况。只可惜这段文字中描绘的其他建筑已然看不到痕迹。
其实在清代时,这里仍然在扩建,《唐县志》中载:“至国朝顺治六年,知县李芝英建大成殿五间,东西两庑九间。顺治十二年,知县吴璞修戟门三楹,其前棂星门,以石竖之,颇称壮丽。泮池在棂星门内,□□白百□。启圣祠三间,在明伦堂右,知县吴璞修。名宦祠三间,康熙六年,知县田介修。乡贤祠三间,邑绅韩应琦修。明伦堂三间,知县吴璞修。雍正三年,知县周璠重修。乾隆二年,知县汪运正率绅士两次补葺。乾隆九年,知县杨煐增修照壁一座,前左门、前右门围以花墙,较前宏敞。乾隆三十年,知县宋梅率绅士重加修整,有记勒石。四十七年,泮池桥毁,教谕熊第重修。城外巽隅旧有文笔峰塔,与学宫遥映,后倾颓无遗。乾隆四年,知县汪运正捐俸为倡,绅士乐输重修文笔峰一座,高七丈许,以培植文风。”
读书好去处
而今大成殿内摆放着一些书架,想来这里曾做图书馆之用,我忘记向方主任请教校图书馆搬到了哪里,然我觉得在大成殿办图书馆有特殊意义在。
在月台上打羽毛球
参观完大成殿,走到月台上,此时有两个学生在此打羽毛球,月台较高,若打球太忘形会有摔下去的危险。我忍不住跟一位先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她笑称在这里打惯了,从未摔下去过。
正在酣战
向前望去,乒乓球案子前满是正在酣战的学生,在高考的高压下,能抽出不多的时间出来打球,不失为一种放松心情的好办法。可惜我当体育委员多年,却始终没有练好如何打乒乓球。
我事先查得资料,本校内还留存一座状元桥和泮池,于是跟方主任请教,他说此建筑确实在,就在这些乒乓案子的尽头。如此说来文庙的中轴线未改变。
行注目礼
我们走下月台,从那些打乒乓球的学生旁走过,他们纷纷住手行注目礼。如此好的教养真令人赞叹。这个甬道的尽头乃是一座新式楼房,在其楼梯下看到了泮池。想来这座楼就是学校门前那一幢宿舍楼的内侧。
泮池
游鱼
关于泮池的面积和形制,《唐河文庙大成殿》一文给出的数据是:“大殿前80米中轴线上的状元桥建于明代,桥面和桥墩为石板砌成,拱形四孔,跨于半月形泮池之上,南北长9.25米。泮池东西长11米,南北宽7米,以砖砌之,上压阶杀石一周。”
状元桥
眼前所见的泮池周围都有石护栏,然护栏均为新做,侧旁立有状元桥介绍牌。走近端详,泮池内有水有喷泉,还有几百尾锦鲤,从侧旁看过去,状元桥的桥墩及桥板为旧物,仅石护栏为新材。从桥墩的顶端看,原本上面有图案,而今已被砸的难辨认出形状,不知上面原本是否为龙头。
桥墩像是龙头
状元桥前还有两三棵柏树,其粗壮程度不足以够得上状元桥建造的年代,该状元桥创建于何时,我未查到相应史料,乾隆版《唐县志》中收录了宋梅所撰《重修学宫记》,该记中有如下段落:
余廿二年秋调任兹土,即有志重修,但念民生未臻,康阜大功实难修举,虽有志焉而未逮□,今春众绅士请于余曰:自父师莅任以来,年岁叠见丰收,闾阎咸登仁寿,政通人和,民安物阜,古有云:衣食足而礼义兴,重修文庙其可乎?余应之曰唯唯,此余九年未竟之志也。爰是捐俸首倡,众绅士悉解囊乐输,而两学师力为赞勷。于三月初旬鸠工庀材,大成殿、东西庑、启圣宫、㦸门、泮池、棂星门、数仞墙、明伦堂、乡贤、名宦、忠义各祠,以及文昌阁悉次苐告成。闻古魁星楼在天池三汲桥南,与紫玉诸峯相接,厥后倒坏,移于东南隅,今群议仍复旧址。果有益于斯文,余即顺乎群情,建造从其新,地基因其旧,而天池三汲桥亦因之而修整。
我从文献中查得乾隆二十三年时,宋梅仍然在任唐河知县,此文说他是从二十二年时前往唐河任知县,他当时就有了重修当地文庙的想法,可惜因为资金困难,此事未办成。当唐河的经济环境好转时,有众位乡绅请求重修文庙,宋梅自称这是他九年来没有实现的想法。
不知道宋梅在文中所说的“天池三汲桥”是不是我眼前所见的泮池上的状元桥。查乾隆五十二年版的《唐县志》所附县城区图,上标明文庙处在县城的东南角,但上面没有标出天池三汲桥。按照宋梅的说法,他将魁星楼移在了县城东南隅,而今魁星楼已不见痕迹。
参观完泮池和状元桥后与众人告辞,郑重感谢了方主任给予我的方便,而后继续乘刘宛伟之车向下一个寻访点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