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自刎后,刘邦为何将项羽葬于山东,而不是项羽故乡?
关于项羽的出身来历,司马迁记载的清清楚楚,即今天江苏宿迁人,楚国贵族项氏。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秦朝时,秦始皇在宿豫境内设下相县,“下相”是因置于古相水下游而得名,其城址位于今江苏宿迁宿城西南郊(废黄河西岸)古城村。南北朝北齐时,废除了下相县,其境由宿豫县统辖,此后下相之名再未出现。
01
项羽生于宿迁,但起义在苏州,即秦始皇设置的会稽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到会稽,排场之大反而激起了项羽斗志,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一年之后陈胜吴广起义,会稽太守殷通是项梁好友,劝说项梁起兵造反,但项梁想要真正掌权,于是杀了殷通、接收殷通部下,“得精兵八千人”,然后再举旗起义。
以八千苏州兵为骨干,项梁打造了一支无敌之师,屡战屡胜复辟了楚国,立楚怀王之孙芈心为王。这时,天下大乱,六国纷纷复国,秦二世派章邯平乱,而章邯不负众望,接连打败叛军,唯独在项梁项羽这里栽了两跟头。
《资治通鉴》:项梁已破章邯于东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沛公(刘邦)又与秦军战于雍丘,大破之,斩李由。
项梁两胜章邯(一次是项羽领导),被楚怀王封为长安候,号为“鲁公”,封地即今鲁西南一带,其亲近部卒家眷多驻扎项梁封地。项羽曾败章邯于古阿,此后东阿一带便成了项羽的根据地。项梁因为骄傲自满,在定陶一战中最后被章邯击杀,他死后余部都归项羽所领。简而言之,东阿到鲁西南一带是项氏或项羽的根据地,也是后来项羽定都彭城(徐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02
在《汉书》中,东汉班固将兵家分为四派,即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兵形势。项羽是兵形势的代表,基本特征是“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简而言之,项羽即天才战术大师,他亲自参加的战争几乎都赢了,但缺少战略眼光,所以越打越惨。
项梁战死的定陶之战,项羽有无参加,史书没有记载。如果不算这一战,项羽一生只败垓下之战一场。唯一的一场战败,却决定了项羽失败的命运,可见一千个战术胜利,也比不上一次战略失败。垓下之战惨败后,项羽一路南逃,大约在如今安徽和县乌江镇,项羽因跟随他的“八千江东子弟兵”几乎全都战死异乡,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于是性格骄傲的项羽羞愧不已,不愿过江忍受江东父老期望的眼神,乃于乌江边上自刎。
以乌江命名的地方,中国至少有六个,贵州乌江、广西乌江、湖南乌江、江西乌江、安徽阜阳乌江与安徽和县乌江,其中项羽自刎的地方,最可能的是安徽和县乌江。垓下之战地点是安徽宿州灵璧县东南四十里的沱河北岸,之后项羽一路南逃,《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阜阳在阴陵之北,因此项羽应该是在和县乌江自刎。
03
项羽生于宿迁,起义于苏州,自刎于安徽,古人落叶为安,这三个地方与项羽关系密切,刘邦本该在这三个地方选择一处埋葬项羽,为何最后将项羽葬于山东泰安?
项王自刎之后,楚地皆降汉,但唯有鲁地一直坚持抗汉不降。
《项羽本纪》: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直到刘邦拿出项羽人头,鲁父兄才降汉。鲁地为何不降?原因很简单,东阿到鲁西南一带是项羽根据地,而且之后楚怀王在巨鹿之战前,还封“项羽为鲁公”。也就是说,鲁西南一带是项羽的封国,最根本的根据地,是项羽的死忠。
鲁父兄投降后,刘邦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王安葬在谷城附近,即现在位置,并建祠堂以祭祀,《史记》记载“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後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所谓谷城,是古地名,位于如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附近。
相传项羽死后,留在鲁地李将军尚且不知,仍在谷城与汉军作战。刘邦为招降李将军,派人把项羽之首送往谷城,明示项羽已死,令其投降。谈判中,刘邦答应在华山之阳,厚葬项羽。李将军率众降,埋葬项羽后,李将军自刎于墓前,碑文载“有李将军从王死,实附葬焉”。
总得来说,刘邦将项羽葬于山东鲁地,既有遵循礼制一面,又有安抚鲁地项羽部众的目的。
埋葬项羽之后,刘邦一番痛哭流涕,在鲁父兄面前作了一把秀,在悲痛中离去。
关于项羽坟墓,泰安的霸王墓是有史料依据,可以确认无疑,但还有两处野史杂谈:一是安徽和县乌江镇凤凰山,附近还有虞姬坟,相传项王自刎后葬于此,又因是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二是曲阜五泉庄墓,俗称“霸王坟”,相传埋葬了项羽头颅。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