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一招通用必杀技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216天的第216篇原创文章
在《鹿鼎记》里,当年韦小宝离开神龙岛之前,神龙教主和夫人,各教了韦小宝三招必杀,名曰:英雄三招和美人三招。每当遇到危险,就可以拿来出奇制敌。
混沌大学也有这样的一招鲜,可以算得上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通用方法论。
在刚开始学习这一招的时候,非常艰难,因为从来没有形成这样的思维惯性,很难参透其中的意味和真谛,甚至最开始会有些蒙圈。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之后,越练习越感觉到能够总结出这么一套方法论的人,内功之深厚。
这个通用模型的步骤是:
1、提出你现在面临的一个真问题,句式是“如何解决......的问题”
2、这个问题的矛盾是什么?句式是“AA与BB的矛盾”
3、这个矛盾的AA和BB的隐含假设是什么?(也就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AA,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BB)
4、对得出来的隐含假设发问:成立吗?总是成立吗?除非?
5、“除非”就是解决方案。
相信你看到这些个步骤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不解,这都是什么意思?
我们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也是十脸懵比。
第一次接触这套方法的那天,我回来还专门写了一篇复盘文章,关于这个方法还刻意做了复盘,但是现在回想,当时也还没有完全参透。
我们还是先来举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这几个步骤分别都是什么意思。
拿我们课上举的瑞幸咖啡的例子来说。
1、第一步:界定真问题(句式“如何......”)
瑞幸咖啡现在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瑞幸咖啡的用户留存?
这一个步骤其实很重要,可以说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界定真问题,但这一点放在最后面来说,瑞幸这个例子主要就是再次了解上面提到的几个步骤分别都是怎么回事。
2、分析问题背后的矛盾(AA与BB的矛盾)
我们分析出来,针对瑞幸现在“如何提高瑞幸咖啡的用户留存”的这个问题,背后的矛盾应该是:中国人对咖啡的需求低与瑞星咖啡追求高留存之间的矛盾。
注意:这个矛盾会有很多,要想解决问题,最好要穷尽所有矛盾。然后要找出主要矛盾。
毛主席说,先解决主要矛盾。
找主要矛盾也有一个好办法,是我的同学张成翼提出来的,采用重要和紧急的四象限法则来排序,把重要且紧急的矛盾列为主要矛盾。
还要强调一点的是,AA与BB之间必须要形成针锋对麦芒的强烈对立。今天谭乐来找我帮助解决一个问题,当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谭乐的总结很到位,就是AA与BB中间最好有反义词。
3、找矛盾背后的隐含假设
什么叫隐含假设?
所谓隐含假设,就是在你思考问题时,由于思维惯性或者过去的经历、习惯,下意识采取的看待事物的方式,结果是掉入了这些思维陷阱,而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选项。
所以,我们就要走出惯性思考。
如何找AA和BB的隐含假设?方法很简单,问为什么。AA这个陈述句,追问一句“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是背后的隐含假设。然后再追问“还有吗”,也就是穷尽所有隐含假设。
回到瑞幸的例子,我们默认“中国人对咖啡的需求低与瑞幸咖啡追求高留存之间的矛盾”就是问题背后的主要矛盾,那么我们来看,“中国人对咖啡的需求低”和“瑞幸咖啡追求高留存”分别的隐含假设是什么?
中国人对咖啡的需求低,为什么?
隐含假设1:中国人没有喝咖啡的文化;
隐含假设2:中国下沉市场的人不太喝咖啡。
等等。要穷尽所有隐含假设。
然后再分析,瑞幸咖啡追求高留存,为什么?
隐含假设3:复购次数多,收入就会提升;
隐含假设4:高留存说明用户对瑞幸的品牌认可度高。
等等,同样要穷尽。
4、隐含假设三问
对每一个隐含假设追问三个问题:这件事情,成立吗?总是成立吗?除非?
那么“除非”就是解决方案。
比如,我们对隐含假设1进行追问:
中国人没有喝咖啡的问题,成立吗?成立。总是成立吗?不总是成立。除非?除非有一天,政策导向说,中国人必须喝咖啡,那么高频喝咖啡的中国人一定多,文化就能建设起来。
除非我们宣传咖啡具有减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几率,那么高频喝咖啡的中国人一定多。
继续找除非。
然后,再对隐含假设2进行追问。
中国下沉市场的人不太喝咖啡,成立吗?成立。总是成立吗?不总是成立。除非?除非培养下沉市场的人喝咖啡。
不再穷举了。
那么所有的除非,就是解决方案的方向。
可能说到这,还是会有些糊涂,以及不太相信。这非常正常,因为的确这套模型对应用它的人要求非常高。
在混沌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我都还没有领悟这个模型,还自己找借口说感觉这套模型对我的帮助不是很大。
直到毕业答辩的时候,突然某一个灵光乍现,也忘了是哪一个时刻,好像突然领略到了一点这个方法的美感了。
再加上三火老师和丁老师反反复复强调,界定真问题非常重要,才日渐有一点感觉了。
今天,谭乐来找我,让我用混沌学到的模型帮他解决一个问题。
我喜出望外,刻意练习的时候来了!
我分别使用这个模型的四个步骤来帮助他做推演的动作,谭乐也很配合我,逐一回答,当他不明白的时候,会请我举一个例子。
最后是否解决了他的问题,要通过他自己来说。但我今天在应用这套方法论的时候,最重要的有几点感受,我想这几点收获也能帮助我接下来更好地应用这个模型帮助自己,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1、穷尽提出白帽子问题。
在让对方界定真问题之前,一定要戴上六顶思考帽里面的白帽子,向对方提问,所有不懂的问题都要问出来,对方需要给出客观的信息,以补充提问人对这件事情的深入了解程度。
这些都是为了帮助找到真问题做铺垫的。
2、界定真问题虽然非常难,但是也有抓手
关于界定真问题,今天还专门又请教了三火老师,三火老师的答案是“需要首先反复与对方对他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目标进行确认”。
如果想解决眼前非常棘手的问题,那么就要思考短期内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但是就算最开始找到的问题不是真问题,也可以就一个已经认为是核心问题的问题展开推演,因为最后得出解决方案的时候,就会逐渐走到真问题那里。
3、回到战略支点
今天和谭乐的沟通有一个对我很有启发的地方,导出了很多解决方案,结果发现都和他相信的正确的事情背道而驰。
所以最后我问他,抛掉所有困难的现状,你认为这件事情正确的解决方式是什么,他告诉我他认为正确的答案,但这个答案和现在他们在执行的思路完全不一样。
我说,这个时候,一定要去做你相信的正确的事,这是支点,否则整个杠杆都会坍塌,动作都会变形。
他说,要是做正确的事,几乎没办法在内部推进执行,阻碍重重。
我问,那怎么办。
他说,辞职。
噗噗噗。
我说,那来我公司吧。
我又跟周先生说,周先生一直都很欣赏谭乐,他说,快让他来我公司。
刚跟谭乐说,我老公也想挖他。谭乐说,没想到吐个槽吐出两份工作出来。
lol......
anyway,我也还在这个通用招法的刻意练习的路上,欢迎大家来找我解决问题~~~~~~
End
作者:申鹤
国士无双影视工场创始人&CEO
个人公众号“不在圈子里”
每天更新和创业、影视、体育、知识系统相关的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