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最好远离意识形态的东西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303天的第303篇原创文章
最近,先后接收到很多关于风水、迷信的信息。
武汉的分公司启动了,一个好朋友要给介绍一位武汉当地的风水大师,帮我看看选址的风水。
如果是从前,我会一口答应下来,曾经一度对这些难以证伪的东西非常迷恋。
小时候我就迷信。
小学的时候,我是班长,每到课间的时候,班主任就让我管纪律,要是有小朋友说话,班主任就会说我。
那个时候我天天担惊受怕,就怕被班主任骂。
记得那时,我做了一个表格,我会给每一天自己的表现画上对号或者叉,表现好(没有被老师说就是对号,被老师说了就画叉)。
后来我总结了一个规律,只要对号画成一个标准的样子,我第二天就不会挨说,如果那个对号画的少了那么几毫米,第二天就一定会表现的不好。
到后来,我的心里压力大的不行,有的时候放学回家了,我还会特别严肃地跪在床上,双手合十,向老天爷和观音菩萨祈祷,保佑我第二天好好的。
现在想来,也并不怪那个老师什么,但是小小年纪时候的心理阴影,只能寻求精神上的迷信的那段日子,却是永远难忘。
当然,后来还真的就很少被老师说了,倒不是因为我的对号一直画的多么标准,也不是因为给老天爷和观音菩萨磕了多少头,而是,我们换班主任了。
再长大一点,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一到考试的时候,我发现只要用一支“神笔”,我就能考得好,如果梳某一个发型,也是能考好的利器。
我还有一个闺蜜更逗,高中的时候,每次考试前都得来找我吃饭,说是只要跟我吃饭了,第二天就能考好。
这个闺蜜后来去了人民大学,我们都在北京,这个考试之前跟我吃饭的迷信行为一直延续到了大学。
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我就很少那样迷信了,直到申请出国的一段日子,总是事事不顺,屋漏还偏逢连夜雨,越不顺,就越不顺。最抑郁的那段日子,要么就去找大师开光,要么就去寺庙拜佛,卧佛寺、五台山,一个代表着offer,一个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我还总结过这些年的迷信史,我把自己的迷信行为归结成了两类:
一类是小迷信行为,比如像考试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这类情景。这种情况无需上纲上线,与其说是迷信,不如说是一种心理暗示。
后来,我发现,很多人,尤其文体界明星,很多人也都有这种“怪癖”,体育界是迷信重灾区,很多顶尖体育明星都有自己的喜好。
比如C罗比赛前先穿右脚的袜子,并坚持用右脚先迈入球场;费德勒遇上重大比赛必须穿红T恤、戴黑头箍;
美国网球名将小威廉姆斯,她也有类似的迷信。她相信自己连续赢得比赛时肯定会穿同一双不洗的袜子,同时在每场比赛第一次发球之前,必须要连弹五下球。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迷信的小动作,相信自己做了这个动作之后就能有好运气。
第二类是过分迷信行为。比如跪拜神灵、痴迷算命拜佛的那些个场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行为?我总结是无力回天的精神寄托。彼时彼刻,我通过一己之力,无法挽回困境,唯有寄托神明。
但结果是,所有的柳暗花明并不源自于我看似虔诚的内心,而是客观环境的帮助和自我的救赎。
最难的那段抑郁的日子,走出来也都是倚仗着自我的调整。
所以,在这两类“迷信”的行为中,我认为第一类的心理暗示无可厚非,只要不过多地受其困扰,那就跟随内心的感受走就好了。
但第二种行为,实则是不可取的愚昧。
但可能很多人会说,你看,很多明星富商都迷信大师,越是大佬,越是相信。
江湖中人皆知,网易丁磊十分重视风水。“一命二运三风水”,这便是丁磊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马云更是各互联网公司中最笃信风水学的,也屡次公开讲风水的老总。
但凡是到了一定层次的人,无论资源、人脉、能力都没什么差别了,唯一起作用的因素就是运气。
他们只不过是花了一点我们觉得很大、他们眼里微不足道的代价,来换取纯随机的运气垂青,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觉得得到了运气加持,这样就可以捕捉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信息、情报,进而形成胜机,这一点胜机就会是决胜关键。
这里,请一定要注意,有一句话很关键,就是,越是地位很高的人,越是完全不需要去比拼能力、资源、人脉这些基本盘了。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还没到拼运气的地步。
芒格说,年轻时要远离意识形态的东西。
年轻人,还需要做走路的基础训练,千万不要走路还没走好,就想要插上运气的翅膀。
还有一点经验是:有的时候,当人们做出迷信动作时,他们就停止理性思考概率问题了,而是相信结果是事先注定的。
迷信的动作给人思维方式造成的影响就是让人相信世界是由神秘力量而非概率掌控的,所有的结果在这个世界都是“命中注定”。
但如果不做迷信动作,我们会更仔细地考虑概率,也会受“损失规避”心理影响。但如果有了迷信动作,进入了迷信状态,我们会比较少地思考概率,而是想象着极端的状态。
如果自己的实力能够达到,那么刚好,迷信会让你在做事情时增加自信,但如果实力达不到,也许会输得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