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最牛散户”交易心法:买涨不买跌,及时止损

“日本最牛散户”cis,是日本日内交易者推崇的神级人物。

2000年,21岁的cis开始炒股。25岁辞职,开始专职炒股,过上了在家中穿着睡衣交易的生活。截至2018年11月,从本金300万日元(当时折合人民币23万元)赚到23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3.8亿元)。

他的推特账号为@cissan_9984,每天分享自己的交易,拥有42万名粉丝。日本金融机构的交易员将他的推特列为每日必读。

cis一直拒绝透露真实身份,坊间只知道他今年约41岁,3个孩子的父亲,曾经是电竞冠军和弹子机玩家。

2018年底,他的第一本书《凭一己之力左右日经指数的男人的投资哲学》在日本出版,“中二”感十足却又实至名归的书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is总结了自己在股市中,如何思考、应对、赚钱的案例。并回溯了自己从小学开始的“赚钱史”。在cis看来“不仅是炒股,如果这本书还可以对读者人生的其他方面有所帮助的话,我将不胜荣幸”。

在“误下单事件”中爆赚6亿日元 钱能落袋还是凭实力

2005年12月8日,瑞穗证券的负责人向东京MOTHERS市场(即东京高增长新兴股票市场)下单卖出新上市的综合人才服务公司Jcom的股票。本来打算下单为“以61万日元的价格卖1股”,结果输入成了“以1日元的价格卖61万股”。

这次闻名全球的“Jcom误下单事件”中,cis胆大心细地爆赚6亿日元,至今仍是日本股民中流传的“传说”。

书中,cis从自己的视角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确认卖单是手误,20秒做完决定

当我从2ch(一个日本网络论坛)得知这件事时,首先做的是确认这个卖单是不是手误。

当时证券公司的系统末端,即使输入大于总发行量的数值,系统也能接单。为了确认这个61万股的卖单是不正常的,我马上打开了Jcom的招股说明书。看到61万股几乎是总发行量的40倍,断定这是个手误。

我决定能买多少买多少。从看到消息到做决定,花了大约20秒。

交易可能被取消,钱最后能否落袋为安是关键。

因为确认上花了时间,还需要手动下单,所以特别担心还没买到,那个卖单就被取消了。

我一个接一个打开电脑的窗口,分别买了500股。没有用市场价而是直接输入了价格大量买入。最后买到3300股。

顾不上紧张和兴奋,我绞尽脑汁地想如何才能保住交易不被取消。

在美国,没有手误单相关方面的法律,一般都是以卖的低价格的3倍价格买回去。但在日本我觉得不会那么偏执。证券公司把手误单都买回去的话,也要承受上兆日元的损失。而证券公司承受不起这个金额,我就想会不会所有的买卖都被取消呢?这是最可怕的。

买后10分钟,第一次涨停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可能打水漂,所以就都卖了。因为我觉得一直持仓下去,如果都被认定无效的话会非常麻烦。

我把套利的几亿日元都买了瑞穗集团和任天堂的股票。

如果Jcom的交易被认定无效,那么接下来的两笔交易也不可能成立。赚的钱就像是从天而降一样。

钱不到手,心有不安。赚得越多,越不能沾沾自喜。这时候,巩固胜利的成果尤为重要。

平衡风险和收益之后才采取行动

我认识的个人交易者中,还有几个人赚了很多。当时有两位一直持仓到Jcom公布了股东持股变动报告书。股价比当天的涨停还高出将近20万日元,每股达到约97万日元。大获全胜的感觉吧!

和他们不一样,比起收益的最大化,我一直在考虑成果如何不被日本政府化为乌有。

进一步考虑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个公司误下此单。还有就是损失额大约有多少。损失额过大的话,交易就可能被取消。

如果只是数千亿日元的话,大型证券公司还能承担这部分责任。但接下来,这家公司的股价就会下跌。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考虑做空大型证券公司和银行。但最终,我没有做空。

在这个事件上,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不一直持有那3300股呢?”“一直持有的话,不是赚得更多吗?”

但对我来说,同样的情形即使再发生100次,我想我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因为我只会在平衡风险和收益之后,采取行动。

交易与投资的心法 克服人性弱点,客观看待自己与市场

买涨不买跌

股市里的老手和新手询问投资建议的时候,我都会说“连续涨的股票会继续涨,连续跌的股票会继续跌”。股价处于上升局面时,赌股价会继续涨的手法叫作“顺势操作”;反之,股价下跌时,赌股价会逆势上扬的手法叫作“反盘操作”。

而我主要来讲讲“顺势操作”。

股价上涨意味着买股票的人和投入的资本比卖股票的人和撤回的资本要多,“多”总是有理由的。这个理由很难百分之百地说清。有人有明确的逻辑来买,有人也许就是追涨而买。若

做事后诸葛亮,总能说出一些理由,但都不全面。

但是,此时此刻就是因为有人买而涨,有人卖而跌,这个事实就明摆在那里。所以,跟随市场的节奏操作,获胜的可能性会大。

我当初就是不懂这个原则,差不多连输了1000万日元吧。原因就是总是优先遵循自己的想法“应该是这样”,而对眼前的事实视而不见。

买涨不买跌。买了的股票,跌了就卖。顺势而买。风潮变了,尽早就卖。我就是遵从了这个原则,才积累了今天的财富。

不能承认损失的情绪会导致失败

我的止损之早,在交易者中也算很靠前的。当然不能和现在先进的算法较量,但在普通人的操作中还算逃得相当快的。

如果觉得1小时后会跌,我就马上卖掉。和买的价格无关,不管是赚了还是赔了。

炒股新手就是不能及时止损,才会跌很多跟头。尽管锁盈很早,但不能止损,总是等待反弹到买入的价格,我想那是因为不能正视亏损的事实。这样套牢就是典型的赔钱模式。“不想赔钱,不愿承认赔钱”的情绪会导致在股市上的失败。

所以及时止损非常重要。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像一种思想准备。

而我的话,由于止损过早,实际上失败的例子也相当多。但我认为操作理念是正确的。

不论是股市还是其他的博弈,基本来说参与者都是输家,因为要交手续费和税费,赌场的话,要交场地费。而其中输得最多的,是对自己能力和自我认知有偏差的人。不能正视自己状态的人会输得很惨。

市场的信息只能向市场学习

心无旁骛地观察股价动向。市场的信息只能向市场学习。书本里提到的知识都是过去时,对将来没有帮助。

最难的也许就是,自己的理论一次又一次地被否定。——买的股票下跌的话会止损,但之后又涨起来了,会再去买吗?也就是说,止损的时候已经否定自己一次了,之后买的话是不是要再否定一次。

就我自己而言,其实是完全不在乎的。在任何论胜负的事情上都一样,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人一定不会赢。

除了走出赔钱阴影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方法上的转变。但是,一直不停地向结果学习,每天都会有小小的改进。

有好几次,我也发愁“最近没怎么赚钱啊”。但是也谈不上萎靡不振,我只想着几分钟后的股价和明天的股价。完全没有时间去想“自己还能坚持吗”,或者考虑进退的判断对不对。

比起自己的状态,市场的状态更重要。

我虽然是在炒股半年后开始赚钱的,但是对市场的理解却是随着经验的积累日益进化。

现在的市场变得更为复杂。现在的我更加不信任市场。更加敬畏市场。所以,逃得更快。

投资中最重要的是效率

投资圈中的一位朋友40岁的时候花了5亿多日元买了公寓。这本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买的时候他的资产规模大约有7亿日元,买完后就剩下1亿多日元了。

但对我来说简直难以想象。

用他的话来说,只要炒股,就不会知道明天会怎样,所以想给妻子和孩子一个确定性高的资产。

我就追问他,要是做这么低效的配置的话,为什么还在炒股呢。如果不卖的话,也可以把公寓抵押,贷些款。

因为只要炒股,资金量是关键。 没有启动资金的话,不能买卖大的,自然也赚不到大的。

我本身都是寻找大赢的机会,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押在上边,觉得这样效率才高。 所以我会着眼于那些波动大的股票,而决定胜负的就是资金量了。

成为“股神”之前的人生 动脑子赚大钱的意愿强烈

弹子机房里当“总管”,赚到第一个2000万

中学时,我经常游走于各种弹子机店,不停地研究,也包括选机器。这样每天,赢的数目都在上升。

当时网上公开了很多最新的弹子机的攻略。公开的都是运用各种概率计算出来的数字,是有绝对优势的信息。我从中学开始就对这种计算特别感兴趣,一直在研究。

那时候上网的人还不多。所以比起自己的能力提升,网上获取的信息对我的帮助更大。

游走弹子机店的一大收获是眼光变得更犀利了。一旦发现好机器,我就叫来个朋友,把那台机器交给他。

从概率和回转率来看,我把收益的目标设定为3万日元,一旦发现了好机器,我就给人打电话 :“过来一下。”叫来的也是高中生。我一天付给他们1万日元。

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考虑的事情渐渐多了起来——如何选取好的弹子机,如何分配资金,人怎么使用,学校的学分怎么办,等等。我的脑力都花在这些事情上,完全没有和任何人比较的想法。

用这个方法,我在高中时期积攒了200万日元,20岁的时候已经积攒到2000万日元。

2000万不足以改变人生 赌马失败后开始炒股

大学毕业前,我感到了打弹子机的极限。最难的部分是如何管理人,一牵扯到钱,能单纯诚一直做下去的人很少。我觉得做不下去了。而且这本身也不是什么好工作。

虽说20岁就攒到了2000万日元,但我想这点钱无法改变人生。攒到3亿日元的话,人生会发生改变,可以把工作当作兴趣来做吧。我当时那么想。

因为接受不了一个月20万日元的上班族生活,我开始寻找不用工作也能赚钱的谋生之路。

那个时候打算认真做的是赌马。我看比赛,也研究马的能力系数,但结论是完全行不通。

收益率81%就是极限了。一般JRAa(日本中央竞马会)的返还率(除去场地费,分给赌马人的收益占总赌资的比例)是75%。我研究的结果就是,可以赢6%—7%,但很难再提高。

赢家还是JRA。

周六时一般的比赛,买10万日元的话赢的概率还会增加一些,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比赛的话,赢钱很难。思来想去,能大赢的机会一周也就一回,就是周日。但只有一回,机会少了些。

当时还年轻,做了赌马研究后觉得实力在上升,就一直在赌。我以为随着研究精度的上升,早晚会突破盈亏平衡点。

这样一直坚持着,直到赔了1000万日元的时候,我决定放弃,而转向炒股。

现在的我,止损做得很好,但当时有点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