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尚庄宋家村:人与梅花气味同

尚庄中学旁,有宋氏居住,已逾千年之久。虽然置身繁华集镇里,许多高大的建筑不断挤压着古老的空间,但居民们总是喜欢聚集在老旧的祠堂门前,一边闲话家长里短,一边旁观浮华现世。而每每说起先世往事,则人人眉飞色舞,津津乐道,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尚庄宋氏奉唐代良相宋璟为一世祖。宋璟(663-738),广平(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人。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中进士后,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唐开元十七年(729)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在任52年,历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开创大唐帝国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宋璟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开元二十五年(737),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宋璟画像
宋璟七世孙宋齐邱公,随父亲官任至洪都(南昌),家于临江府阁皂山。十四世孙宋韬由阁皂山迁居至剑西之厚坊。十七世孙宋栾(字汝航),曾官中书舍人,有一次路过尚庄附近的驿亭,坐下来休息,与驿丞闲聊“尚庄”地名的来历。驿丞说,“尚者贵重也,庄者端严也”。这是一个很吉祥的名字,宋栾听得动了心。宋元祐年间(1086-1093),宋栾退休回籍,带着家眷从厚坊迁居尚庄,成为尚庄宋姓开基祖。因一世祖宋璟曾作《梅花赋》,宋栾便以“赋梅”作为本支堂号,一直沿用至今。
迁居尚庄之后,宋氏迅速在当地活跃起来。宋栾之孙宋虎,曾任四川青阳县主簿。曾孙宋嵊,曾任惠州博罗县尉,虽然官级不高,却也令人称羡。到玄孙宋京则更胜一筹,曾入朝任佥书枢密,谥号“忠愍”。宋京长子宋邦杰(字文儒,号庄居散人),袭荫任州同,后因不畏强御,政绩异等,超升黄门右正言。为此,宋京专门在村里修建“忠孝接武”堂,请当时的大才子唐仲友(1136-1188,浙江金华人,16岁中进士)题写匾额,大词人刘德秀(1135-1207,丰城石滩人)撰写记文,以示两代忠君孝亲之拳拳心迹。
与此同时,宋邦杰也在家里大兴土木,把房子的门脸扩建成黄门,以光大门阀,并且也请唐仲友撰写记文。当时的丰城县令宋绶(山东青州人,1153年到任)听说后,也赶过来凑热闹,亲自题写“黄门”二字,请人镌刻到门梁上去。一百多年后,黄门饱经岁月沧桑,面临倾圯。到元代至元二十三年(1286),新上任的富州(丰城)知州陈元凯(1235-1312,今山西临猗人,官至浙东廉访使)下车伊始,四处访贤求士,听说宋邦杰的事迹后,感慨不已,马上拔款重修黄门,以示对公忠正义之士的钦慕。
宋邦杰生子仲全,仲全生子二人,却也是非凡人物。这两兄弟一个叫伯梓,一个叫伯桐。伯梓号松垣,生于宋乾道五年(1169),先是跟着姐夫李伯高识文断句。后来,拜名士盛温如(1138-1219,与于革、刘克号称“丰城三杰”)为师,与他同学的还有同邑的范士衡(邑郛人,字正平,理学名家)。盛温如非常喜欢聪明好学的宋伯梓,主动当月下老人,把二哥瑚如的女儿嫁给他。由于宋伯梓与盛温如的师生关系,宋伯梓还与当时的理学大家朱熹接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朱熹访盛温如时,经盛温如隆重介绍,朱熹“一见而奇之”,亲自书写“敬义”条幅并《大学》里面的章句,送给这个年轻有为的后生晚辈。绍熙五年(1194)秋,朱熹由潭州知府升焕章阁待制,再次经过丰城。盛温如带着宋伯梓等人迎到临江军(樟树),然后一路泛轻舟而下。天色渐晚,众人停泊赤冈,乘兴登上黄金城。朱熹笑问宋伯梓家在何处,宋伯梓连忙指着远处山峦雾霭处。朱熹略一沉吟,吟诗道:“晓起清江载小舟,晚风吹过赤冈头。远峰故作修眉敛,万里哪知客肚愁?”众人大加赞叹。朱熹意犹未尽,又作诗云:“渺渺丰城县,回头忆旧游。晴江罗远树,宿莽乱中洲。宝剑今鳞角,神光向斗牛。他年还记得,此夜一扁舟。”此事被传为丰城文坛佳话,众人站立的地方,也被后人称为“朱诗岭”,就是纪念朱熹乘兴作诗这段典故。
此后,宋伯梓对朱熹越发敬重,“服膺朱子之训,以明善诚身为本,下至子史百家,靡不究极”。只可惜时运不济,累试未第,于是退隐于家,开设私塾以课子孙,经义道学,无不涉及。晚年名声益隆,寄居在丰城的姚勉(1216-1344,原籍宜丰)听说宋伯梓得朱熹真传,也慕名投师其门下。后来姚勉高中状元,与这段求学经历不无关系。
宋伯桐和大哥伯梓同入邑庠,也颇具文学天赋。当时的县学教谕聂芝亭深为赞赏,称其有台辅之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大哥伯梓拜师盛温如名下时,伯桐也经常上门请教,因此也认识朱熹,并深得朱熹赏识。朱熹三访盛家洲有诗云:“昔日丰城县,寒光射斗牛。江山余杰秀,人物尚风流。二妙今安匹,孤帆各倦游。还家问师友,折节慕前修。”其中的“二妙”据说就是指伯梓、伯桐兄弟二人。和大哥一样,伯桐也累试未第,于是弃学隐居,安心经营家业。
伯桐生平最喜欢梅花,在家里设“梅园书舍”,并自号“梅轩”,闲来无事,就邀朋唤友,喝酒吟咏,好不自在。伯桐工诗,有《梅轩集》,其咏梅之句有云:“孤芳历錬冰霜景,嘉实尽收天地春。”“八窗虚白清守夜,人与梅花气味同。”“百来年树不为古,三四点梅何恨春?”揭傒斯览而奇之,称其不减疏影暗香之句,而有广平公(宋璟)之余韵,可见尚庄宋家历来不乏高古之士。
能与伯梓、伯桐兄弟比肩的,还有其后的宋晋卿。宋晋卿十岁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大约是受了先人的影响,自幼便锐志理学。元至正年初年进入邑庠,与杭桥朱自省、坞社龚贤、荣塘陈熙明、苦竹周普德几个人关系密切,经常结伴到龙光书院的梅仙宫会讲,被时人视为“五经会友”(宋明诗,朱通书,陈通易,龚春秋,周礼记),名重一时。后来,周于至正七年(1347)中举人,六年后,朱、陈、龚也联袂中举,唯独宋晋卿没考上。很多人深感惋惜,认为这是朝廷浪费人才。但宋晋卿不以为意,甘愿当起了私塾先生,被当时的官宦士绅争相聘请。
明末清初时,尚庄宋姓终于出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孝廉(举人),这让宋氏族人长舒一口气,兴奋了好一阵子。这位孝廉就是宋守诏(字承钦,号芝园),乃是宋邦杰的十七世孙。宋守诏为文雄迈奇古,下笔立就千言,是个作文高手。明崇正壬午年(1642),郡试高等,正志得意满准备一展身手时,朱明王朝覆灭,宋守诏受到不小的惊吓。好在入清以后,科举继续,宋守诏如愿以偿考中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举人,三年后补万载县教谕。不久丁外艰回籍守制,后来六次上礼部要求复官,终于在顺治乙未年(1655),得了个拣选知县的部文。宋守诏回家等候选缺。到康熙甲辰年(1664)守母丧完毕,启程赴京等待分配,可惜在路上偶感风寒,竟一病不起,当年八月客死于京城,年仅四十六岁。
乾隆御制梅花图
连续数十代科第不顺,似乎在考验着尚庄宋氏的承受力,也磨砺出宋姓族裔坚忍淡泊的性格。一千多年来,宋姓族裔在这个古老的家园淡泊自守,诗礼传家,过着悠闲自适的生活。正如宋璟《梅花赋》中所说:万木僵仆,梅英载吐玉立冰洁,不易厥素幽芳自得之怀,令多少人顿生仰慕之情!

资料来源:赋梅堂《宋氏重修族谱》(民国九年版)

(0)

相关推荐

  • 他笔下的梅花,别样清新!龚文桢(1945年

    他笔下的梅花,别样 清新! 龚文桢(1945年-),当代工笔花鳥画领军人物.其作品在工整的画面和严谨的画风中透露出"写"的趣味,于当代中国工笔花鳥画的整体潮流中独树一帜.@鬼谷子艺 ...

  • 丰城炉传斗首本

    丰城炉传斗首本

  • 瘦石 || 尚庄石上村:驰名载誉洪州窑

    年轻时候求学丰城,乘车从乡下老家到县城必经石上渡口过赣江.无论大车小车,无论士农工商,一班一班等着往来忙碌的渡船.渡口码头上,有很多开饭店的,卖馒头包子茶叶蛋的,以及其它摊点,为行脚赶路者提供便利.登 ...

  • 瘦石 || 尚庄侯塘岗:石木牌楼竞风流

    丰城熊姓为第一大姓,约有十三四万人的规模,占丰城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因此丰城有"无熊不成席"的说法.丰城熊姓大多源自于鄱阳世系,始祖为西晋鄱阳太守熊缙.熊缙传至熊琳,封汾阳侯,徙居 ...

  • 瘦石 || 尚庄泉塘村:书香仁里印初心

    泉塘村位于赣江西岸,丰城电厂西侧,黄金城北麓,是一个四季流泉.八方通衢的丘陵村庄. 泉塘鄢姓始于唐代中后期的鄢燧武.鄢燧武于唐文宗朝(826-840)以科第登仕籍,奉命征岭南,凯旋之时道经清江(今樟树 ...

  • 瘦石 || 泉港谢家村:乐善好施见初心

    泉港集镇,地处肖港(肖江)与赣江汇合口的大舜山坡上,东接泉山的于家村,西抵稂洲的大园村,北与泉港的彭家村相连,距丰城城区20公里,距樟树城区10公里.早前,泉港村旁的金鸡岭后有一泉眼,四季喷涌不歇,迂 ...

  • 瘦石 || 上塘曹家村:春坊司谏曹曼龄

    上塘村是上塘镇机关所在地,也是原丰城矿务局机关所在地.曹家村便位于上塘集镇的南侧,隶属于上塘村民委员会. 曹姓据说出自上古时期的颛顼.颛顼元孙(五代孙)陆终第五个儿子名叫安,被大禹封于曹地,故此以曹为 ...

  • 瘦石 || 泉港于家村:耕读渔商才步墟

    丰城于姓,据说始于周武王第二子邘叔(又名姬诞).武王灭商后,封于邘地(今河南焦作沁阳北部),建立邘国.后去邑为于,于是便有了于姓. 于定国画像(网络图片) 传至西汉时,有一位叫于定国(?-前40年)的 ...

  • 瘦石 || 段潭横塘村:儒素家风传佳话

    小时候读过的唐诗中,记得有一首崔颢的<长干行>(<长干曲四首·君家在何处>):"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诗文虽然短小简洁,但读来意 ...

  • [商都] 闫明喜 小海子公社宋家村小学的三位老师,黄发 刘有福 王俊

    小海子公社宋家村小学的三位老师 宋家村小学坐落在村中心,没有院墙的校园,西面紧挨一个榨油房,依次有一个代销点,距离代销点西南方向三十米有一个铁匠炉.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六台滩,校园南是一条人行道,人行道往 ...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河北省---邯郸涉县关防乡宋家村

    据村中三教堂中的明代万历年古碑记载,公元1368年-1398年,一个叫宋马的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至今此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宋家村的主街上,有两棵苍郁的古槐,据说与村子同龄.宋家村是典型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