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全民族觉醒的年代(下)
出狱后,他坚持发表抗日演说,写下大量抗日文章。蒋介石请他出任国民党政府劳动部部长,被他拒绝。国民党政府出资10万元请他另立党派,遭其痛斥。
1938年,周恩来去看陈独秀,陈独秀说:“李大钊死了,延年死了,……除周恩来、毛泽东,党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了,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中央开会,我怎么办呢?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陈独秀还是老脾气,是直言不讳的。毛泽东始终不曾忘记过这位“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1942年5月27日逝世。
晚年的陈独秀以大量的精力撰述了文字训蒙的专著《小学识字教本》,但稿件送审时,教育部长陈立夫认为书名不妥,建议改书名为《中国文字说明》。陈独秀以“小学”乃音韵字、文字学综合之古称,也是他研究文字形、声、义三者统一而非三者分立的特点,陈独秀坚决不同意,并说“一字不能动”,把预支的八千元稿费也退回去了。最后直至1942年陈独秀因病谢世,《小学识字教本》仍未出版,成了他晚年未了的一大憾事。梁实秋先生当时得到一本样书,带到台湾,自费印刷,1971年由台湾语文研究中心影印出版。梁私下告友人,此为陈独秀遗作。《小学识字教本》得以传世。2009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陈独秀著作选编》六卷本,辑文890篇,272万字。较原三卷本600多篇、162万字,多出200多篇、115万字。
陈延年(1898-1927)和陈乔年是陈独秀原配夫人所生,从小的时候,陈独秀就教导他们要有独立的人格,他们与陈独秀一样,希望到广阔天地为革命奉献热诚。
陈延年和陈乔年1915年考入上海法语学校,1917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科,1919年12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摒弃先前信仰的无政府主义,而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1922年与周恩来、赵世炎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任宣传部长,1923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任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长,1925年6月,与邓中夏、苏兆征等人组织了省港大罢工,1927年江浙区区委书记,不久江苏省委书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延年奉命“逆行”上海,重建党组织,“当时蒋介石悬赏中共要人,陈独秀3万大洋,周恩来2万5千大洋,陈延年是4万大洋。”
1927年7月4日,陈延年被押赴刑场,坚决不跪,最后被乱刀砍死。
陈乔年1924年回国后任北京区委组织部长,1926年3月18日,北方区委组织一万多群众,声讨英美日等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在段祺瑞政府前游行,陈乔年被刺伤。八七会议后,批评其父的犯下的错误进行了严厉批评。
1928年2月16日,在江苏省委组织部长任上被捕,6月6日被杀害。年仅26岁。
五、学习心得
1、知识改变命运。
这是一句大俗话,通过上面的故事,我对这句话感受更加深刻。知识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命运,而且也改变了国家和政党的命运。知识分子是社会中的先知先觉者,他们是昏睡社会的吹哨人,他们觉醒后,以他们的知识和勇气,唤起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没有哪个时代,会像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如此受人尊重,他们称呼知识分子为“先生”,这是最恰如其分的,这是知识分子最好的称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知识就是力量,因为,知识可以推动历史滚滚向前。
2、觉醒是一个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李鸿章、张之洞是封建内部的优化和完善,康有为、梁启超的是资产阶级的改良,孙中山领导的是资产阶级革命,陈独秀、李大钊创立的共产党,才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中坚力量。
革命是一代一代人累积出来的成功,历史就是这些敢于担当的先辈们用一生去努力、去拼搏得来的结果。通过自发认识,到觉醒,最后到自觉,这是革命的必由之路。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要学会担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希望。
3、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今年2月21日,在学习“四史”动员大会上,要求全体党员同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不是口号,这是以史为鉴得出的一系列科学结论。
不学习这些历史,不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也就理解不了这么多人的行为。以陈独秀为例,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反对暴力革命,可在中国这样脱胎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只有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这是被历史认定的真理。假如当年共产党有自己的武装,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也就不能轻易地对共产党人进行大肆屠杀,陈延年在就任江苏省委书记的当天就被俘。当陈独秀振聋发聩地喊出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时候,全国才50多个党员,以至于一大他都以繁忙为由没有参加,经过100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今天,共产党员达到9500万人。通过学习党史,我们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陈乔年牺牲前,狱中战友为他即将被害十分难过,他却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
每每读到这句话,我都热泪盈眶。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