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师手札 | 十年修复路,让文明从笔尖传承下去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

滕宏珍

我的老师从事古籍修复四十载,退休后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前,将古籍修复技艺传授给年轻人;每周依然坚持去寺庙教义工修复破损经书。我也要坚持下去,坚持第二个、第三个十年。一张桌,一支笔,一碗浆糊,伏案而坐,将古代的文明从笔尖不断地延续与传承下去。

今年是我从事古籍修复的第一个十年。记得刚学修复那会儿,时常听到一句话,“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这是我对古籍修复师的第一印象,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古籍修复师的常态。

修复法律物证显神奇

“化腐朽为神奇”是大家对修复师的赞美,刚开始工作时,不太能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意义。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广东东莞举行,在年会上我偶遇一位河南籍律师,他询问我:“纸粘在一起可以修吗?”我当时回复“纸质的当然可以修复”。等回到南京,那位律师就将他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份物证寄给了我。该物证是份合同,原件是两页信纸,合在一起对折成四分之一大小。从外观上看信纸被水泡过,纸张之间粘连在一起无法正常分开,这可给我出了难题。记得上学的时候曾用“剖夹法”将一张报纸一分为二,我就想试试这种方法能不能将粘连的两页纸分开。但两张信纸对折再对折,一共有八层纸需要剖开,这就加大了分解过程的难度。最后经过层层剖揭,原来纸张里的内容还部分清晰可见,但由于本身就有缺损,不太能完整地读取合同里的信息,这让花费心思和精力分解信纸的我有些失落。坚持将分解的信纸经过复位和修复后,我发现合同最后的签名虽然有些模糊了,但有个指纹十分清晰。这个惊喜的发现让我激动不已,也让我对粘连书页这一“疑难杂症”的修复,增添了更多的信心。
从不完美到不断改进

2017年至2019年,我修复了一套辛亥革命时期的信札,这是我迄今为止修复的件数最多的一套信札。全套有五百多页,各自破损程度不同,纸张大小不一,纸质不同,颜色多样。这样的信札修复起来,工作量很大。这套信札的藏家担心我不能很好地胜任修复工作,先寄来两张最破、虫蛀十分严重的信札,意在检验我的修复技术。待到试修满意之后,才将信札全部交给我来修复。这套信札包括信封、名片、信札、地图等,很多已经破损到需要进行抢救性修复的程度。基于保护原件的迫切性,我一开始并没有考虑到保存和展览的需求,在一件件不断修复的过程中,慢慢发觉采用挖镶这种装帧形式对珍贵信札进行保护是个不错的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从不完美到不断改进,收获良多。首先,这些信札纸质不同当然厚薄不一,挖镶所用的衬纸必须用纸张厚度仪测试,选用厚度类似的宣纸、夹宣作为内衬纸。当时信封需要打开修复,最后还原成信封的样子,而民国时期的信封正面是文字,背面骑缝处有印章,正反两面都有内容,如何修复才能让读者便捷地看到正反面信息又不损伤信封呢?这给我出了个难题。反复斟酌后,我用薄皮纸裁成宽一厘米的细条,在信封左面从上到下将之与镶纸粘连在一起,这样便能看到正反两面的信息了。后来挖镶装帧好后拿给老师看,老师又指点了制作中的不足之处:信札全部采用手工修复,针对不同颜色的信札需要补配类似颜色的补纸,为求补纸与原信件纸张颜色接近,通常需要经过染色。不过现在看着接近的颜色,往往经过一段时间后,补纸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与信札纸张颜色产生误差。因此,老师建议可以将有颜色的老纸打成纸浆,再用纸浆修复信札。经过反复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到信札修复中。

遵循“整旧如旧”原则

“整旧如旧”是修复师修复古籍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在修复一套清代旧籍时,发现书被接了天头和书脑,开本从小变大了。打开后发现书叶背后都衬了一张空白页,天头和书脑多余出来的地方则贴了一层纸,保证书的整体厚度,衬纸和书叶靠天头和衬纸粘牢。有的天头位置浆糊失效,已经和衬纸分离了。有衬纸的书不少见,可是接了天头和书脑的就比较少见了。修复时衬纸和书叶不能分离,书叶整体书口断裂,有虫蛀、脆化现象,需要皮纸加固。书叶书口和衬纸书口都有断裂,如果都溜口的话,修复后书口厚度会增厚很多。于是我去请教老师,老师给出的方法是“一溜两用”,一张溜口纸可以同时作为书页和衬纸的溜口纸,这样就不用担心书口厚度了。我们经常会遇到前人修复过的古籍,遵循“整旧如旧”原则,保留古籍的历史信息是修复师的职责。

(0)

相关推荐

  • 书|工具之善

    书工具之善 了解了浆糊,是不是觉得修复师都是粘东西的一把好手?其实修复师也是拆书小能手,因为面对破损古籍,通常先要把装订成册的古籍拆为单张书页,再逐一修补.那这又拆又补,只靠浆糊可不行.今天,图图就来 ...

  • 工匠筑梦 | 邢雅梅:亦师亦徒,遇见古籍修复便是欢喜

    工匠筑梦 今年是山西省图书馆建馆111周年,百余年的更迭,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积淀了丰富的馆藏,正如国家图书馆送上的寄语所言"百年守正惟志惟勤,文源书香传久远".如今山西省图书馆馆藏 ...

  • 让文化血脉永远流淌 从纪录片《古书复活记》说起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古书复活记>,用镜头记录了一批用自己的修复技艺让古书传之后世的"古籍守卫者".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春夏秋冬 ...

  • 修复师手札 | ​故纸堆中岁月长

    2020年盛夏时分,暑热炙烤着京城,坐落在东南三环的首都图书馆因疫情防控需要,只开放了两层阅览室,读者寥寥.在A座四楼的内部办公区,紧邻着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的就是古籍修复组.酷暑时每每经过,见到 ...

  • 七十年回归路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2941字 | 阅读需6分钟 从1930年10月1日威海卫回归祖国,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历经将近七十年的时间,&qu ...

  • 《文明的冲突》最理智的十句话,不同文明,往往会对抗

    《文明的冲突》最理智的十句话,不同文明,往往会对抗

  • 修复师手札 | 艺痴者技必良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原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了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设立了12家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附设30余 ...

  • UG编程第十三讲-刀路模板的制作

    从零基础学习软件,会建模画图,2D转3D,优化模型结构,出图技巧,到软件基础加工,刀具设置,工序参数设置,加工模板定制以及后处理的安装与制作,加上工厂的各类产品零件的实际加工技巧,经验,加上工厂的各类 ...

  • 春风十里滨河路,无限风光运河岸

    春风十里滨河路,无限风光运河岸 文:倪全胜  图:马启省  四月的商周永运河碧绿的春水静静地穿城而过,它不仅滋润了豫东肥沃的土地,哺育了两岸人民,同时也给喧闹.浮躁的小城带来了清丽灵动,风情万种.   ...

  • 我的十年投资路

    缘起 2004年我大学本科毕业,学的商科,不是金融.找工作时到了现在的单位,大概和金融沾点边.来面试的大部分是学金融和财务的,而我是少见的非此专业的毕业生,面试的时候我准确的说出了这公司持有的股票,数 ...

  • 杨艳超:十年风雨兼程路 ——随想于2020年的前夜

    自思十载光阴弹指一挥间,逝者如斯夫,遂录此文,文如下: 帷幕徐启,灯火璀璨,时光的渡船穿越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穿越大江南北,横跨五洲四海,又回到岁末终点,即将开始新的轮回.这是平常的一天,喧嚣的街市 ...

  • 回首十余年买房路,别问我有几套学区房!

    在知识星球会员群里混了整整一年了,应著名的喜妈力吹,我今天麻起胆子.挽起袖子回忆一下我几十年买房的心路历程.(其实应该是10多年,我还是比较年轻的) 一盒牙膏引出的购房之路 说起第一套房子,那是在我大 ...

  • 纪念我的四十年房产路

    成都学区房已获授权. 写在前面 之所以把这篇文章写出来,并投稿给溜爸.是因为: 1.与溜爸有不少近似的经历.例如:都从世界500强的通信企业裸辞:都要感谢母校的培养,才能顺便拿下科大的硕士:都喜欢学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