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断案故事:狠心妇人杀害亲夫,狡诈流犯领尸诬人,天不藏奸

自古以来,行凶杀人大多只有三种目的。第一是仇杀,第二是为财,第三是奸情。而女子为行凶主谋的案件中,因为奸情杀人的更是数不胜数。这种案件一般都是由于第三者插足,导致红杏出墙的女人另寻新欢,久而久之,愈觉得自己家中的丈夫不如意,甚至是眼中钉,绊脚石,便想除之而后快,最终导致了血案的发生。

明朝张杲卿任润州知府的时候,在他的治下就发生了一件因奸情而杀死丈夫的案子。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附近的村庄中有个男人离家好几天没有回来,有一天村里的人们在一口枯井中发现一具死尸,由于枯井很深,黑洞洞的很难看清死者的样子,一时村民们议论纷纷。就在这时,那个失踪男人的妻子哭泣着从人群中跑了出来,号啕大哭道:“死在枯井里的人正是我那失踪了好几天的丈夫啊。”村民们听后立马向官府报案,张杲卿一听是人命案子,便亲自带着人来到事发现场查看。张公来到枯井旁仔细观察了一下,向村民们问道:“你们谁能认清这具尸体是不是失踪的那个村民?”

村民们全都说由于枯井太深,无法辨认。随后张杲卿派衙役将尸体打捞上来,发现正是失踪的村民。张杲卿沉思良久,突然笑了笑道:“我已经知道这个案子的主谋是谁了。”随后命人将死者的妻子抓了起来。回府后经过审问得知,原来是死者的妻子与他人通奸,于是便乘自己的丈夫熟睡时将他杀死,并将尸体抛进了村中的枯井,随后谎称自己的丈夫失踪。当村民们发现死者的尸体后,又装作悲伤的样子号啕大哭,想要迷惑众人,从而掩盖自己的罪行。众人对张杲卿断案如神的能力敬佩不已,却又百思不得其解,问道:“张公您是怎么知道是死者的妻子杀害了自己的丈夫?”张杲卿笑了笑说道:“这口枯井本来就深不见底,又位于僻背之处,村里所有人都辨认不出井中死者的身份,却偏偏只有这个妇人能够看得清,这难道不令人觉得十分的可疑吗?我就是从这一点上觉得死者的的妻子有问题,便推测是她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在场的人听后都叹服不已,称赞张杲卿断案如神。

“杀夫哭夫”一案中,杀人者可谓是做的天衣无缝,周全备至。从最开始乘死者熟睡狠心动手,随后抛尸灭迹,再到众人发现尸体后,又出来假装悲伤,痛不欲生。演技十足的同时心狠手辣,巧妙绝伦。只可惜她遇上了张杲卿这样断案如神的知府大人,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道昭昭,疏而不漏。狠毒妇人最后被捕归案,明正典刑,也是她罪有应得。聊完了杀夫认尸案,我们再看一例同样跟尸体有关的断案故事。不过这个案子却相对来说更加令人不解,而且是几经波折才最终破案,洗清了无辜者的不白之冤。故事发生在北魏时期,当时李崇奉命任职扬州刺史。在他的治下有兄弟两人,分别叫做解庆宾和解思安,这哥两由于犯法而判了流刑,被发付到扬州进行劳役。不料半路上解思安为了逃避劳役而偷偷溜走了,解庆宾一看自己弟弟逃走,心想以后万一让自己承担他兄弟的劳役可怎么办,于是便偷偷从名册上除掉了自己弟弟的名字,并冒认了城外的一具死尸,说是自己弟弟被人杀害,告到了官府。

说来也有些凑巧,解庆宾找到的那句尸体跟解思安身形,年龄方面十分相似。又有一个本地的女巫婆声称自己碰见了鬼神,鬼神告诉她解思安死的时候十分痛苦。推波助澜之下,解庆宾将同行的两名士兵苏显甫跟李盖告了官,说是这两人杀死了他的弟弟。官府众人一时破案心切,便对苏、李二人刑讯逼供,二人经受不住严刑拷打,随即承认是自己杀了解思安。一切处理停当,就在快要结案的时候,知府李崇突然对案件产生了怀疑,决定略施小计,再好好查一下这个案子。随后便派两个很少露面的人装作外乡客商,对解庆宾说:“我们两人来扬州做生意的途中,曾在距离此处三百多里的一家客店里碰见一个鬼鬼祟祟的人,上前再三追问,得知他是为了逃避劳役而从扬州逃亡出来的罪犯,叫做解思安。我两当即决定将他抓来送给官府,但他对我们说有兄长叫做解庆宾,人在扬州做生意,如果我们放了他,一定会得到大量的酬劳。如今我们将解思安当作人质,就是想来找你讨要酬谢的费用,如果你不信,可以跟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解庆宾本身就心怀鬼胎,听说眼前的两人知道他弟弟的行踪之后,大惊失色,请求二人放了他的弟弟,自己一定准备礼物酬谢。两名乔装打扮的公差一听便知道此事另有隐情,立马将消息上报给了知府李崇。李崇随即派人将解庆宾抓了起来,责问道:“你的弟弟解思安明明是为了躲避劳役而逃走了,你却冒认死尸,诬陷他人,罪不容诛。”

最后解庆宾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原来是他畏惧劳役,便冒认无名尸体,嫁祸于随行士兵苏显甫和李盖。李崇当堂宣判,命人将苏、李二人释放回营,并将解庆宾关进了牢房,后来解思安也被人抓住送到了官府。李崇将二人分别惩治,并将妖言惑众的女巫婆鞭打了一百下,以示警告。解庆宾冒认尸体的案子中,有着一定的凑巧因素,本来解庆宾以为利用死尸嫁祸于人,就可以免除自己劳役。为了一己私利不惜让两位士兵差点判刑,甚至差点以杀人罪致死,其心可诛。而巫婆等人也是兴风作浪,妖言惑众,为了欺骗人们而不择手段,着实可恨。然而话说回来,李崇自身以及扬州官府在这个案子中也应该付有一定的责任,如果不是官府急于断案,两名无辜者也会免去牢狱之灾。还好在李崇最后的仔细查看之下,找到了案件判断上的失误,随之命人假扮客商,查处实情,还了两名士兵一个公道,也算是将功补过了。

俗话说的好“人在做,天在看”,自己做出来的事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正如今天我们所讲的两位主人公,都是妄想瞒天过海,以巧妙计划来掩盖其杀人诬陷的事实,就算瞒得了一时,也瞒不了一世。最终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令人拍手称快!

(0)

相关推荐

  • 看历史上的这些杀夫奇案是如何被破的

    哭声断案 唐德宗年间,韩滉([huàng])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负责治理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区西南部).这位韩滉出名在画,在崇尚画马的唐代,这哥们儿却另辟蹊径,专门画牛,他虽然是唐代中期的官员,但是 ...

  • 和尚借宿撞见盗贼掳走妇人,逃走掉入藏尸井被冤枉,宰相成功破案

    作者:鲁速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现实的案件中,很多看起来都是板上钉钉的,但是当谜题真正揭开的时候,发现原来世上真的就有那么多巧合,那个很多证据证明是凶手的疑犯其实是无辜的,而真正的凶手却让人想 ...

  • 明代奇案:丈夫被害,头不翼而飞,县令妙计擒凶,两人斩首示众

    明朝时,在山东淄川县城里,有条小巷,胡悦和陈斜两家人在这巷子里住隔壁. 胡悦家仗着兄弟二人身强力壮,常常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欺负陈斜家. 陈斜家只有他老哥一个,势单力薄,只好事事忍让胡家,一时间胡悦可是 ...

  • 【转】清顺治年间,一混混吹牛杀人,被真凶栽赃,险些丧命

    清朝顺治年间,山东淄川县有一个混混名叫胡成.这天夜里,胡成和邻居冯安聚在一起喝酒唠嗑. 酒过三巡,两人都脸庞微红,冯安文绉绉地感慨了起来:"世道艰辛,人世艰难啊!" 胡成挑了挑眉: ...

  • 古代志怪故事:陆琨除怪

    山东人陆琨,自幼在少林学习武术,以拳勇闻名乡里.他到全国各地游历,独自夜行,没有强盗敢招惹他.陆琨对人说,自己从没遇到过敌手,只是被官府聘去除了几次妖,回想起来心有余悸. 某年,济南发生一件奇事.一个 ...

  • 绍兴奇案:一块鸡肉引发的连环血案,贪色杀人自己也被人杀死夺妻

    清代人张世昌,家住浙江绍兴昌安门外某村,娶母亲的娘家侄女为妻,平时以沿乡倒卖旧衣服为业.某年春天,他与朋友李茂元结伴,又去倒衣物赚钱,直到六月还未返回.他哪里晓得,家中的老母和贤妻竟为一件小事闹出了天 ...

  • 元代奇案:小妇人谋杀亲夫,害死三条人命,最后却被小偷破了案

    元仁宗延祐年间,京师大都专管木器造作的"小木局",有木工数百人,分属若干工长管领.其中有个木工同他的工长的关系很不融洽,已经半年多没有私人往来了.这个小集体的其他木工深感不安,他们 ...

  • 宋代奇案:一桩精心设计的杀人案,县令一眼识破,只因画蛇添足

    南宋理宗时,临安城南柳庄有两个人,他们一个叫胡成,一个叫冯安,两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在庄口的小酒馆里喝酒. 一天晚上,两人又在小酒馆中喝得酩酊大醉.谁知第二天一大早,冯安却前往衙门告状,声称胡成亲口承认 ...

  • 阴差阳错,一块鸡肉导致的惨剧——清朝绍兴奇案

    清朝中期,某一任绍兴县令有些挠头,短短一周内,他的辖区出现了两桩悬案. 一个是县城外的一个小村庄的地保前来报案,说村庄里面马大的屋子里发现了一具尸体,有人认出是不远处一间小庙中的僧人,可僧人跟马大并无 ...

  • 健多话聊斋:董行成一眼识盗贼,三次破奇案

    唐时,怀州有一个能人叫董行成,他虽然不是府衙人士,破案识贼却很有一套. 一天,董行成和一友人上街闲逛,远远地看见一个中年汉子牵着一头毛驴向他们走来,那汉子边走,边用力拍打着毛驴屁股.董行成就对友人说道 ...

  • 折狱

    淄川县城外面有一座西崖庄,庄上有一位贾先生被人在路上杀死.第二天晚上,贾先生妻子也自缢身亡. 贾先生弟弟到县衙击鼓鸣冤,此时祖籍浙江的费祎祉正在淄川县做县令,亲自调查此案. 看到一个布包袱里装着五钱银 ...

  • 【转】北宋离奇命案,和尚害怕受刑招认杀人,西京留守向敏中平冤昭雪

    古代由于科技手段相对较为落后,在审案之时难免有所疏忽,从而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而一旦造成冤案,除非遇到极为精明的官员,否则很难得以平反.宋朝景德年间,西京洛阳便曾发生过这样一件案件,若非河南府知府兼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