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46)李斯自取灭亡

读通鉴(46)李斯自取灭亡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唯恐大臣入朝奏事将自己所作所为暴露,于劝说二世: "天子之所以高贵,只要听到他的声音,群臣见不到其面的原因。而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英明神武于天下。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

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赵高听说李斯准备上书说事,于是见丞相说:"关东群盗多,今皇上急益发徭役,修治阿房宫,聚狗马等无用之物。臣欲谏,因为位卑贱,此真君侯之事;君可不谏?"

李斯说:"当然是我的事,我准备上书已很久了。今时上不坐朝廷,常居深宫。吾所言者,不何传到皇上那里;欲见皇上,皇上没有闲时。"

赵高曰:"君诚能谏,请为君等候皇上有闲时,马上通知君。"

于是赵高等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皇上刚闲下来,可以来奏事。"

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道:"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

注:李斯自己学问很大,明知皇上是个弱智,这种情况下,他对赵高也没有任何提防,按当时的权力,李斯权位高于赵高,他却一步步落于赵高所设下的圈套之中,竟然有三次。有一次,二次,还没有醒悟,这个李斯满心全是自己的功名,想着的全是自己长久的地位。

赵高乘机说:"夫沙丘之谋,丞相参与了。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富贵并不增加,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称王。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太守不肯出击。臣高闻其文书相互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二世以为然,欲案丞相;恐其不审,乃先使人按验三川守与盗通状。

李斯闻之,因上书言赵高之短说:"赵高控制国家利害,与皇帝陛下完全一样。过去田常跟随齐简公,窃简公的恩威,下得百姓,上得群臣,于是弑简公而取齐国,此天下所明知也。今赵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矣,而又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其欲无穷,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玘为韩安相也。陛下不图,臣恐其必为变也。"

二世说:"干啥呢!赵高,是个老宦官;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洁行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进,以信守位,朕最信得过的人;而君疑之,何也?且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甘赵君为人,精廉强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二世雅爱赵高,恐李斯杀之,乃私告赵高。

赵高说:"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

注:历代皇帝和文官之间都有利益之争,二世处于那个位置,首先当然是怀疑丞相,李斯对于二世仍然用小孩子似的看待,并没有认真了解这个二世现在所想,内心所以求,上书的内容充满了博弈。李斯与赵高滩牌,这个时候他依然只能把二世当成是他的救命之稻草,李斯就是那个穿过周期又贪又蠢的人。李斯发现这个问题,应该私下直接把这个赵高给拿下干掉,天下就太平了,他不愿意以国家为重,还想着搞权力平衡。

这个时候,盗贼越发增多,而关中士兵征发以向东击盗者不断。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说:"关东群盗并起,秦国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强盗多,都是因为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的原因。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二世说:"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四海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境,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

将冯去疾、李斯、冯劫交给狱吏,案责他们有罪。冯去疾、冯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李斯属赵高治,责李斯与其子李由谋反罪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李斯,击打用刑掠千余,李斯痛不胜痛,自诬服。

李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辩,有功,实无反心,欲上书自陈,期盼二世醒寤而赦其罪。乃从狱中上书说:"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陿隘,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此皆臣之罪也,臣当死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说:"囚犯安得上书!"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反覆审讯李斯,李斯更改以其实际情况对答,赵高辄使人复榜。后来二世派人查验李斯一案,李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改自己的言论。辞服,奏报皇上。二世大喜说:"幸亏赵君,几乎为丞相所卖!"

及二世所使案三川守李由者至,则楚兵已击杀李由。使者回来咸阳,会丞相下吏,赵高皆妄为反辞以相傅会,于是判李斯五刑论处,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王夫之叹息说:

李斯之对二世曰:“明主灭仁义之涂,绝谏争之辩,荦然行恣睢之心。”尽古今那么多贤者或者不肖,无有忍言此者,而昌言之不忌。呜呼!亦何至此哉!李斯亦尝学于荀卿氏矣,亦尝与始皇谋天下而天下并矣。岂其飞廉、恶来之所不忍言者而言之不忌,李斯之心其固以为然乎?苟非二世之愚,即始皇之骄悖,能受此言而不谴乎?李斯抑谓天下后世之不以己为戎首而无所恤乎?无他,畏死患失之心迫而有所不避耳。

夫死亦何不可畏也。失不可患,而亦何必于失也。前所以自进者非其道,继所以自效者非其功,后所以自保者非其术,退所以自置者无其方,则失果可患而死果可畏。欲无畏无患、以不言其所不忍言,又奚得乎!天下无必死之涂,而亦无可几幸之得。正志于早而后无所迫,则不忍不敢之心以全。早不能图度于正,迨其后失有形、死有机,虽欲不为此言而不得。不待上蔡东门之欢,肺肝先已自裂。李斯岂果无人之心哉?

易曰:“履霜坚冰至。”辨人于早,不若自辨于早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众怒之不可犯,众怨之不可任,亦易喻矣。申、商之言,何为至今而不绝邪?志正义明如诸葛孔明而效其法,学博志广如王介甫而师其意,无他,申、商者,乍劳长逸之术也。无其心而用其术者,孔明也;用其实而讳其名者,介甫也;乃若其不容掩之藏,则李斯发之矣。李斯曰:“行督责之术,然后绝谏争之路。”申不害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谏争绝,桎梏脱,则虽目劳于刑名文籍之中,而耽酒嗜色、佚游骄乐,可晏享而不辍。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

任法,则人主安而天下困;任道,则天下逸而人主劳。无一切之术以自恣睢,虽非求治之主,不能高居洸瀁于万民之上,固矣。以孔明之淡泊而尽瘁也,以介甫之土木其形而好学深思也,然且乐奉名法者,何也?俭以耳目,勤以耳目,而心思从其康逸也。贤者且然,况令狐绹、张居正之挟权势者哉!使读李斯之言,知其为导谀劝淫之术也,能勿靦然而汗下与?

王夫之说李斯死于畏死患失,不自辩于早。这个判断一针见血,天下底下的人都畏死患失,买一个股票天天盯着,要买几台电脑不敢片刻离开,这是人性,然而身居高位者就是要有超出常人之人性的能力,使自己更加理性才行。

(0)

相关推荐

  • ▷有声儿童历史小说 | 古小古穿越记 | 11:我真的不是马

    ♪ 点击上方绿标听历史穿越小说 本 期 提 要 秦朝用了500多年才统一了中国,可是竟然短短15年就走向了灭亡.秦朝的灭亡究竟是谁的罪过呢?所谓一代明相李斯真的是光明磊落的吗?赵高究竟奸臣到什么程度呢 ...

  • 李斯

    李斯(前284年-前208年)[2],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曾任秦朝左丞相,司马迁著<史记>,将李斯和赵高并写于<李斯列 ...

  • 阴谋集团的结局——秦始皇遗嘱密码(五)

    扶苏被杀后, 秦始皇打下的江山落到胡亥手中.     但是登基后纵情享乐的胡亥, 却不知道危险已经潜藏在他的身边. 那么, 最终是什么给胡亥带来杀身之祸? 又是什么将几乎窃取了整个秦王朝的赵高 走向毁 ...

  • “有为青年”李斯为什么会落得“黄犬之叹”的悲剧收场!

    秦朝名相李斯酷爱以鼠为榜样来励志人生,在他不愿成为茅厕中的臭鼠,而一心想成为粮仓中的肥鼠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不凡的一生.李斯在他得到秦王嬴政重用之后,嬴政对他是言听计从. 他也不负所望,首先替嬴政谋划 ...

  •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嘉平二年庚午,公元250年 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当初,会稽人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孙亮,吴主有偏爱.全公主既与太子孙和有矛盾,想要预先自 ...

  •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己巳,公元249年 春,正月,甲午,皇帝谒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与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皆跟从前往.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 ...

  •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嘉平三年辛未,公元251年 春,正月,王基.州泰攻击吴兵,皆攻破,降者数千口. 三月,任命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夏,四月,甲申,任命王昶为征南 ...

  •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春,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进击柤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幽州刺史毌丘俭因为高句骊王位宫数次侵叛,督诸军征讨:位宫败走,毌丘俭于是屠丸都,斩 ...

  •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性价比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比对 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 春,正月,朔,蜀汉大将军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沉醉,郭修起身而刺杀费祎,刺杀成功.(这个人准备刺杀刘禅的.) 费祎生性 ...

  • 读通鉴(248)博弈的平衡点

    读通鉴(248)末大必折,尾大难掉 魏国宗室曹冏上书说:"古代的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政治败坏得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敝也劫夺.先圣知道其中道理,故 ...

  • 读通鉴(254)曹魏被落井下石

    读通鉴(254)曹魏为何没有忘身捐躯以扶纲常的重臣? 感悟:天下所有做大事的人,实际上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最初所得靠什么?之后维持凭什么?得天下不以道,守天下不以仁,用人才不以礼,这是曹魏这个庞大 ...

  • 读通鉴(147)假装很忙

    读通鉴(147)大家都在虚张声势 解读:博弈论说,很多时候博弈中却并不是全都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有的时候只能选择当下最优,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就不能介意一时的成功与失败,更不会在意对一部分人好,对 ...

  • 读通鉴(255)谯周的虚名与危害

    读通鉴(255)贾充和谯周这些人的作用 甘露元年丙子,公元256年 春,正月,汉国姜维进位大将军. 二月,丙辰,皇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诸儒论夏少康.汉高祖优劣,以少康为优. 夏,四月,庚戌,赐大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