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名却值得咀嚼的3副对联,千百年后读一读,感受古人喜怒哀乐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只不过,时间匆匆,一些好对联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埋没,不被广大读者熟知。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我认为一副对联,最重要的不是文采,而是真情。就像诗词一样,如果只堆砌文字而缺乏情感,并不是上乘水平。
关注我,一起来欣赏不出名却值得咀嚼的3副对联,千百年后读一读,感受古人喜怒哀乐。如果大家喜欢对联,也可以多多分享哦。
第1副:改守旧曰维新,同声相应,顿开起四百兆人忙忙碌碌的名利心,学务设所,标统征兵,东西卒业生,满汉游历官,以及地方自治议员,就若辈表面言,俨然名利非求,两字口头禅,惟云爱国;
变专制为立宪,流血成功,竟演出十八行省昏昏沉沉之杀戮界,戊戌六烈,庚子三忠,湖北唐才常,安徽徐锡麟,更有山阴秋瑾女士,逞霎时快意事,竟尔杀戮无赦,一块肝脑土,何处招魂?
晚清光绪年间,《国魂报》征求“国魂”嵌名的对联。而这副对联将“国魂”放在联尾,很好完成任务。而在文字上,这个对联慷慨激扬,有褒贬有立场,仿佛是一篇战斗力爆满的檄文,令人感慨不已。
上联主要说的是晚清的乱象,晚清时期所谓“立宪”,所谓“维新”,多数人都只是把“爱国”两个字放在口头上,而实际行动根本不爱国,反而只注重“名利”。
上联对于朝廷的官员、东西方的留学生、地方的议员豪绅都进行了有力的批评,如刀如枪,相当犀利。而下联则列举了晚清以来为了挽救国魂而牺牲的志士仁人,从“戊戌六君子” 到“女侠秋瑾”,用这些血的事实,痛斥清朝的杀戮之惨。
“一块肝脑土,何处招魂?”对联的结尾相当沉重,表达了对联作者的痛心与愤慨,表达了对联作者对清廷的失望,也契合“国魂”的主题。
第2副: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这个对联的作者是清代名臣曾国藩送给奶娘的挽联。在古代,以身份而论,奶娘只是下人。但是以情感而论,奶娘也分担了母亲的工作,接近“半个娘”。所以,曾国藩对于奶娘,是有着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
对联用了韩信与漂母的典故。当年韩信没有发达的时候,全靠着漂母施舍的饭而过活。后来韩信功成名就,找到了漂母,赠给漂母千金。这就是“一饭千金”的典故。
上联的意思是说,像漂母那样施舍饭菜,尚且要用“千金”来报答。何况奶娘哺育、携抱、照顾之恩,与母亲只差怀胎十月。所以曾国藩是十分感激奶娘的恩德的。
下联的意思是说,就算是再多的钱也无法报答奶娘的恩情,因为曾国藩与奶娘的关系已经超过了金钱,而接近“母子”。正因为如此,曾国藩说,按照心中的情感,也当为奶娘守孝三年。
当然,曾国藩在事实上有没有为奶娘守孝,已经无关重要了。但我们的确从对联中看到了曾国藩对于奶娘的感激,对于奶娘离世的悲痛,其中一片真情,令人感动。
第3副:月圆易缺,春去难留,歌舞正排当,试问他楚馆秦楼,评花谁主,惜玉何人,叹浪迹半生,凤泊鸾飘成底事;
仙境非遥,佳音伊迩,风怀惟默喻,最好是酒阑灯灺,密语添香,柔情若揭,赠缠头一曲,高山流水定同心。
这个对联的作者是古人赠送给歌女“月仙”的。很显然,这是一个嵌名藏头联。除此而外,对联用词典雅,对仗精彩,感情则又喜又悲,相当复杂。
上联连用月与春两个事例,说明人生无常,如浮萍聚散难说,浪迹一生,能留得多少欢乐呢?显然,上联主要是从对联作者自己的角度出发,更多是惆怅与无奈。
下联呢,则是及时行乐的观点,享受现在的态度,恰恰符合“月仙”的歌女身份。“缠头一曲”,读过白居易《琵琶行》的都知道,乃是证明歌女歌喉之美。“高山流水定同心”,则是双宿双飞的美好祝愿。
其实,大家都知道,对联作者与歌女,只是欢会几月,所谓“同心”,也就是自欺欺人,配合上联的悲伤,下联的欢乐其实也是悲伤的感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