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满身尘土,却依然爱着星光
晨光刚刚将深秋清冷的夜色推开,教室里就已经坐得满满当当,年轻的面容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态,并不响亮的嘈杂声中拉开了早读的帷幕。在教室里晃荡了一圈,我又像无数个昨天一样,站在三楼的走廊上,看秋雨淅淅沥沥地落在与视线处在同一平面的樟树的树冠上,众多叶子中率先泛黄的一部分在雨滴的反复敲打下,无奈地颤抖着,纷纷飘落。
树木环绕的校园广场上,依然如往日一样,走过一些老人与孩子,只见遮住身体的花伞在雨中缓慢地移动,他们将在校园大道的尽头分开,老人要赶往喧嚣拥挤的集市,与各种各样熟悉的蔬菜再次谋面,孩子们急匆匆地向着他们不太喜欢的课堂靠近。广场上还陆陆续续地走过苍老的农妇,因为肩头压着一担沉甸甸的蔬菜,她们只能冒雨前行,被淋湿的头发成缕地贴在额头和脖颈上,水滴顺着发尖不断滑落,扁担在行走中有节奏地起伏,她们雨中的脚步显得潮湿而沉重。
在小镇远离繁华与热闹的一隅,冷雨仿佛将秋天晦暗的早晨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沼泽,前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我这样想着,情绪如被雨水打湿翅膀的鸟儿,在低空盘旋徘徊。
返回到教室,黑板上多了几行字,写得不算好看,但组合起来的句子却有着迷人的美:天下不少远望着星空,虽然走的是泥泞道路的人,我们不能因为他满身尘土,就否认他是爱慕闪闪星光的人。文字后面还标明了出处——《春醪集》。我询问一个孩子,他告诉我是某某所写,这让我很是惊讶。印象中,写下这几个句子的那个男孩,一向沉默寡言,而且深陷于学业成绩远远落后于他人的狼狈境地,正在灰头土脸地跋涉着,且收效甚微,而此刻,透过他写下的这几个句子,我仿佛发现了另一个他,一个心里装着闪闪星光的他,这星光,为他照亮了幽暗的路,给予了他前行的勇气和希望。
我反复默念着这几个句子,四十四个方块字就像四十四颗星,渐渐地明亮了起来,四散的光芒将每一个角落里的幽暗涤荡得一干二净,让我看见了一张张疲惫的面孔上,坚毅的神色,以及纯净的目光里对尘世美好的渴望。他们,都是爱慕着闪闪星光的人。
在沿江风光带散步的时候,常常会遇见一个多年前便已相识的年近六旬的老者,一身环卫工人的装束,手持扫帚和灰斗,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地走动,打扫着雨水、落叶与尘土,相比多年以前,他的脸上有了显而易见的岁月风霜的痕迹。那时,他的孩子在我工作的学校就读,成绩平平,依靠务农的微薄收入支撑整个家庭的他,会时常到学校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我不知道是怎样的机缘巧合与他相识,只记得他一直是笑呵呵的样子,说话利落爽朗,给人以热情与真诚的好感,没想到多年以后,他却在小县城里干起了环卫这样辛苦的工作。
在与他的攀谈中,我才了解到,他的孩子那届高考落了榜,复读一届也没见成效,后来当了兵,因为吃不了部队的苦又被退了回来,混迹社会几年,去年才跟着一个亲戚在建筑工地学习施工,勉强能够维持自己一个人的生计,二十好几的年纪实在是泛善可陈。他还像多年前一样满面笑容地说话,将一名父亲所经历的辛酸云淡风轻地带过,他说孩子老实本分,现在也肯吃苦了,只要再好好干上几年,买房娶妻应该没什么问题。这于许多父亲看来早已熄灭了希望之火的现实,却在这个老者眼中,蕴积着无限美好的可能,让他饱含热情与活力地奔波下去。尽管生活暗淡无光,但他的心中依然星光闪闪。
那些在上下求索途上风尘仆仆的少年,那些在雨水与泥泞中步履维艰的老人与孩子,那些负重前行气喘吁吁的农妇,那些在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摊贩、修鞋匠、卖书人、算命先生、建筑小工……我在日常的行走中与他们一一相遇,他们的生活有我们看不见的背阴面,那里弥漫着如乌云一样的尘土,但他们中的一部分,还在一如既往地相信阴影的背面,有无数星光在闪耀。他们爱慕这样的星光,并努力地去接近与获得它,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