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融入世界?错!大明就是世界!
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三宝太监郑和再次率领大明水师远航西洋。在此之前的二十八年间,西洋上只见大明旗号,而无其他。可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次远航竟然成了大明水师之绝唱,而郑和亦逝世于此次远航之中。数十年后,有葡萄牙人达伽马者,率船队到达郑和曾经到过的地方——印度,大航海时代也因此开启。
由此,后世之人常说中国错过了融入世界的机会,也没有去主动融入世界。
老任看历史,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不轻易批评古人。因为用一个后来者的眼光,在知道了结果的前提下轻率地批评古人,是极不负责任的!老任对上面这个说法一直是存疑的。为什么当时的统治者会如此忽视海洋?经过一系列非专业的研究之后,老任非常坚定得否认了上面的这个说法,并且认为,当时的中国不是没有融入世界,而是其他人所追求的世界,中国就是当时的世界!
人类的行为一般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利益才会发生的。
为什么统一六国的是秦国?因为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没有了领主,而只有地主。地主的基本需求就是土地和人口,其利益所在也是土地和人口。所以,兼并所有的土地和人口是最符合秦国利益的,也是秦国最大的需求。
而其他六国还是封建领主制度,兼并所有的土地并非是最符合其国家利益的,而从上到下的各级领主的需求也不一定都是一致的。
所以,统一行动就只会发生在秦国。这就是利益的驱动!
同样的,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前,其生产力和人口增长之间一直有着巨大的矛盾。所以,欧洲必须从外部输入物资来解决这个矛盾。而能够为欧洲输入物资的只有生产力高于其的地区——东方,中国!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和东方的贸易路线的畅通也成为欧洲人最大的需求和利益所在。
当奥斯曼帝国攻占了君士坦丁堡,阻断了通向东方的贸易路线时,欧洲就如同被隔绝在世界之外了。
失去了外部物资的输入,欧洲的社会矛盾就无法得到解决,在生存和利益的驱动下,另外寻找一条通往世界中心——中国的贸易路线就成了最符合欧洲利益的事了。风险异常的大航海时代也就此开启了。
而彼时的中国,自给自足,手工业发达,白银兑黄金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能自给自足就不需要外部的物资输入,手工业发达可以向外部世界提供物资,白银兑黄金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让中国商品获得价格优势。
公元1400年-1800年四百年间,中国在工业、农业和贸易方面的绝对优势,并且丝绸、瓷器和茶叶的出口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始终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以至于被称为“世界白银的密窑。”
聊到这里,老任就想问一下大家,在不需要外部输入必需品,且自己的商品价廉物美,都是别人上门求购的前提下,为什么还要去承担开拓海外的风险呢?当全世界都以中国为中心而展开贸易时,中国不就是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