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长篇小说《夺命书香》出版
十年呕心写献王。沧州晚报记者彭玲重磅推出50万字长篇小说——献王传奇之《夺命书香》。该书是沧州第一部以焚书坑儒为背景、以河间王搜书、修书、献书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庙堂之上,阴谋与暗杀交织,九河之间,挣扎与煎熬并存。刘德顶风霜,冒剑雨,踏千山,涉万水,在河间国冒死寻书。当世大儒纷纷投奔,在九河大地谱写感天动地的修书史诗。《诗》《书》《礼》《乐》《易》等儒家典籍重新面世,五千年文化得以“史不绝书”。
清隽的月光,照彻两千年的岁月,也把我们萦系在一起。它照着我难以名状的心事,也照着荒草凄迷的献王陵。你来了,你走了,留在大地上的坟丘,以及《史记》中“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的简短文字,就是你给我的所有暗语。不,不仅是这些,穿过岁月的烟云,我看见青铜的闪光、石头的崩裂、九河的浪涛,看见你穿草履,着布褐,款款走来,风姿秀雅中站成波澜壮阔的大汉丰碑。我生长在你的脚下,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处处都是你的气息。仿佛你也披一身月华在暗夜叹息,仿佛这大地还有你车马隆隆的回响,仿佛我翻书的指尖,还沾有你挥毫的墨迹。我相信,是月光让心与心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个词叫共鸣。我得为你做点什么——你曾经说过的话,走过的路,沐过的风,洒过的泪,握过的刃,我会在岁月里,一一翻捡出来,像擦拭一尊铜鼎,让它们重新闪耀光芒。从焚书坑儒到文化修复,从舔舐伤痕到拯救古籍,你以英雄之忍辱,大丈夫之伸屈,活出儒者铮铮铁骨。你以九河为笔,波涛为墨,掀起了一场拯救文化的运动,最终给沧州留下了“实事求是发源地”的美誉,给世界留下了儒风浩荡的五经血脉。那些经你触摸过的书,被你润泽过的字,它们无论横排或竖排,无论篆书还是隶体,都带着黄河淤积泥沙上兽蹄鸟爪的痕迹,像粒粒宝石闪耀在人类的夜空。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魂魄,是华夏儿女涌动的血脉——历史风云中,你恰恰成了中国文化的托命之人。弥合裂缝,承继薪火,你以斯文谦恭甚至懦弱退忍,成就华夏文明的史不绝书。
我要打开一座思想的宝库,掘开历史厚重的宫墙,回归大开大阖浩浩汤汤的九河之国。
大臣上书汉武帝:河间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古谥法云,聪明睿智谓之献。汉武帝赐河间王谥号“献”,史称献王。据传,乐城百姓人人掬一捧河沙,筑起累累王陵,又植万株松柏,挽云托月,高矗九河大野。十数座博士、公卿陵墓,与王陵遥遥相对,仿若朝夕对谈。今献王陵墓位于河北省沧州献县八册屯村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昔时,献王陵上有祠庙,内置悬棺和长明灯,山门高大巍峨,各代名联碑刻众多,历受世人敬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王夫人为争皇位,将儿子刘彻与皇姑刘嫖的女儿阿娇结亲,并联手将刘德之母栗妃和太子刘荣害死。刘德为抢救儒家经典,招贤纳士,遍访群儒,在河间国起盖日华宫和君子馆。刘德不畏刀剑,奔赴各地,找到了棺内藏书、孔壁藏书、铜井藏书……天下大儒纷纷投奔刘德,在河间国掀起了一场“抢救古籍”的文化运动。《论语》《诗经》《孝经》……儒家经典重新面世,河间国也成诗经之国。经风霜,历刀剑,当刘德将校轶的宝典献于朝廷,却引起汉武帝猜忌……
彭玲,河北省献县人,《沧州晚报》记者,著有《青春酿酒》《我为你赴汤蹈火》(与张华合著)《巍巍华北》《从修脚工到董事长》《颐和密码》等多部著作。喜欢生活的热情和冷硬,愿在浩瀚的文字世界里,挥刀立马。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