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对说唱文艺进行跨学科研究,因研究者的立足点不同,其研究的路径、方法等自然会有差异。例如,唐五代的变文讲唱、宋代的说经、明清时期的宝卷,都是受宗教特别是佛教影响而产生的说唱艺术,如果不借鉴宗教学的知识与方法,不了解宗教艺术,不联系宗教在民间的传布,是无法对之进行深入研究的。在这一方面,李小荣《变文讲唱与华梵宗教艺术》将变文讲唱和华梵宗教艺术结合起来,就对变文的生成与衍变、变文与华梵音乐戏曲之关系、变文中的三教思想等做了较准确、具体的阐释。又如,民间说唱与民俗文化关系至为密切,诸如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教化娱乐等在很多说唱文艺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清代鼓词《封神榜》在说唱哪吒的故事中就穿插、敷衍了京城庙会盛况,鼓词《西游记》在说唱凤仙郡求雨时则穿插、敷衍了京城德胜门外黑寺、黄寺等喇嘛庙“打鬼”驱邪的风习;扬州评话《武松》讲武大郎过年,则渲染了扬州人的过年习俗;广州木鱼书《七夕赞花》也描绘了广府人的乞巧民俗……这样便赋予了说唱内容以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保存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记忆。对此,有必要从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角度阐释其文化内涵与认识价值。

除了基于民间说唱文艺本体开展跨学科研究外,也可以立足于某一学科,从说唱文艺中获取丰富的研究资料,拓新该学科的研究领域,丰富其研究内容,创新其学术观点。早在20世纪上半叶,刘半农就提出,“研究俗曲,可以从四方面进行:一、文学方面,二、风俗方面,三、语言方面,四、音乐方面。”受其启发,李家瑞在研究北平俗曲的基础上,从民俗学的角度专门编写了一部《北平风俗类征》。在音乐方面,由于说唱文艺多半是说唱兼施、配乐表演,某些说唱文艺体裁,单就文本形式看,并无什么差别,其区别主要在于不同的音乐唱腔与伴奏乐器,因而说唱文艺自然成为民间俗乐研究赖以取资的重要宝库。如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就对说唱音乐如诸宫调、货郎儿、陶真、弹词、鼓词、牌子曲、秧歌等多有涉猎。在语言方面,说唱文艺是使用特定时代和地区的口头白话、方言俚语来说唱故事的,因此要调查一个时代的语言风貌,自然应从说唱文艺中汲取丰富的语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文化史学逐渐在中国兴起。新文化史学借助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关注底层群众的日常生活,把研究重点转向民间文化,因此民间流行的说唱文艺自然也就成为其研究民间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近来拜读唐力行先生主编的“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就发现这套丛书有意识地采鉴了新文化史学的方法,从评弹来看江南社会,又从江南社会来看评弹,从而借助于民间评弹开辟出了江南史研究的新领域。

总之,对于说唱文艺,除了从文学角度研究以外,的确有必要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传播学、音乐学和语言学等角度,对之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跨学科研究,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掘说唱文艺的存在价值。

(摘编自纪德君《学科交叉中的说唱文艺研究》)

材料二:

就整理思想而言,应该追求说唱文艺文献整理的独立性、整体性和平衡性。应该说,说唱研究从昔日的开创到今天的深化,纵向来看的话,研究成果不可谓不显著,研究进展不可谓不迅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世纪以来说唱文艺始终没有获得独立地位,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科划分中,它要么被划入古代文学或近现代文学,要么依附于俗文学或民间文学,处境尴尬,难以归属。这种依附性极大地限制了说唱文艺研究,当然也包括文献整理。

目前大型说唱文献的汇集出版还远远不够,大型说唱研究资料的整理编纂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与说唱文献整理本身的难度有关,也与研究者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因此,只有在承认说唱文艺独立地位的基础上,站在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高度,打开格局,投入力量,以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去进行说唱文艺的文献整理工作,才能形成一批大体量、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从而构建说唱文艺学科的坚实基础。

此外,说唱文艺文献资料整理缺乏整体性,存在热门曲种与冷门曲种、古代和现代、国内和海外诸多方面的不平衡。具体说来,宝卷、子弟书、弹词、评话、鼓词、词话等曲种的文献整理相对走在前面,而俗赋、崖词、陶真、诸宫调、莲花落、货郎儿、俗曲、道情、木鱼书、琴书等曲种的文献资料整理则落后许多。古代、国内的说唱文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远远多于现代、国外的搜集整理。

由此可见,文献整理工作并非只是埋头于故纸堆,还需要有宏大的格局和长远的眼光,应该建设独立的说唱文艺文献系统,坚持曲种、时段、民族、内外等方面的平衡,提升说唱文献整理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王丽娟《说唱文艺文献整理的几个问题》)

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受宗教影响的说唱艺术作品,必须要了解和借鉴宗教艺术,联系宗教的民间传布,才能进行深入研究。

B.清代鼓词中有关庙会盛况、“打鬼”驱邪风习的记载,不仅丰富了说唱艺术的内容,使得民俗文化发展至今。

C.尽管说唱艺术的研究成果累累,但说唱艺术始终没有获得独立地位,这极大地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与研究。

D.说唱艺术文献资料的整理缺乏整体性,主要体现在曲种有冷热之分,子弟书等曲种远远好于俗赋等曲种。

2.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刘半农的启发,李家瑞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北平俗曲的研究,编写出了一部《北平风俗类征》。

B.随着新文化史的兴起,新文化史学者主动采用人类学、语言学等方法从民间说唱作品中拓展出新的研究内容。

C.由于说唱文献整理的难度大,加之研究者对此不太重视,导致大型说唱研究资料的整理编纂只处于起步阶段。

D.说唱文献的整理工作需要具有宏大的格局和长远的眼光,建设独立的说唱艺术文献系统,无需埋头于故纸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说唱艺术研究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扬州评话《武松》研究地方过年习俗

B.在说唱作品中调查一个时代的语言风貌

C.直播从变文中搜寻的有关佛教的故事

D.加大力度,推进外国说唱文献的整理

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2020年12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说唱艺术类项目达十分之一。请综合材料主要观点,试对说唱艺术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废墟的召唤

宗璞

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刚是下午,清华气象台上边的天空,已显出月牙儿的轮廓。顺着近年修的柏油路,左侧是干皱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坚硬,这里那里,点缀着断石残碑。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转过布满枯树的小山,那一大片废墟呈现在眼底时,我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

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巧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艘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吧?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吗?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标准境界,所以以“法”为名。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伏着,本该竖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旁。它也许很想驮着这碑,尽自己的责任吧?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呼啸,忽高忽低,如泣如诉,仿佛从废墟上飘来了“留——留——”的声音。

我诧异地回转身去看了。暮色四合,方外观的石块白得分明,几座大石叠在一起,露出一个空隙,像要对我开口讲话。告诉我这里经历的烛天的巨火吗?告诉我时间在这里该怎样衡量吗?还是告诉我你的向往、你的期待?

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然而我没有为这努力过吗?便在这大龟旁,我们几个人曾怎样热烈地争辩啊。那时的我们,是何等慷慨激昂,是何等满怀热忱!和人类比较起来,个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了,每个人自有理由做出不同的解释。我只想,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吗?

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在它们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艳丽的时刻,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那娇红中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摸得着的寒意。

这景象也是我熟悉的,我不由得闭上眼睛。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三十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

“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嗫嚅着的话。

我们没有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是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的遗桥了。远望如一个乱石堆,近看则桥的格局宛在。桥背很高,桥面只剩了一小半,不过桥下水流如线,过水早不必登桥了。

“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仿佛听说要修复圆明园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

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

1979年12月

文本二:

散文之妙,一曰散,二曰文。散者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行其所当行,止其所为止。所以写景、状物、抒怀、发议皆可独立成篇,各有情趣。文与野相对。见有人为使意义明确,称之为美文。必有美文才有散文,故散文格外要求语言的功夫。美文不在辞藻,如美人不在衣饰,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

常写游记的原因在喜欢旅行,喜欢与山水相亲。山水于我是朋友,是知音,给我灵气和想象,却限于体力,浅尝辄止者多。苏辙曾云:“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有奇气。”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迹有限;与豪俊交游一句是向社会,也更感欠缺。统而言之是要有阅历,枯坐斗室,未免干瘪。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样精细,总觉拘束。何况只是粗粗有个模样儿呢。

节选自宗璞《布老虎散文:铁箫人语》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开篇对柏油路两侧的景物展开描写,勾勒出一幅萧条凄冷的画面,也引出对废墟的描写。

B.文本一以“古希腊罗马时代”来形容“我”看到废墟的感受,并借此呼应了下文长春园的建筑风格。

C.作者看到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空地想到喷泉的水姿之美,进而感到在历史面前人类的渺小。

D.宗璞分别从“散”和“文”阐释散文之妙,在散文与美文的比较中,强调散文对语言的要求更严格。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把圆明园的遗迹和正在覆没的船只进行类比,描绘出荒凉的景象,表达作者迫切改变的心情。

B.文本一以风从废墟中吹过发出“留——留——”的声音,写出废墟对人们的召唤,同时照应题目。

C.文本一寓情于景,作者通过对废墟的描写,凭吊历史变迁,抒发内心渴望做出更新和变革的情感。

D.文本二引用苏辙的话,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阐释了旅行对文风的影响,强调了阅历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8.文中划线句子有深刻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本二中作者认为,“美文不在辞藻,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在舒卷自然的行文中体现时间叙述上的匠心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曰:“征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谢曰:“臣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也。”帝矍然,曰:“吾悟之矣!”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征谏曰:“陛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食膏粱,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诏停册。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不听。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禄赐、国官、防閤并同职事。十七年,疾甚。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征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B.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C.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D.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洗马,古代官名,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

B.充华,妃嫔称号,隋朝时立为九嫔之一,唐初改为“充媛”。

C.约昏,约为婚姻,与古人娶亲天黑时举行婚礼的习俗有关。

D.问疾,探问疾病,即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病法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征少年孤苦,穷困失意,放弃财产不去经营;隋末战乱时,他假扮过道士;他颇有才华,心怀大志,精通书史术数,曾为元宝藏掌管书檄。

B.窦建德兵败后,魏征被当时太子召为洗马,他见秦王功高,私下劝谏太子要早作打算;太子失败后,面对秦王责怪,坦诚不讳,不卑不亢。

C.有人诋毁魏征偏袒自己人,于是皇帝派温彦博去调查,虽然证实事情并非如此,但温彦博还是认为魏征应受到斥责,对此皇帝心里很是担心。

D.魏征平素并不熟悉法律,只知道大概,但他以情理来处理,人人心悦诚服;他胆识过人,经常犯颜进谏,遇到皇帝十分恼怒时,仍神色不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

(2)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

14.魏征是如何劝谏太宗停止册封郑女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②晚,上国③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下第,科举不中,也称落第。南海,现在的广州、佛山一带。②碧云,南朝诗人江淹以“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句来表达离情别绪。③上国,指京城。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此处借指出世隐居。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红霞”“夕阳”绘景,使送别画面轻快明丽,离别之感深情明朗。

B.诗人以春草每年芳暗喻京城日后多有应试机遇,劝慰友人不要因落第失意。

C.末句诗人化用典故,语气坚决地告诫友人看破当时仕途,不要再执迷科举。

D.全诗风格不俗,没有一般送别诗悲情的缠绵,更多是对友人的关怀、鼓励。

16.颈联两句,诗人通过友人南归时空间的移动来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日月的光辉来衬托屈原高尚品德的诗句是:            ,             。

(2)贾谊在《过秦论》中,从各个方面突显陈涉与秦之间的力量“不可同日而语”,其中描写陈涉所“将数百之众”的装备的句子是“             ,             ”。

(3)“鸟”这一意象有时可以渲染意境,有时具有象征意义,请从以鸟入诗的句子中选出具有以上任一作用的两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木雕工艺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木雕工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建筑木雕、观赏性木雕、实用器物上的木雕等种类。木雕种类纷繁复杂,各大流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木雕工艺成为物化形式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观念。

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木雕鱼;两宋时期木雕作品较为多见;明清时期,建筑业得到快速发展,木雕工艺进入辉煌时期,有“无雕不成楼,有雕斯为贵”的说法。(     ),在梁枋、垂柱、门窗、栏杆等上留下了精湛的木雕工艺;他们也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建筑中,把大众喜闻乐见的有象征性、寓意性的内容雕刻到建筑物上,以刀代笔,把传统文化形态立体地表现出来。新中国,民间工艺得到了保护与挖掘,木雕工艺也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艺术观赏性和实用性被建筑工匠们巧妙结合起来

B.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被建筑工匠们巧妙结合起来

C.建筑工匠们把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巧妙结合起来

D.建筑工匠们把艺术观赏性和实用性巧妙结合起来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当我们在海边尽情玩耍时,可能意识不到   ①   。

目前市面上的防晒霜大致分为两种:  ②   。物理性防晒霜中主要含有二氧化钛或者氧化锌,通过反射阳光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化学性防晒霜含有人工合成有机物,通过吸收和过滤紫外线来降低对皮肤的伤害。

化学性防晒霜中比较常见的防晒剂有羟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有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和数个热带野外地区发现,羟苯甲酮可能威胁到海洋生物,   ③   。每年有大量防晒霜最终被冲刷到珊瑚礁中。当一段时间内,某片海域内化学成分产生生物富集作用,珊瑚就会驱逐共生在它们身上的藻类,也就是产生珊瑚的“白化”现象。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珊瑚可能会死亡。

当然,防晒霜不是海洋生物的唯一敌人,过度捕捞、水污染等也会破坏海洋生态。保护海洋,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单句概括上文二、三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在英国读完本科和研究生的海归硕士张泉从金融业转行成为一名废品回收员的新闻引来诸多网友关注。很多网友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废品,小学文化就足够了,何必去念那么多书呢?”“放弃了自己的学历,还抢了低学历人群的饭碗!”“文凭贬值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我们还有必要逼孩子去拼命读书学习、考好大学吗?”

张泉对于记者“为何从事废品回收行业”的问题是这样回答的:“因为看好产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将在该行业继续深耕,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谋求更好的发展。”

张泉的总经理对他的评价:“他在这个岗位上,做得比99%的员工都要好,周围的客户也非常认可。”

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联系现实与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时代青年的所思所想。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B项,“让民俗文化保存至今”原文无据;C项“自身的发展”原文无据,D项,原文是子弟书等曲种的文献整理相对走在前面,而非好于其他曲种。)

2.D(原文中“文献整理工作并非只是埋头于故纸堆”,而不否定埋头于故纸堆。)

3.C(直播不能算是研究。)

4.①首先提出要对说唱艺术进行跨学科的研究;②接着论述了可以利用说唱艺术中的资料去拓新其他学科的研究;③然后作者论述了在新文化史学兴起的背景下说唱艺术的研究趋势;④最后总结对说唱文艺有必要进行跨学科研究。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①对说唱艺术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跨学科研究,充分发掘说唱艺术的存在价值。②确立说唱艺术文献整理的独立性,尽可能摆脱其依附性。③以宏达的格局和长远的眼光进行文献整理,保持曲种、时段、民族、内外等方面的平衡。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C(原文“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7.A(不是类比,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8.①铺天的锦霞,象征着祖国美好的前程,作者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对祖国希望和赞美。②以无数紫藤萝花瓣为喻,意在呼唤每一个人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己的贡献。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按照时间的发展来叙述,文章通过“斜日”的变化来体现时间的流逝,并以此贯穿全文。②时间的跳跃,叙述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如今的感慨,更穿插了三十多年前的想法。③废墟自身体现着一种时间的变化。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B

11.D(这里的“问疾”是太宗探望慰问魏征。)

12.C(皇帝并不是对温对征的斥责而感到担心。)

13.(1)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建言,就不会为今日的祸患而死。”评分标准:句意2分“蚤”“死”各1分。

(2)尚书省有疑难积案,下诏让魏征去裁决。评分标准:句意2分“滞讼”“平治”各1分。

14.①魏征劝谏太宗要以民为本,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考虑个人享乐;②郑女已订婚约,陛下却要册封,实在不当。评分标准:一点1分,两点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从小成了孤儿,穷困失意,他放弃财产不去经营,心怀大志,精通书史术数。隋朝末年战乱,魏征假扮成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使魏征掌管书信文书。李密得到元宝藏的书信,常常称赞,得知是魏征所写,赶快召见他。窦建德攻陷黎阳,活捉了魏征,伪朝拜他为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魏征和裴矩进入潼关,隐太子招引他为洗马。魏征见秦王功高,暗地里劝太子早作打算。太子失败后,秦王责怪魏征说:“你挑拨我们兄弟相争,怎么处治?”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魏征的话,不会有今日的杀身之祸。”秦王器重他的耿直,没有怀恨。太宗即位后,拜授魏征为谏议大夫。魏征也自认为得到了罕有的知遇,于是把心中蕴藏的才智毫不隐瞒地讲出来,共上奏章二百多件,无不恳切符合太宗的心意。因此拜授为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皇帝身边的人有诋毁魏征庇护偏爱亲戚,皇帝派温彦博调查,结果没有这回事。温彦博说:“魏征作为人臣,不能注意行迹,远避嫌疑,而遭流言诽谤,也应该斥责。”皇帝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皇帝,谢罪说:“臣听说君臣同心,这叫做一体,岂有丢弃至公国事,而只注意个人行迹的?如果上下都走这条路,那么国家的兴衰就很难预知了!”皇帝很惊惧,说:“我明白了。”郑仁基的亲生女儿美貌多才,长孙皇后建议聘为充华,册封书已准备好。有人说郑氏已许配他人了。魏征劝谏说:“陛下身处台榭之中,就想着百姓要有房屋住;享用着美味佳肴,就想着百姓要有饱饭吃;环顾后宫嫔妃,就想着百姓要有妻室。如今郑氏已订立婚约,陛下却聘娶她,这哪是为人父母的做法!”皇帝痛感内疚,立即下诏停止册封。七年,魏征任侍中。尚书省有疑难积案,下诏叫魏征去裁决。魏征平素并不熟悉法律,只知道大概,他以情理来处理案件,人人心悦诚服。进授光禄大夫、郑国公。因身体多病,辞谢官职,皇帝不许。魏征恳求,几次被太宗推却而魏征的态度更加坚决。于是拜授特进,主持门下省政务,下诏叫他对朝章国典,要参议得失,他的俸禄赏赐、封国官吏、防阁一律与职事官相同。十七年,病重,皇帝亲自去探望,屏退左右,和魏征说了一天的话才回宫。魏征相貌不过中等,有志气胆略,常犯颜进谏,即使遇到皇帝十分恼怒,仍神色不变而天子也为他收敛威严。

15.C(理解有误,诗人劝勉友人不要因为落第而产生隐世的想法。)

16.①蓝关与湘浦是友人南归的两个途经地点,②作者运用想象之笔,假想在蓝关处对友人的寒暄和在湘浦处对友人的思念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爱与思念,③在空间的转移中表达了绵长的思念之情,使诗歌的情感回味无穷。

17.(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3)示例一: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示例二:又闻子规啼月夜  示例三:鸷鸟之不群兮  评分标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字迹无法辨认的此空不给分。

18.A(波浪线句的修辞手法为比喻,B项为对偶、列锦;C项为拟人;D项为夸张。)

19.C(由下一句的“他们”可知前面句子的主语应是“建筑师们”排除A和B,由后文可知,应该先是实用性再是艺术观赏性。)

20.木雕工艺作为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的物化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观念。评分标准:①“木雕工艺成为物化形式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搭配不当,②“物化形式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语序不当,③“表现了”与“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观念”搭配不当。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1.①防晒霜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②物理性防晒霜和化学性防晒霜③尤其是珊瑚的生存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①防晒霜的主要成分及防晒原理。②化学性防晒霜会威胁海洋环境。评分标准:一点2分,两点5分。意思对即可。

23.略。

立意提示:针对海归博士转行做废品收购这一新闻,不同人发表了不同的评价,然而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职业选择,不应该受到其他不同声音的左右,职业选择如此,人生的其他选择亦然。但选择需慎重,不能盲目,也不要跟风,不是因为自己做不好本职工作,为了逃避才改行,而是要学习张泉在改行前,了解好产业的发展前景。既然做出来选择,就要努力做好,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谋求更好的发展。考生可以不局限于谈职业选择,生活中的其他选择也可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