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千佛山公园
千佛山公园位于济南市区南部,这里是泰山的余脉,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在隋开皇年间,因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故称千佛山。这里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平面图
北门是千佛山的标志性建筑,石坊上刻写着“千佛山”三个金黄大字。“千佛山”三字是1922年6月由兴国禅寺和尚行洹书写。牌楼1987年12月建成,为四柱三楼石结构式牌坊,高14.45米,宽15.5米。石坊次间刻荷花,明间刻西番莲浮雕,雀替为卷草图案。柱下石鼓挟抱,鼓下须弥座承托,鼓上蹲雄狮,坊脊檐端饰正吻。整个牌坊显的气势博大,宏伟壮观。
石坊后是一条缓坡上山的台阶路。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苍松翠柏、梵宇僧楼尽收眼底。只见千佛山东西横列,奇伟深秀,远远望去,千佛山峰峦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济南的天然屏障。
在牌坊南面不远处的左侧,有一块太湖石,昂首翘尾,像只雄鸡打鸣。石面上镌刻着已故济南学者徐北文于1993年撰文并书的《历山颂》,隶书,字就石形,24行。
西侧有座灵官殿,里面供奉的是灵官,灵官殿门口的守护神是千里眼和顺风耳,殿内还供奉着道教的其它神祗和佛教的三世佛。
沿着台阶路缓步前行上山,路两旁是林荫,林木葱郁,不时能看到石雕的十八罗汉。只见罗汉们表情各异,姿态各异,有的怒目而视,有的笑容可掬,形象生动而丰富,给人以艺术享受。
太湖石。上面书写红色的“佛”字。
右下方写:“此石内含螺纹象佛的发饰,若隐若现,实属罕见”
继续前行,西侧有个三清观。楹联:“清光盈古观,紫气启玄门”
观内有里面有三清殿、王母殿、转运殿、灵官殿、十二生肖神台等。山门内的第一座殿往往为灵官殿,殿中供奉着一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持风火轮,右举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惧的神仙,这就是道教的护法神将王灵宫,又称火车灵官王元帅。
三清殿供奉的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三清是道教的三位至高神。
东侧是福寿宫。供奉福、禄、寿三星神。
福寿宫南面是财神殿,里面供奉的是文财神比干、五路财神赵公明、武财神关羽、招财使者、招宝天尊、利市天尊、纳珍天尊等神灵。
财神殿西面不远处就是索道站,乘坐索道每人20元。置身在穿云破雾的缆车中,如驾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南侧是千佛山,上环境优美,树木茂盛,有一些寺庙建筑,不愧为佛教文化圣地。这里的山势较为平缓,曲径石阶,林木掩映,植被茂盛,树木众多,山路幽静,是一座天然的氧吧。
东侧近处有巨大的坐佛,那是万佛洞的大佛。
远处树丛中露出的金黄色大佛头,是弥勒胜境的弥勒佛。
北侧是济南城区。
西侧城区似乎繁华一些。
下索道后一个小广场,广场的东侧是下山的步道,广场南侧是有通往山顶的通道。
海拔285米的千佛山主峰。
据说在最高山顶上可以看到大明湖和黄河。我隐约看见最远处的黄河如带。大明湖却没找到(也许是地形不熟悉)。
这里可以看清弥勒胜境的弥勒佛。
从山顶下来,到达历山院。
历山院院门朝西,门额为乾隆御笔亲书“历山院”三字。历山院是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亦称东庙,原是佛、道、儒三教合居的寺院。
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红墙青瓦。院内仿古典建筑和古柏、古槐、银杏相对,显得古色古香。
一览亭取自“会当艳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登临一览亭,凭栏远眺,泉城新貌尽收眼底。在“ 一览亭”的东西两侧是长长的两段回廊,梁上绘制了24幅以舜帝为题材的图画,有“舜耕历山”、“历山种麻”、“象耕鸟耘”、“舜渔雷泽”、“泪洒湘竹”以及描绘舜帝两位妻子的“姊妹并嫁”等。
山门内南墙上镶嵌有《历山铭》碑刻,该碑刻为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进士阮元撰文,隶书家桂馥书写。两位杰出学者的文笔书法交相辉映,弥足珍贵,为千佛山增色。
当年《历山铭》刻石不知什么原因从千佛山流失,直到1930年,济南市民窦乐三在租住的大明湖司家码头寓所水边的淤泥中,发现了《历山铭》刻石,于是将其家藏。“文革”时窦家将其藏于厨房炭池中,这块珍贵碑刻才有幸躲过一劫。1980年,窦乐三将《历山铭》捐赠出来,它才重新回到千佛山,成为极其珍贵的历史遗存。
北向二楼悬着4个大字“箫韶大成”,三楼正中则悬挂着“尧天舜日”;竖看,济南古代、当代的两位著名文化名人李攀龙、徐北文,所镌写的对联分别挂在正门的两面。
南向,建筑的二楼、三楼分别书有“慧昭日月”、“重华”两块牌匾。舜帝因为眼中有两个瞳孔,所以人们叫他重华,史称虞舜。楹联:“極目齊魯青未了,凝思聖賢脈相傳”。
在院南面的崖壁上,依山势在21块青石板上镌刻了反映大舜生平的《舜典》,长26米,高5.2米,十分壮观。
右侧垂花门。
过垂花门,上石阶,院内有舜祠、三圣殿、鲁班祠等名胜。
三圣殿。
里面供奉着尧、舜、禹。尧居中,舜居左,禹居右,两侧还有侍立着的皋陶、契、后稷、伯夷四大臣。
三圣殿东为舜祠,也称舜帝庙、重华宫,是纪念大舜帝的祠堂。对联是画家范增所题“古帝谙深情记得潇湘斑竹泪,娥皇钟隽长怀历下千山泉。”。
祠堂正中坐着舜帝,左右是他的妻子娥皇和女英。
大财神洞,洞内供奉的是文财神比干坐像。洞口两侧石雕对联:心到虔時神有眼 ,運當亨處寶來身。
碧霞祠内供奉的碧霞元君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碧霞元君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称“泰山老母”,民间则亲切地称之为“泰山老奶奶”。
历山飞瀑在历山院南侧山崖上。据介绍:瀑布落差38米,每小时跌水量160立方,三级叠水,喷珠泄玑,顺势跌入不规则的青石潭中,池侧地面宽阔,游人可凭栏观瀑听涛,赏心悦目。 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水。
赏菊阁位于千佛山山顶东侧。千佛山野菊很多,尤以黄色为最,每到秋日,满山遍野,如撒黄金。佛山赏菊为济南八景之一。
远望望岱亭。望岱亭在千佛山巅西端,六角重檐宝顶。千佛山为泰山余脉,泰山南为“岱宗”,“望岱亭”即寓意在此可望泰山。于亭内极目远眺,重峦叠嶂,蔚为壮观。与我计划行程方向不符,只好放弃。
下山前往兴国禅寺。路过第一弭化,这处摩崖石刻题为“第一弭化”,四个巨大的篆字隐匿在深林陡壁之上,字高2.6米,字迹深入石壁20多公分,气势雄伟,蔚为壮观,是 济南 最大的摩崖石刻。此字是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 济南 道院“统院掌籍”弟子何素璞住持,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镌刻的。
清代诗人朱崇勋诗作《九日登千佛山》:“翠微秋色里,著屐上层峰。黄叶落无数,白云深几重。寒烟笼涧菊,返景入岩松。渺渺凭高目,临风倚短筇。”
兴国禅寺在千佛山山腰,占地3000平方米,是山东著名香火胜地。据明成化七年(1471年)石志记载,该寺曾,遭兵火破坏,成化四年(1468 年)8月3日,德王府内官苏贤游览千佛山,看到当时情景,不胜慨叹,于是捐资建佛殿、僧房、厨房、粮仓等。殿内塑释迦牟尼、大悲观音、地藏王菩萨、十八罗 汉、四大天王。
东门。新写的楹联:“山逢曲处皆有寺,路欲穷时便遇僧”。
进东门。背面的牌匾是书法家刘雯书写的“莫向外求”。
东门南侧有四座石塔。高处是藏经阁。
东门北侧架长廊,壁嵌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诗人郭沫若、书法家赵朴初游千佛山诗刻题记。
董必武1964年诗作:“古寺云千佛,而今存者稀。金身难免劫,玉宇少迎晖。境妙原非幻,山清自得机。人民能管领,不藉旧时徽”。
1959年春郭沫若《登历山》诗曰:“俯瞰齐州烟九点,踏寻崖窟佛多尊。半轮新月天心吐,一片东风扫雪痕。”。
东门西侧是大雄宝殿的背面。南无观世音菩萨塑像面东站立,左右侍童子。门外楹联是:“智慧无边不可说,光明照世为所归。”横批为“佛光普照”。
二进院落。大雄宝殿正面,坐东朝西,雄伟壮观。门前两侧的楹联是:“千山千佛,佛佛道同开觉路;万世万代,代代相传印心灯”。
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南北侧分别塑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
玉佛殿在大雄宝殿北侧,坐北朝南。殿中央佛龛内供释迦如来坐像,白玉石质,由泰国请来。玉佛西侧佛龛内供奉阿弥陀佛,东侧佛龛内供奉药师佛。
殿中央佛龛内供释迦如来坐像,白玉石质,由泰国请来。
观音殿在大雄宝殿南侧,门前两侧的楹联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中央佛龛内供观世音菩萨,东西两侧分别为地藏菩萨、千手观音菩萨。
西侧是天王殿背面。韦驮菩萨面东站立。门外楹联是:“现将军身群魔降伏阎浮泰,作如来使正法护持圣教隆。”横批是:“万行庄严”。
为了说明寺院各建筑的相对位置,特借用网络图片,这是一进院落的西侧。前方的门是西门,西门两侧是钟、鼓楼。南侧是千佛崖。兴国禅寺的主体建筑在东侧。
这是一进院落的东侧。迎面是天王殿,南侧:自西向东依次是是千佛崖、《心经》碑石、垂花门、观音殿。黄色的楼阁是藏经阁。
迎门天王殿,弥勒佛笑迎天下客。弥勒佛像两边,四大天王护法。门外悬挂那副经典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横批是:“皆大欢喜。”。
北侧鼓楼。
南侧钟楼。
南侧千佛崖危立。崖上镌刻隋代佛像多尊。有一块镌刻《心经》的石碑。
公元581年,杨坚总揽朝政,继而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出于政治的需要,重新恢复佛教,又因为他的生母是济南历城人,为了纪念她,便在济南大兴佛事,于是,济南凿窟造像之风也随之盛行。千佛山石窟造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
山崖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等古迹。
南崖的千佛崖9个石窟,是隋开皇七年至二十年间(公元587—600年)刘茂景所造的佛教凿石造像,还有部分是唐代贞观年间造像,尚能看出全貌的有130余尊,镂刻精湛,是研究隋唐石刻艺术的重要史料。
极乐洞洞外耸立着金刚经石碑和般若经石碑。
极乐洞内有佛像20余尊,正面石壁上刻有西方三圣,中间阿弥陀佛像高3米,跏趺而坐,左右侍立观世音、大势至二大士像,各高2.5米,三圣佛神态安详自如,雕工精细,线条优美,是隋代石刻精品。
其他各窟,皆散落在洞外石壁上。有的高居壁顶。
有的一二尊成窟。
有的三五尊成区。这些佛像,雕刻精致,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体态丰腴,栩栩如生。有的身着锦衣,有的手拈莲花,有的凝神蹙眉,有的结跏趺坐,有的合掌禅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龙泉洞内有水深3米的泉水,洞内有悬岩浮雕佛像20余尊。南侧石壁凿有多尊佛像,其中一尊弥勒像,为刘景茂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正月造,是千佛山年代最早的造像。
弥勒像下石刻“龙泉”两字。下边有一小门,门内有一垂直深潭,称“龙泉”,深及2米,水清见底,四季不涸。昔日僧人,汲此水烹茶,以飨游客。
般若碑石旁边是垂花门,匾额“般若门”。
穿过般若门是黔娄洞,黔娄洞是春秋时齐国高士黔娄隐居之所。
洞深数丈,曲折回环,内有一20多平方米的空洞,洞高约2米,据说清嘉庆年间,千佛山黔娄洞内尚有黔娄子的坐像,白须方巾,文士打扮,后被毁。洞口有石刻题记,介绍黔娄子的生平事迹。
相传黔娄在此隐居居时,鲁国、齐国都来相邀,黔坚辞不就。黔满腹才华,却一贫如洗,死时人长被短,盖头露足,有人要把被子斜过来覆盖全身,其妻说:“斜之有余,不如正之不足,先生生前不斜,死后斜者,不是先生之意”。东晋诗人陶渊明赞叹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弊服仍不周。”
洞天福地石坊为二柱一间一楼歇山顶结构脊饰龙吻檐上雕有瓦垅,飞檐四角下原挂有风铃、清风稍吹、铃声远扬檐下由云头斗拱承托、设双层额坊,上层额仿浮雕二龙戏珠、下层额杨两端浮雕龙头,中间为狮子滚绣球、其大字板题刻“洞天福地”、款署“乾隆千子仲夏”。
石阶上去是对华亭,建在高出寺院10米的峭壁问,原是僧人坐禅、讲经之所,现为兴国禅寺的方丈室。
寺门朝西,上额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兴国禅寺"四字。楹联石刻:"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为济南清未秀才杨兆庆书写。
从这里下山。门口崖壁之上也有乾隆御碑和多处摩崖石刻。
《清·乾隆五十一年严禁在千佛山凿石伐树的乡规民约》石刻。
崖壁上刻有清静道人作于1893年的“弥陀普救慈竹图”,清秀飘逸,竹叶丰茂,根茎修长,颇为传神。并附有小诗:“清竹有趣,奥妙无穷。枝叶长春,根本虚中”。
清乾隆十三年(戊辰年,1748年)乾隆皇帝来济南游玩,登上历山,看到青翠峭拔的山峰,姿态各异的石佛,不禁诗兴大发,留下了这首《千佛山极目有作》:“分干自岱宗,岗峦雄且秀。历城作南屏,洪荒判早就。偶来恣揽结,望远欣所遘。驻辇傍云关,步履跻萝岫。 初无五丁斧,石佛谁所镂。拈花或龈笑,悲物或眉皱。 其下有空洞,淙淙出乳窦。精室筑左侧,琴书芳润漱。两树丁香花,芳菲绿阴茂。开窗纳烟霞,俯槛睇锦绣。泰麓巢云处,延赏既已富。探奇复得此,坐久消清昼。因悟境无穷,骋怀难尽副。”
云径禅关牌坊为四柱三间木牌坊、立柱前后置抱鼓石、当心间大字板题刻隶书“云径禅关”、“峰回路转”。相传原字为清道光年间王观成所题。
1972年维修该坊时、“云径禅关”、“峰回路转”分别改由济南书法家黄立孙、姜守迁书写。
齐烟九点牌坊建于道光2115年、为二柱一间一楼悬山顶木牌坊、斗拱额仿饰以彩绘、立柱前后置抱鼓石。
题刻“仰观俯察”、其字集东晋书法家工羲之《兰亭序》句;“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杨、仰观宁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大字板题刻“齐烟九点”、其字秀润,为时任历城知县叶主书所题。“齐烟九点”源于唐代诗人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句。
唐槐,古槐,树干半枯,旁有子槐穿体而出,所见枝干皆不粗壮,相传唐代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人称"秦琼拴马槐"。
唐槐亭以古槐树名。这里原为纪念曾巩的曾公祠,祠前明正统年间曾立碑,对该祠作详细记载。历经沧桑,此碑已不知去向,人们便将曾公祠误认为秦琼庙。1949年前,该建筑已圮。1957年在此废墟上建"唐槐亭",书法家舒同题匾。亭为四面八柱,攒尖宝顶,造型精美,玲珑剔透。亭中置石几石凳,周围以坐栏。地当山腰风口,清凉宜人。亭周花木丛生。
观音园。
照壁。
内供奉的是白衣观音,身高15米,矗立在水池中央,法相慈蔼,可近可亲。池周围是各种观音的化身,分别是:自在观音、送子观音、数珠观音、渡海观音、杨柳观音等26尊。
观音殿。匾额:“普施甘露”, 楹柱对联:“慈悲廣大施無畏 妙法圓通度有情”。
殿内的汉白玉雕观音菩萨坐像和善财童子、小龙女立像。
出口。
卧佛,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位于主上盘山路和去万佛洞路的交界处。这尊卧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 东西横卧,头朝东,面向北,右手托于头下,身穿通户大衣,面颊丰满,两户宽阔,头上有肉髻螺发,双耳垂户,眉目修长,双眼微睁,胸饰寓意祥瑞的"卐"(音 万)字。
前面是万佛洞。万佛洞建于1992年,由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奇观、云冈荟萃四部分组成,是千佛山的一大胜景。洞长500米,经过艺术家精选、浓缩、重构,用仿造的手法塑造佛祖、菩萨、弟子、天王近3万尊,集敦煌、龙门、麦积山、云冈全国四大石窟的精华于一身。这四大石窟我们都去过。因此,没必要参观仿品,即使是高仿,也是仿制。
弥勒胜苑。2000年与日本株式会社妙香园共同建造,占地3万平方米,由弥勒佛雕像、石壁浮雕、樱花园和附属建筑组成,融合了中日园林建筑的精华。
弥勒胜苑正门的牌坊高9.9米,宽12.5米,为四柱三门冲天式,整体造型庄重博大,气势不凡。牌坊上书“佛光普照”四个大字,气势不凡。
牌坊的另一面上书“弥勒胜苑”四个大字。
整体造型庄重博大,气势不凡。主佛像为大肚弥勒佛,佛像通体高20米,采用3mm铜板焊接而成,花岗石质的莲花宝座高约9米,直径30米,号称“江北第一大佛 ”。2008年共用24万张24K金箔把佛像全身贴金,金光闪闪。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主佛像身后的环形山崖上,是弥勒佛的生平事迹介绍的大型浮雕,其长36米,高3.5米,面积126平方米。
乘电瓶车返回桃园。景区着力发掘舜文化内涵,建设舜文化景点。自东门至桃园区域建设舜文化景点。
大舜石图园。石图园占地2000平方米,中央为600平方米的圆形石砌地面,上面立有9根高8米的石柱,皆为四方形的花岗石。在圆形地面外面立有6根矮石柱。
石柱看似形状古朴粗犷,其实仔细欣赏,每块巨石柱上的岩画融神话、传说、古史于一体。
展示了凤凰、三足鸟、夸父逐日、羿射九日、嫦娥奔月、泰山玄女、黄帝战蚩尤以及尧帝求贤、四岳荐舜、大禹治水、象耕鸟耘、渔雷泽、淘河滨等故事,将舜帝的事迹形象地展现出来。
“舜耕历山”所呈现的场景是在耕作间隙,大舜手扶犁具,舒目远方,两位劳者辅助一侧,脚下是正在收割的稻谷,他们仿佛在兴奋地指点议论着眼前丰收的景象,意喻舜帝向臣民传授耕种技术,造福万民。相传舜帝耕作时用了一头神象,力大无比,舜帝右侧即是神象造型,惟妙惟肖。
在“舜耕历山”主雕像西侧,有两座大象雕像,一座为公像,鼻子昂置头顶,一座为母像,鼻子弧形下弯,像臂弯一样领护幼像。传说大舜早年率领民众耕稼于历山之麓,以其仁德感动上苍,乃至于大象为之耕田,白鸟为之耘草,是为“象耕鸟耘”。
另有“石圭”、“玉璧”、“玉璜”等雕塑散于四周,上面刻有大舜躬耕历山的历史文字记载。
石圭之上,刻司马迁《史记》一段:“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石磺之上,刻曾巩《齐州二堂记》节选:“《史记》谓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耕稼陶渔,皆舜之初,宜同时,则其地不宜相远。二家所释雷泽、河滨、寿丘、负夏,皆在鲁卫之间,地相望,则历山不宜独在河东也。由是言之,则图记皆谓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名历城,为信然也。”
石壁之上,刻郦道元《水经注》一段:“历城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为之舜井。”
“文明之光”。这组石雕以岩画形式展现了东夷族人从事农耕、渔猎、制陶、礼日等生产生活情景。
“尧帝访贤”。相传尧帝为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向天下招募贤能。大舜年轻时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而闻名天下。尧帝曾经去到民间进行寻访,在田间遇到年轻的大舜。“尧帝访贤”雕塑将这一故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游览结束。总体感觉:千佛山历史深淀深厚,景区打造佛文化和舜文化是成功的。只是仿造四大石窑,吃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