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边闲笔(5)

书边闲笔(5)

1.

看到网友评论《京华烟云》,使我回想起十几年前,初读此书时的情景。
  那是一个特别寂寞的时期。因在船上工作,长年奔波在长江烟波里,特别忙的季节,比如在上海的日子,还比在家乡停留的时间要多。我这人感情脆弱,不适合在外飘流。翻捡那时所记日记,除开一些购书、读书文字外,尽是思家情怀,读来,也还心绪不能自已。
  我读的是郁达夫之子郁飞以十年功夫译毕,书名《瞬息京华》的版本,以书名比较,当然还是《京华烟云》精准。不过,郁飞的译笔又比张振玉(台湾译者,注重京味儿)的译笔更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抄录当时的阅读日记:

            
         一九九二年五月六日于回万船上。
  终于读完林语堂的《瞬息京华》,有如大病一场。
  几天来,手不离书,一天至少要读十个小时左右,本来读得慢(没有一目十行的本领),又常被书中情节激动不能自已。如此长时间处于沉重的激动之中,很是久违了。
  在我所读的大陆文学史中,知道他是一个名声不太好,提倡闲适文风的小品文作家,文笔幽默、轻松、超脱、隐逸,有道家气派。读罢《瞬息京华》,林语堂在我面前面目全非,而是一个庄重而肩负使命感,热情而疾恶如仇的伟大世俗诗人。
  林语堂的伟大,或许有许多史论家不能同意,但《瞬息京华》是一部现代文学不可多得的伟大小说,我想是没有异议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有哪部作品能与之匹敌呢?当然,或许小说的道家思想影响是消极的,但我们丢掉政治的伪善面具,实看人生的兴衰成败、悲欢离合,离“浮生若梦”实不太远。积极的人生观是可爱的,象一个摆在案桌上的玩偶,只有表面的美丽,而没有深切打动人心的血肉,引人步入歧路。
  《瞬息京华》分三部:‘道家的两位小姐’、‘园中的悲剧”、‘秋之歌’,作者用一种抒情、哲思而又明晰的笔致,深刻地、全面地描述了清未至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各路思潮、各类人物、各个历史大事,‘佳话、哲学、历史演义、风俗变迁、深谈、闲话’(林语堂女儿林如斯评语)等无不构筑于书中。加之书内人物的喜怒哀乐,使得全书纵横有致,景象万千,一会如江海奔涛,一会如道山幽妙;一会忧伤快乐,一会壮怀悲烈,交织的多种情感伴随你读至终页后的长长回味中。木兰、莫愁、曼妮、立夫无不令你喜爱,姚思安、曾文伯无不令你尊敬,而牛怀玉、牛太太、莺莺无不令你痛恨。
  全书受庄子思想影响,给人一场大梦的印象。但我终觉全书超越了道学,因为它写那些肉身凡胎的欢乐与血泪之时,完全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不够超脱,也超脱不了,作者是一个有血肉有爱憎有正义思想的爱国者。
  全书创作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特别题词“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他们牺牲了自已的生命,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成为自由的男女”。

  全书798页,用了4天时间读完,除开其它的闲余时间,应该说,在我的阅读史上是很快了,全靠小说的吸引力所致。

2.

  无论读多少优秀的范文,听多少知名作家的文章作法课,我们也一直为怎样将文章写得更好而困惑,缺乏可操作性,不得门径而入。
  
  闲读梁实秋文集,内中一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有几句老师传授梁氏的作文秘技,或许有点可操作性,也给我们一点启示。特转录如下:
  
  “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扑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除了梁氏的经验之谈,要让文章有风骨,内容有创见,我也建议,文字上多读一点中国古代文章和诗词,思想上多读一点国外的新知识,作文时要在文体与精神这两方面有自觉地融洽,坚持多练笔,扫除文笔的生涩感,让它更圆润饱满,文章自然就会立体起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作者的情感要真挚,所写有料。
  

(0)

相关推荐

  • 一本书|淮南子

    找一束光 要一直走 请不要停 一本书 读书  就像交朋友  愿你  交个好朋友 <淮南子> 陈广忠 译注 丛书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出版社:中华书局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 ...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这是一部从先秦到隋朝的文的总集.编者严可均,清代学者. 全书卷帙浩繁,多达746卷.这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全,凡是在古文献,甚或是小说或拓片中能找的单篇文章,广 ...

  • 京华烟云

    这两天读完了<京华烟云>,故事始于1901年义和团运动,讫于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前后跨越三十多年.曾.姚.牛三大家族在这三十年里由兴盛到衰败,像极了<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的 ...

  • 要多读书,更要多读好书

    现在的中国,几乎所有人都认同要多读书,相对压根不读书来说,这已经有很大进步了.但光强调多读书,还远远不够.多读书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多读好书. 多读书和多读好书,虽只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由于印刷技 ...

  • ​书边闲笔 [14]

    书边闲笔 [14] 故事 在乌拉圭著名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拥抱之书>中,作者用生动而幽默的文字讲述了一个祖母.一个祖父的故事.而我在转述两个故事的后面,不由自主地加上了我母亲的故事. ...

  • 书边闲笔 [13]

    书边闲笔 [13] 职业生活 在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斗争中,阿玛杜·格拉比曾被一名法国官员刑讯几个月.每天下午6点整,刑讯者擦干前额的汗水,拨掉高压电棒,整理好其他的行刑工具.然后他坐在被刑讯者旁边,跟他 ...

  • 书边闲笔 [12]

    书边闲笔 [12] *************************************** 官僚主义 第一个故事: 1973年是乌拉圭军事独裁统治时期.政治犯胡安.何塞.诺埃切德因为违反监狱规 ...

  • 书边闲笔 [11]

    书边闲笔 [11] *************************************** 书籍的影响 <拥抱之书>常用作者加莱亚诺的所见所闻故事,甚至更形象生动的寓言来表达独特的 ...

  • 书边闲笔 [10]

    书边闲笔 [10] ~~~~~~~~~~~~~~~~~~~~~~~~~~~~ 直观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鉴赏传统绘画比较,中国画可以随意题款.印章,西方画却绝不可以,因为中国强调感性,讲究天人合一.物我交 ...

  • 书边闲笔 [9]

    书边闲笔 [9] ~~~~~~~~~~~~~~~~~~~~~~ 阅读名著可增强感知力 <参考消息>2013年12月31日转载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文章称,根据最近心理学研究表明 ...

  • 书边闲笔 [8]

    书边闲笔 [8] ~~~~~~~~~~~~~~~~~~~~ "月经带票" 张贤亮最近在<南方周末>(2013年7月25日)副刊发表长篇文章<雪夜孤灯读奇书> ...

  • 书边闲笔[7]

    书边闲笔 [7] ~~~~~~~~~~~~~~~~~ 对手 一位杰出作家去世,本应该是文坛的重大损失,但对那些显在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多少也算松了一口气.1977年7月2日,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去世,第 ...

  • 书边闲笔[6]

    书边闲笔[6] 1. 虽然,这阵就忙着照顾生病的母亲,不能静心读书,却也陆续买了一些新书.有好书而不能读,就象每天看见隔壁美妇出入,心里很难受,总希望什么时侯,美妇一笑倾城跨进自家门槛.书中自有颜如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