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从投资这条路上走过来的……
五年前从上海一所大学毕业,考虑步入社会,选择广东某大型民企公司的综合事务方面岗位。
当初想法是民营企业相对灵活,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收获不少机会,相当于继续念个社会大学研究生,3-5年有了一定经验积累之后,再做下一步计划。
目前回看,事实经历远超当时所想,现在我也已离开并加入一家区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在行业动荡加剧发展的今天,简单分享下作为从业人员的经历,希望能与部分行业同仁共勉。
未入其中,无知无畏
公司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同时多元化经营涉及多项业务。
最初入职于非地产板块,3年多一直服务于地产业务或者协同发展,期间工作base多个城市,混了不少圈。
一是从事金融业务许可前期取得,二是进行非标融资业务的有关工作,三是发掘新的产业投资项目。
在社会大环境和公司业务同步高速发展情况下,借助于集团平台和公司领导支持,总体来说有项目从0-1和收并购的收获、也有失败经历,更有许多浅尝辄止。
这个阶段,对商业规则及业务背后运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显而易见,于地产为主营业务公司中,看看身边干地产的投资或资金人员一直在相对核心业务上深耕,虽然自己都有对接地产人员或者关注公司业务发展,还是比较缺乏对地产项目的整体操盘认识,仍对地产业务一知半解。
我想对于无数没有在业务核心岗位上(主要地产投资和资金工作)干过的人,有机会就会认真考虑转型。
投身项目,拓展维艰
伴随城市化的进程发展,房地产作为支柱行业的体量也在面临天花板,获取增量项目难度加大,拿地方式也在变得多元化。
公司除了主要原来一手地招拍挂,逐渐收并购做大二手地,后来又上了产业配套地产模式。
因为有产业的关系,所以我们部分非地产板块的产业集团也得以加入其中,开启了全国各地拓展和布局的节奏。
Base总部,想要独立拓展一个区域并落地项目,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项要求满足,秉着来实践地产投资业务心态。
个中经历不尽细述,最后十分幸运的在东北区域落地项目。
在取得产业项目和配套住宅项目后,紧跟着后期用地拓展,同时也是全流程的操作。
一直参与着项目融资、工厂开工、住宅开盘及销售和回款工作,经历了相对完整阶段的项目建设周期。
从此之后,看待其他项目、其他城市的角度又有了新的认识,心中有了点底。
作为一个投资人,是很难不去回忆起去过的每一个城市、见过的每一个人员、看过的每一个项目、走过的每一步路、修改的每一份协议、写过的每一个报告和图表。
纸上得来终觉浅,探索未知领域并且去突破自己,这些都是沉淀下来的心血,十分庆幸有个好领导也给了空间,也就证明了选择转型最终都是极好的经历。
调整心态,迈向未来
行业动荡并且公司内部调整加快,我所属集团的投资中心被撤销并入其他集团,也就面临工作区域及岗位调整。
多年经历都是漂泊在不同城市,考虑自身稳定及连续性,虽然老家在南方还是直接留在项目所在地东北,开始认真考虑东北的工作机会。
因为经常与各地区各级政府人员对接,会关注到他们机构改革的动态,同时因为项目融资需求。
也陆续对接了市和区级投资平台公司或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它们一般都有承接招商以及引导基金投资的平台公司,同时也有土地整理、园区开发、回迁棚改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的平台公司。
此次碰到合适机会,就去了一家区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大家也都可以多关注此类机构的信息,各地投资平台也纷纷在转型整合,带来不少业务或者工作机会。
对于此前从事投资拓展方面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某些方面肯定是符合要求的。
选择此类相对稳定工作的同时,放弃的是房企带来的薪资以及业务经验的深耕。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此后业务运行肯定受到政府行政因素较多干预,业务和个人成长空间方面也是未知数。
我想,作为一个投资人就是不断在更新迭代过程中保持有旺盛的探索心理。
在借助民营平台收获宝贵经历后,未来就是通过国企平台上能对区域治理和经济发展有进一步的实践。
不少人问留在东北意义何在,我想这是缘分,也是个人独特的时代印记,也祝福大家所属的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