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导读(六)
32.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字词释义】
(1)羲:指伏羲氏。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伏羲氏依河图画出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创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2)农:指神农氏,即炎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中国自此进入农耕社会。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留《神农本草经》,创中华医药。
(3)黄帝: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建国于有熊,亦称为“有熊氏”。当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后来黄帝打败了蚩尤,诸侯将黄帝尊为天子,继神农氏后,成为天下的共主。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4)唐:尧的国号。
(5)有虞:舜的国号。
(6)揖:指揖让,将帝位让给有才德的人。
(7)逊:让位,辞去帝位的意思。
【译文参考】
从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他们三位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王。
唐尧和虞舜合称为二帝,他们两人没有一点私心,传贤不传子,都把帝位禅让给贤能的人,造就了太平盛世。
【问题讨论】
尧舜天下都能禅让的盛德,引领了太平盛世。我们今天是如何践行礼让的?有哪些收获?
【故事天地】黄帝梦游华胥国:
黄帝即位后的第十五年,因天下拥戴自己而非常高兴,于是开始保养身体,用歌舞来娱悦耳目,用美味来满足鼻口,到头来却发现自己面色枯焦黝黑,头脑空虚,心绪迷乱。
又过了十五年,因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黄帝竭尽聪明才智,去治理百姓,同样是面色枯焦黝黑,头脑空虚,心绪迷乱。黄帝感叹道:“我的过错太深了。只保养自己的结果是这样,治理万物的结果也是如此。”于是他放下繁重的日常事务,撤去了侍从,撤掉了钟磐乐器,削减了厨师和膳食,离开了宫殿,闲居在宫外的大庭之馆。他去除心中的欲望,三个月不理政事。
有一天,他白日里睡觉时做梦,神游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离中国有几千万里,不是乘船、坐车和步行所能到的地方。华胥氏之国没有老师和官长,一切听其自然。那里的人民没有嗜好和欲望,一切顺其自然。他们不知道以生存为快乐,也不知道死亡的可怕,所以对人死去不会感到悲伤;他们不知道私爱自身,也不知道疏远外物,因而对人事没有爱憎的区别;他们不知道反对与叛逆,也不知道赞成与顺从,因而没有利害的冲突。他们没有什么值得偏爱与吝借的,也没有什么值得畏惧与忌讳的。他们落到水中沉不下去,掉进火里不觉得热。刀砍鞭抽不会感到伤痛,指甲抓搔也不觉的痒。在空中如履平地,寝卧虚空如安睡于床。云雾阻挡不了他们的视觉,雷霆妨碍不了他们的听觉,美恶扰乱不了他们的心神,山谷难阻其步,一切都是神行。
黄帝醒来后,怡然自得,于是把天老、力牧和太山稽三位大臣召来,告诉他们:“我闲居三个月,去除心中的欲望,思考养身治物之道,却得不到要领。后来我因疲倦而入睡,做了一个梦,才懂得至道是不能用欲望去追求的。我明白了!我得到了!但却不能用语言来告诉你们。”
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得到大治,几乎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升天了,老百姓悲痛得大哭。
33.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字词释义】
(1)禹:夏朝开国的第一个君王。姓姒。是颛顼的孙子,黄帝的玄孙。是圣德之君。
(2)汤:商代开国的君主。姓子,名履,又称成汤。是圣德之君。
(3)文:指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建国于岐山下,称为“西伯”。死后,被尊为“文王”。是圣德之君。
(4)武:指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的儿子。是圣德之君。
(5)三王:并非实指三人,而是指夏、商、周三代的圣王。
(6)家天下:指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国家就像自己的家产一样,由子孙继承下去。
(7)社:社稷(音记),指国家。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时候帝王、诸侯一定设有社稷之神,社稷随着国家而存亡,故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译文参考】
夏朝的开国国君是大禹,商朝的开国国君是成汤,周朝的开国国君是文王和武王。他们都是夏、商、周三代时才德兼备的圣王。
夏代的君王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从此以后,天下就象自己的家产一样,由子孙继承下去。经过了四百多年,夏桀在位,暴虐无道,因此商汤起兵讨伐夏桀,得到天下,夏朝也就结束了。
【问题讨论】
怎样的国家领导人值得老百姓的爱戴与敬重?可否举你所听过的例子(古今中外皆可)作说明?
【故事天地】
(1)大禹治水:
鲧治水九年不成,大禹接续父亲鲧未完成的遗志,用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率领20多万施工群众,展开巨大的治水工程。并带头挖河修堤,废寝忘食,不辞劳苦。他累得手上长满老茧,小腿汗毛被磨光了,由于长期泡水,连脚指甲也脱落了,人们看到他都感动得落泪。
大禹是个大公无私、意志坚强的人,想到遭受水害的百姓苦不堪言,深知治水任务事关重大,所以新婚第四天,就毅然告别妻子到治水工地。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路过家门,他的妻子刚生下儿子启,家里传来婴儿哭声,他怕延误治水没进门;第二次路过家门,儿子会叫爸爸了,但工程正紧他还是没进去;第三次过家门,已经10多岁的儿子使劲拉他回家,大禹慈爱的摸摸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很忙,又匆忙离开。
相传大禹为民治水的精神,感动天神前来相助,天帝派伯益焚烧山林沼泽的草木,畅通水道;应龙帮忙测量,导引水路。伏羲赠「玉简」,以测量天地;神龟献“洛书”(注),依此法治水。神女瑶姬用神力帮忙打通巫山水道,洪水直向大海奔去。
大禹治水十三年,历尽艰险,终于平息了为害22年的洪水灾害。由于大禹仁爱宽厚,以百姓疾苦为先,深受人民爱戴,所以舜把帝位禅让给他。禹即位后,国号夏,晚年把帝位传给益,但禹的儿子启很贤能,禹死后百姓推举启继承帝位,从此开创了世代相传的“家天下”制度。
注:相传伏羲氏时,黄河出现龙马(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身披龙鳞),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以此作八卦。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献给大禹,大禹据此制定《洪范》这部治国大法。洪,大。范,法则。洪范即天地之大法。易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可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源。
(2)商汤灭夏:
夏朝传了十几代之后,最后亡于夏桀的手里。夏桀不知道修德勤政,只知吃喝玩乐,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百姓苦不堪言,怨声四起。后来成汤出兵攻夏,在历山打败夏兵,将夏桀放逐到南巢,桀就死在那里。夏朝从禹建国到桀亡国,历时四百多年。
成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成汤是一位能礼贤下士、体恤百姓的贤君。成汤时曾遭遇持续七年的大旱灾,占卜后决定必须拿活人献祭,才能求雨成功,解除旱象。成汤听了,不忍牺牲百姓的生命,说:“如果一定要有人做牺牲,那就让我来吧!”并向上天忏悔,上天被他的诚意所感动,降下大雨,解除了旱象。
【心得写作】
从夏朝的建立到衰败灭亡中,你看到了什么?君王修德重不重要?民心向背重不重要?
34.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字词释义】
(1)汤:人名,商汤王,商朝的第一个君王。
(2)夏:夏桀王。夏朝的最后一个君王,是历史上的暴君之一。
(3)纣:人名。商朝最后一位君王,是历史上的暴君之一。
【译文参考】
商汤讨伐夏桀,灭了夏朝,建新国,国号为商,传了六百多年,到纣王时就灭亡了。
周武王举兵消灭商纣王建立了周朝,立国八百多年,是历代王朝中国运最长久的一个朝代。
【问题讨论】
(1)你知道为什么商朝到纣王时会灭亡吗?
(2)周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故事天地】周公盛德: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生性淳厚仁爱,非常孝顺。武王即位后,周公则尽心尽力的辅佐武王讨伐商纣王,执掌政事。
武王灭殷的第二年,天下还不安定。武王有病,群臣都非常恐惧,太公、召公于是恭敬的占卜。周公设祭坛向先王祷告,表示愿代替武王去死。他将册文藏入用金属封缄的柜子中,告诫保管人不要说出去。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好了。
后来武王驾崩,成王年幼。周公担心有人叛乱,于是代替成王暂理政务、执掌国柄。成王长大成人后,周公便将政权还给成王。
当初,成王年幼时得了病,周公就剪掉自己的指甲掷沉于黄河,向河神祷告说:“成王年幼还没懂事,干犯神命的是我旦啊!”也将祷告的册文藏入盟府。不久,成王的病情就好转了。
到成王执政,有人诬告周公。周公无奈,逃奔到了楚地。成王打开盟府看到周公祈祷的书册,感动的哭泣起来,马上让周公返回京城。
周公回归京城后,恐怕成王年轻气盛,治理国家出现骄奢淫逸,于是撰作《毋逸》、《多士》。在《多士》中告诫成王:“从成汤到帝乙,无不遵循祭典修明德政,诸帝无不德配上天。到如今这位后继君王纣,荒唐淫逸,不顾天道和民心的顺从与否。他的百姓都认为他该杀。”
周成王在丰京,天下已经安定,但周朝的官吏设置、行政职能还没有井然有序。周公又撰作《立政》,以利百姓。百姓非常喜悦。
35.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字词释义】
(1)辙东:周平王把国都东迁至洛阳,史称东周。
(3)王纲:王朝统治的制度。纲,纲纪。
(4)坠:下落、衰弱。
(5)逞:任意放恣,在此指“滥用武力”。
(6)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这里指战争。
(7)游说:指谋士周游列国,向诸侯分析政治形势和利害关系,并提出个人的主张,以求取诸侯的宠信和任用。
(8)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9)七雄:即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
【译文参考】
周平王把国都东迁到洛阳以后,王室的纲纪和政治制度便逐渐衰落,诸侯们滥用武力,常发动战事。而谋士周游列国,以口才到处说服、献策以求取功名的行径,在当时蔚为风尚。
东周由春秋时代开始,结束于战国时代。春秋时期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个诸侯国称霸,而战国时期则出现了秦、齐、楚、燕、赵、韩、魏等七雄。
【问题讨论】
(1)国与国间若是以武力竞赛,你认为它真的是国家强盛的表征吗?它能解决国际间根本问题吗?
(2)时代变迁,人的价值观也随之改变。现代的读书人,他对社会的贡献项目,不见得会跟古代一样,你认为现代读书人主要的职责是什么?
【故事天地】一鸣惊人: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拉拢过去。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
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在他即位后三年的时间里,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整天沉迷于花天酒地,不理国事。使得官吏们贪污失职、欺压百姓。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这时,有一个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他告诉楚庄王:“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楚庄王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王一听,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
从此,楚庄王开始整顿国家,奖励尽忠尽责的官员,惩罚贪官污吏。使国家充满了朝气。与此同时,整顿军事,壮大武力。建立了较高的威望,各国的诸侯不但不敢再来侵犯,还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楚国。所以说楚庄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