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对”和“对于”用法的异同
关键词
对 对于 语法意义 用法
一、介词“对”和“对于”用法常见错误
(一)外国留学生出现的错误
“对”和“对于”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相当高,外国留学生在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表达中也经常使用,但错误百出。例如:
(1)如果你有问题,只管对我商量吧。
(2)早知道爸妈今天回家,我就对他们准备午餐。
(3)不管谁对他劝告,他都不听。
(4)她对妈妈告别就去学校了。
(5)对于教师所发出的教学信息,学生必然会引起心理变化。
以上病句,例⑴是该用介词“向”而错用“对”,例⑵是该用介词“为”或“给”而错用“对”,例⑶可以不用“对”,而使宾语直接置于动词后面,例⑷是该用“向”而错用“对”。例⑸犯了主客颠倒的错误,“……信息”是主体,用了“对于”就变成客体了。其实我们在平时用时也会发生这样的错误。
从上面看出留学生对“对”的意义和用法并没有真正理解。在他们看来,似乎只要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就可以用介词“对”,与“对”用法相似的“对于”也容易出现类似错误。
(二)日常学习中的常用错误
1.缺少“对”或“对于”。例如:
(6)他们对病人进行了全面检查,手术前后可能发生的意外也做了准备。
(7)这篇小说通过知青小明的细致描写,刻画了我国青年一代的新人形象。
例(6)前一分句用了“对”,而后一分句没有用“对”,导致句子不通。这是因为当某一行为对象在句中作状语时,“对”字不能少。同样,某一行为对象在句中作定语时,“对”字也不能少。所以,例⑺“知青小明”前面也得加“对”,使介进行为对象作定语,句子才算通顺。
2.滥用“对”或“对于”。例如:
(8)对于他的工作作风,在我们车间得到一致好评。
(9)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亲身经历过的。
这两句都是单句,基本句型是主谓句。例(8)中主语本应是“他的工作作风”,但用了“对于”,构成了介词短语,而介词短语是不能充当主语的。这就导致了主语的残缺,使陈述对象不明确。例(9)是个主谓谓语句,大主语“这些变化”是明确的,但小主语“我们”前加了“对于”,成了作状语的介词短语,致使“亲身经历”的主体不明。这两句中的“对于”都应删去。
3.“对”或“对于”位置不当。例如:
(10)商品这么丰富,许多东西对我们还是无知的。
(11)我曾在莫斯科学习过一年。苏联人民对于我是很熟悉的。
在“对”字句中,行为主体必须在“对”或“对于”前,行为对象必须在“对”或“对于”之后。例⑽中“我们”是行为主体,“许多东西”是行为对象,“对”字应放在“许多东西”的前面。例(11)中,按照句意,“我”应该是行为主体,“苏联人民”是行为对象,由于“对于”位置错了,造成主体与对象不清。“对于”应放在“苏联人民”之前。
与这种错误相关联的还有一种情况,整个介词短语位置不当,造成歧义。
(12)大家对他的一片心意,时时记在心里。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他的一片心意,大家时时记在心里”,也可理解为“对大家的一片心意,他时时记在心里”。如果是前一种意思,“对他的一片心意”就要放到“大家”之前;如果是后一种意思,除了将“对”移至“大家”前面外,还要将“他”移到“时时”的前面。这样,才能消除歧义。
二、介词“对于”和“对”
(一)介词“对于“的语法意义及用法
“对于”是介绍对象的介词,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它介绍动作支配的事物,介绍与动作、状态或判断有关的事物,介绍动作的发出者。
1.介绍动作支配的事物。例如:
(1)毛泽东同志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邓小平《讲讲实事求是》)
例(1)中的介词“对于”介绍动作“调查研究”对象“社会客观情况”。“社会客观情况”是动词“调查研究”的意念上的宾语。
(2)这就足以想见无论在怎样困苦中,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强烈憧憬。(秦牧《花城》)
例(2)中的介词“对于”介绍动作“憧憬”的意念宾语。
例(1)、(2)说明介词“对于”具有动词宾语提前,强调宾语的作用。
2.介绍与动作、状态或判断有关的事物。例如:
(3)对于广州的年宵月市,我常常有这种感受。(秦牧《花城》)
例(3)中介词“对于”介绍与动作“感觉”有关的对象“广州的年宵花市”。“广州的年宵花市”是动词“感觉”意念上的宾语。介词“对于”在这里具有把宾语提前的作用。
(4)李自成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对于明室的待遇也非常宽大。(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介词“对于”介绍与状态“宽大”有关的对象“明室的待遇”,介词“对于”的宾语“明室的待遇”仍是动词“宽大”的意念上的宾语。
(5)在牺牲前的一刹那,老赵还用含糊不清的语音,痛骂敌人。对于这个,敌人并不感到奇怪。(竣青《党员登记表》)
例(5)中介词“对于”介绍的是与判断有关的对象“老赵在牺牲的一刹那,老赵还用含糊不清的语音,痛骂敌人”。
3.介绍动作的发出者。例如:
(6)对于我们党和每一个党员同志,即使到了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延安精神还是要保持。(柳青《延安精神》)
例(6)中介词“对于”介绍动作“保持”的出发者“我们党和每一个党员同志”,介词“对于”的宾语“我们的党和每一个党员同志”是“保持”的意念主语。
(7)因为这种语言,对于不认识字的群众,也还是听不懂的。(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
例(7)中“对于”这个介词介绍与动作“听”的发出者“不识字的群众”是动词“听”的意念主语。
4.对于……来说(说来)
“对……来说”引进某种判断或看法所针对的人或事物。用“对于……来说”时,一般是表达说话人的判断或看法,所针对的人不一定有同样的看法。例如:
(8)本来像这样的劳动活,对于他这样一个老矿工来说不是什么新课。
这句话表达说话人的看法,认为“他是一个老矿工”,“干这样的劳动活”肯定不是第一次。
(9)对于搞这样的活动来说,总是多一点人好。
例(9)显然也是表示说话人的看法。
(10)父亲:“对于你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
从例(10)这个句子可以看出来,“对于……来说”后面的句子表示的事说话人“父亲”的看法。
(二)介词“对”
1.学者们有关“对”的解释
对:介词。①指示动作的对象;朝;向。②表示对待。用法大致同“对于”。(吕淑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对:介词,表示关涉对象。(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
对:介词,表示对象、范围。(胡裕树《现代汉语》)
2.介词“对”的语法意义及用法
(1)介词“对”是由动词“对”演变来的,还保留“对待”“对付”“朝”“向”的意思。例如:
①你把试验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说说(向)
②他对小张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向,朝)
③我们对工作应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待)
上述各例中的“对”都不能用“对于”替换。
(2)“对”引进与动作有关的事物或“对”的宾语也是动词的受事。例如:
④对这次考试成绩我不太满意。
⑤对在科学研究中做出较大贡献的科学家,我们应该奖励。
⑥北方的气候,对于养花来说,不算很好。
⑦起名儿,对农家人来说,不是重要的事。
这种句型仍然是表示相关的人或事物,有把“对”或“对于”介绍的对象特别提出来并加以强调的作用,即强调“对(对于)……来说”后面提出来的论断,看法跟这个对象的关系,多用判断句表示,在形式上“对(对于)……来说”和后面的论断之间用逗号隔开。也有少数不表判断,只表示一种看法或意见。例如:
⑧对于共产党来说,个人地位又有什么得失值得计较的呢?
用“对”字构成“对……来说(或说来)”这个格式,表示从某人或某事的角度来看。例如:
⑨对大学生来说,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增长见识,这是十分重要的。(日报)
⑷另外,“对”或“对于”和“来说”之间的词组一般与人有关,而且它在句中的位置很灵活,根据需要,有时用在句首,有时用在句中,但均在谓语之前。
三、介词“对”和“对于”用法的异同
(1)“对”“对于”是很常用的介词,凡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对”,但是用“对”的地方就不一定都能换成“对于”。例如:
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有联合,有批评,有各种不同的联合,有各种不同的批评。(毛泽东)
(2)“对于”都可以改成“对”。再从用“对”的句子看,“对……”用在主语前面的句子,大都可以换用“对于”。例如:
至于对人民群众,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毛泽东)
(3)“对”字用在主语后面的时候,动作性弱的可以换用“对于”,动作性强的不能。例如:
他对村里情形不十分了解。(赵树理)
很多同志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毛泽东)
这两个“对”都可以换用“对于” ,但是像:
爸爸对我好,大凤姐对我不错,可是妈妈始终不拿我当人。(老舍)
上面句子的“对”就不能换用“对于”。大致说,能换成“对于”的“对” ,在它的宾语后面可以有语音停顿,比如“对村里情形不十分了解”,也可以读成“对村里情形,不十分了解”。但是像“爸爸对我好”,“对我”之后就不能有停顿。这一类语音上不能停顿的“对”字句,“对”字大都不能换成“对于”。
(4)“对于”后面的宾语有时候在意义上是动词的受事。例如:
其实无非是一种惰性,对于新制度不容易接受罢了。(鲁迅)
“新制度”在意义上是“接受”的受事。有时候动词后面用代词复指。例如:
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毛泽东)
(5)用“对于 ”的句子,“对于……”往往可以挪到主语前面。例如:
我们对于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决不施仁政。(毛泽东)
也可以说成:“对于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我们决不施仁政”。但是像“这一切都对我们有利”这类句子就不能挪动。这两类句子的区别是:前一类句子,“对于……”可以停顿,后一类句子,句中没有停顿。
(6)有时候,“对”字前后的成分带有并列的意味。比如说:“人对人不应该有剥削”,等于说“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剥削”。又如:
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毛泽东)
“阶级对阶级的斗争”就是“阶级跟阶级的斗争”。
四、结束语
以上简要地谈了介词“对”和“对于”的常用错误,二者的异同,语法意义及用法等几个方面,当然这两个介词的用法远不止这么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一是应该对这两个介词的种种用法必须有总体的把握,使之形成一个脉络清楚,辨析方便,有利于“教”和“学”两方面的系统,而且要善于归纳;二是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要考虑与母语的联系与区别,把那些干扰性的因素排除掉,学习的困难就会少很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