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其实是劫婚,现代婚礼的习俗竟是来自古时候的抢婚?

原创我就是小何弯弯2021-01-31 22:52:27

又是一年相亲结婚时,每年春节前夕是我国传统的相亲结婚高峰期,尤其在乡下,格外明显。在外工作一年的单身男女,这时候都陆续回到了老家。婚姻大事自然是父母亲戚的心头大事,于是一场又一场的相亲轮流而来。

有些人在双方家长的积极推动下,很快就订了婚并着手办喜事了,农村春节前这一个月结婚的扎堆进行。

提到结婚,经历过的人都知道结婚有很多习俗,新郎新娘还有双方父母,被折腾劳累的几天缓不过神儿。

结婚中的很多风俗礼仪,老一辈那样做了,下一辈就自然照做,一代传一代,几千年过去了,就演变固化成了我们看到的流程和操作,大家也都无意识并自觉的去照惯例执行操作,其实这些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先说闹洞房的习俗吧,结婚三日无大小,是亲朋好友闹洞房的尚方宝剑,基本每一对新婚夫妇,十有八九都要经历闹洞房的惨剧。

有人研究“闹洞房”起源于战国晚期。《汉书·地理志》记载:

燕国太子丹为了笼络宾客、侠士为自己卖力,就拿自己的女人进行慰劳,默认纵容宾客们调戏他的姬妾。王室的这种行为带动民众纷纷仿效,客人来访,主人会推荐自己的女人陪侍,甚至在婚礼这种严肃的场合,也公然允许宾客调戏新娘。

慢慢地,闹洞房的习俗就从燕地河北一带向外扩散。此后历代,无论汉魏,还是唐宋,再到明清,闹洞房成了压在新娘头上的一座大山!

汉代的仲长统在《昌言》中说:今嫁娶之会,捶校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趋之情欲,宣淫浃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族亲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奠此之甚,不可不断者也。

明代时,闹洞房更甚。明代杨慎在《丹铅杂录·戏妇》中说:“今世俗……娶妇之家。新婿避匿,群男子竞作戏调,以弄新妇,谓之谑亲。或褰裳而针其肤,或脱履而规其足。以庙见之妇,同于依市门之娼。”

但发展到今天,这个习俗已经在淡化,毕竟其与现代文明新风不和谐,甚至存在着猥亵女性的违法情况。

以上是一种关于闹洞房来历的观点。其实,除了婚礼时的闹洞房的习俗,整个结婚的风俗来历更是不可思议。

结婚习俗再往上追溯,其实是来自于远古时代的抢婚,结婚一词可能来自于劫婚。要知道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可以说一种动物族群,没有规范礼仪,没有道德规范约束,为了生理需要和繁衍后代,发生抢婚的情况不奇怪。

典型的例证见《周易·屯》爻辞:“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是说一支似寇非寇的马队抢来不从的女子,被抢女子拼命呼喊,血泪汪汪。

婚,在黄昏时进行,要抢劫,所以一般都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是选择黄昏后。新娘的盖头的风俗,就是抢匪抢人时,给女子蒙头而来的,怕女子记住路,就蒙上头,捆住手脚,抱上马背就跑。所以新娘不能自己走进屋内,需要新郎扛进去或抱进屋。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由乱婚制形成了族内婚姻制度,然后再发展到族外婚姻制度,慢慢的形成了大家都遵守的婚姻规矩,形成了一套结婚礼仪。

传统婚俗,新娘上轿必纵声大哭,此之谓“哭嫁”。除汉族以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习俗。哭嫁也是古代抢婚的遗风,还有新郎上门娶亲时,新娘都会藏起来不开门,这些其实都是抢婚留下的影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