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现象爆发,泛家居好戏再次开场!
大材研究,首席分析师:邓超明,泛家居老板经营内参,经理人每日读物,经销商店长生意参谋,导购实用攻略,欢迎点击成为大材研究年度会员
这些年里,泛家居行业里热闹非凡,不时有好戏上演,令人拍案叫绝。
从行业到企业、个人,都表现出空前的活跃,创新、探索、粉丝、上市、愿景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
既有主动出击,也有被动应对,市场在变化,竞争者在变强,你不动,就可能落下风,直至出局。
据大材研究的观察,有两种现象集中出现,持续密集爆发,正引发市场发生新的变化。
一个是业态融合从探索期进入深水期,新业态陆续浮出水面,走向终端,逐渐成熟;
另一个是计划上市的公司快速增加,几乎所有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在准备上市,或已经踏入上市之路。
两种现象叠加发生,预计又将带动一轮产业新变化的发生,好戏再次开场。
新业态布局:从流通平台到材料企业,全线加码
近两年里,富森美陆续引进智能家居品牌,并对场内业态陆续展开渐进式更新升级,核心方向是三点:场景化、新的趋势品类,以及全屋配齐。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海尔智家,在富森美成华商场建了4000平方米的海尔智家001号体验中心。而在6月28日,海尔智家总裁李华刚前来考察了该店。
欧瑞博在富森美也有动作,早些年的时候,就在富森美的软装馆里开了旗舰店。
今年,成华区富森美家居,欧瑞博建成了一家全宅智能体验店,其中设置客厅、卧室、厨房、洗手间等场景,通过智能照明、智能晾晒、智能安防、智能暖通等联动,打造全屋智能方案。
大材研究认为,在装饰建材、家具、软装、设计、辅材辅料等板块的基础上,智能家居有可能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对于以卖场为主体的家居流通商来讲,在智能家居品类上有所作为,自然是有必要的。
同时,富森美在增强装修业态的优势,陆续入住了多家近年来崛起的装修公司,比如喜鹊生活、U家工场等。
而近日的消息显示,住范儿、爱空间等,都将进驻开设西南旗舰店,比如住范儿,将在富森美创意设计中心开设西南区旗舰店,多达1800平方米。
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龙头商场,也在增加新业态,并对原有业态组合做进一步优化。
比如红星美凯龙,开始重视电器、智能家居、门窗、软装等品类。
在上海真北店开“智能电器生活馆”,一期1.6万平方米,入驻方太、老板、西门子、卡萨帝等60多家品牌,截至2020年底,电器品类的经营面积占比6%,达100多万平方米。
居然之家继续推行从大家居到大消费的转型,北京有尝试,在呼和浩特也开了生活MALL,集超市、零售、家居、儿童、餐饮为一体。
再看即将于7月20日举办的2021年中国建博会(广州),据大材研究的观察,从参展企业公开的信息看,业态更新相当明显,比如:
以木门起家的梦天,将重点展出门墙柜一体化解决方案;
以地板起家的圣象,将重点展出“地门墙柜一体化”的整装方案;
尚品宅配则主打定制+整装的模式;
曼好家将主推一站式解决方案,展出板材、柜类、软装类产品。
成都家具展透露出一些变化,比如重点突出全屋方案、展示数字化门店等。
比如全友的八大空间全屋解决方案;南方家居的两厅系列与智能睡眠系列;好风景的极简两厅系列、三宅一生定制系列等。
上市密集启动:资金密集度影响竞争强弱
据大材研究的不完全统计,2021上半年,至少有30家建材、家具、装修类公司,表明正在筹备上市,或者已经公开了招股书,距离上市又近了一步。
以下是大概清单:
建材类:久诺、港创建材、亚细亚瓷砖、书香门地(地板)、皇派家居(门窗)、森鹰窗业(门窗)、美迪乐(地面材料)、泛亚卫浴、美智光电(照明)、立达信(照明)、裕华木业(地板)、森泰股份、朗斯家居(卫浴)
多品类大家居企业:升华云峰(莫干山)、箭牌家居、
厨具与小家电品类:凌丰家居、博凌电器、德尔玛、
家居数字服务商:群核科技(酷家乐)、木链网
互联网装修平台:土巴兔
智能家居:海康威视旗下的萤石、匠心独具、喜尔康(智能卫浴)、有屋家居、豪江智能
装修行业:时代装饰、德才装饰、
跨境家居电商及出口:致欧家居、爱斯基摩人、三问家居(家纺出口)、
家居物流:日日顺
软体家具:远超智慧(CBD家居)、趣睡科技、慕思
大材研究认为,越来越多的家居类企业上市,无疑意味着以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不仅是业务能力的竞争,非常重要的还有资本竞争,资金能力的强弱,将影响竞争的成败。
毕竟有了更多的资金,就有可能请到更强的人才、获取更雄厚的资源,并有助于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
这种降维打击,力度要比营销战、价格战、产品战等策略,更加可怕。
对于无力上市的企业来讲,最好是建立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寻找差异化,避开与头部企业的正面交锋,占得一席之地。
从未来的走势来看,整个家居家装行业4万多亿的规模,即使再产生100家上市公司,也并不是奇怪的事情。
大概率发生的情况是,每个细分品类里,前五名都有可能想办法上市,或者投入上市公司麾下。
值得注意的是,当细分行业的上市公司达到一定数量后,后来者再想获得审核通过,可能会面临更高的门槛。
毕竟模式同质化、竞争优势又不是特别突出、营收与利润规模没有压倒性优势,更难赢得认可。
在当前这几年里,抓住机会上市,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要判断自己是否具备上市的能力,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上市后就要成为公众型企业,经营上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