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坐天地气象生,丹点隐现示功用
蒲谷子简单介绍静坐的几种姿态,和身法要求。
“为什么要盘坐呢?盘坐可以让我们清静身心,观内在观自在,融入天地,调整身心,达到修心养性的效果。”
“盘坐的姿态,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把腹部收紧,脊柱竖起来。不是单纯的挺起脊柱,这是不能硬撑的,是腹部收紧、脊柱竖起这前后两方面的共同作用。”
“盘坐的另一个特点,无论双盘单盘散盘,都不是用屁股去坐,而是大腿坐,身体重量才可均匀分配。屁股坐,你的脊柱竖不起来的,是坍塌的。大腿坐,就有了领起升腾之势,身体就有悬浮的感觉。”
“因为盘坐要求双脚内盘,大腿根打开,双膝如莲花瓣摊展,升起身体。这个姿态,双腿脚有螺旋回旋的圈势,人的生理特点,有不由自主的左右交替运动,如行走那样,左右左右的微微晃动。盘坐时大腿的肌肉,会不断地在做看不见的调整,外形看似没有动,内里是微妙的颤动,就形成了旋涡,下盘便有螺旋的感觉,旋涡的感觉。”
“经过一段时间,可感觉整个身体有微妙的频动,与心跳脉搏同频共振,产生一种舒服的状态。一段时间后,你会觉得很享受,有喜乐的感觉。就是说盘坐是活泼的,并不是死坐在那里。但是,也不要放大这种感觉。这样坐,才可以把精神收回来,也就是内养了。”
“手印就很多了,轻松地扶在膝上也行,劳宫朝天也行。双手搭好轻轻的悬垂在小腹前也行。注意是轻轻的,身体所有接触点的位置都不要压死。”
“坐的过程中,要感受到与天地的联接,这与打拳时要感受天地,即感受天百会,感受地会阴,是一样的要求。”
“感受天百会,感受地会阴,用什么感受呢?既然我们学了108式,我就建议:从这个丹田去找到天百会,从这个丹田找到地会阴,而不是用脑袋找。”
“既然丹田能照见天百会,天百会为什么不能照见丹田呢?丹田既能照见地会阴,那为什么地会阴不能照见丹田呢?”
“所以必须是双向的!才符合自然之理。有升就有降,有阴就有阳,开合同在一起,是同时不可分割的。”
“这个从丹田找天百会、地会阴,是开的过程;天百会、地会阴找丹田,是合的过程。无论开合,丹田与天地都是须臾不离的。”
“这也就昨天讲的,感受天地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合于人之丹田汇聚的过程。”
“只有丹田才能觉受天地升降之力量,并可用心灵去引导天地合一的势能,因势利导地转化我生命的动能,洗涤与焠炼我身心,化去阴性,获得真阳生机勃发。这才能有内功或轻功产生。”
“不需要去调呼吸,也不需要什么导引啊,线路啊,就只是静静地,去守护我们这个丹田,去感受它、观它、感恩它给了我们生命。”
“丹田是我们生命的本源,要静静地去感受它与身体、与外界的联系。我们与它沟通,它也就和我们沟通了,这样我们的生命就和谐了。”
“人安静了,才可感觉重力作用于身体与心灵,这还比较容易感受得到。但能感知大地的承载之恩,即地阳上升,就需要虚静才行,心灵才能觉知而感悟。身心合一,才有可能。”
“什么是觉知?简单地说,觉就是感觉,知就是知道;觉知就是感觉它,知道它。”
“当我们说觉知某种事物,或对某种事物保持觉知,那意思是,感觉它,知道它。感觉的意思是面对某种事物,不逃避它,进入它,和它在一起;知道它的意思是,不离开那个事物,不涉入那个事物,不染着那个事物。”
“这种既面对某种事物,进入某种事物,又不离开那种事物,不和那事物纠缠混合在一起,这种心对事物不离不即的意识清明状态,称作觉知。”
“我的体会是体感天地作用于我身的重力感,然后于丹田中反观天地百会的联接关系,自觉全身心与天地融为一体,才有升与浮之感知。”
“这样,才真正能利用天地之势能在丹田中转化为我之动能,才会体验到脚无重力之沉压,重力被我化为身与手的运转能量。如果不找到丹守着丹,就想轻想松想圆想活,那只不过是头脑的主观意识而已,并不是真的轻松了,只是假装出来的,经受不起检验的。我讲完了,请师父,师兄师姐们斧正!”
蒲谷子话音落下,场中掌声持久热烈,小明与伟城私语道:“蒲师兄说的不是一个结果,他描述的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他能体悟到且能用言语描述出来的一个过程!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伟城则说:“是啊,学习太极拳,不能收起来练的,也不是讲啊写啊等等这些,在文字上去学的。是要像蒲师兄这样去实证体会的。”
“而且需要大家畅开心胸,将这些感受、感知一起分享,一起学习,在师父的提点下,照着师父的方向去走。”
“我们师兄弟也是,要多在一起互相推手验证,不能闭门造车的。”
小明点头:“找时间搞搞集训吧!推手也要有环境和时间,才能尽诉心中情,找出一点感觉来的。”
伟城点头称是。
那边,轩源继续与大家说着:“ ……综上所述,一切问题的提出与克服,都有一个终极目标,就是尽快地把太极拳的丹体证出来。我这几年强调的太极态、无极态、零状态等等,就是指出要往这个方向走,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动作上、劲路上、效用上。”
“太极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开,是无限远的到达球壁;太极拳的合,是无限小收成一点的。无论它是无限大的圈,还是无限小的点,形态上的大、小、开、合的变化,本体是不变的!小就是大,大就是小。点就是圈,圈就是点。”
“打拳时,就要体会这个圈与点的变化。前提是肉身虚化了,不强调了。如果身子还在这动那动,思想还在手手脚脚,那就再费时间也搞不明白的。说到这个不动,就是一门功夫了。”
“身心不动,不妄动,不乱动,才可以专注地把身子收进点里,手脚就不受力了,解放了。推手就是身心融入在这个点里的变化。”
轩源把伟城叫过来,两人搭上手:“想象我们两个都是个球,他攻过来,我就变小了,变到这个接触点上,身体哪里去了?都收在这个接触点里了,你们看到的我的身体,是不带主观走化的,或功能的,就是我舍弃身体了。这时我的脚是自由灵动的,而不是一接手就顶死在那里。我弓过去,我的点变大了,他呢,就收成一点……这一步为点之五步的'定点’。”
“收到接触点里,然后你不会变化了,那还是有、还是顶的,因为对方是活的,他也在听,在追。所以第二步,能隐点。我隐点,他就起根了。”
“他追,我这个点就走嘛,注意我是走点,不是走身。这就是点之五步的'走点’。走到哪里?心意所在,比如在涌泉,明明手上接触,我的点却在涌泉,这就是'变点’。”
“定点、隐点、走点、变点,这几个都是静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完成的,是无念的。当这一系列已充分了,才可以'现点’,现点就是静的动态变化了,是有念的,体现着推手的效用。现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从点生出来的弧、角、线等等,是变化莫测,随缘而行的。”
“所以,如果打拳没有搞清楚拳与丹的联系,丹的开合大小的变化,丹的大小只是形态而本质不变等这些主体内容,那么对于太极推手所体现的一些不可思议的效果,就只能望而生叹了。太极推手不是靠力量,是这定点、隐点、走点、变点、现点的综合应用体现。”
“费了一些时间再去说明这个问题,只是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值得大家去思考,起而行之!”
小珠掐着时间不得不喊停,虽然无论讲的人听的人兴致高涨,却已到午餐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