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征文陕西019】张栓平:【蒸碗里的年味】(散文)
本期编辑:裴雄文
执行主编:鱼儿姐姐
蒸碗里的年味
文/张栓平
往年的蒸碗都是母亲一个人弄的。我们从来未曾关心过它的来龙去脉,只知道它饭桌上的好滋味。而如今,不能再让母亲劳累了,我们自告奋勇,亲自上阵,完成这项父亲在时常念叨的:不蒸蒸碗那像过年。孩子妈在那里忙活,我在一旁偶尔搭把手,不到一个时辰下来,已是腰酸背痛,苦不堪言,这才真正体会到母亲这么多年的劳累和不易。
粒粒辛苦盘中餐,岁岁煎熬满在碗。先说这米蒸碗,早就按吩咐将糯米,淘净浸泡起来,开始煮上十来分钟,把水倒掉,等待装碗,装碗之前,得给碗底抹上油,将泡过洗净的核桃仁、葡萄干、红枣等铺在碗底,核桃仁的半面朝上,半圆的一面贴碗底铺好,以保证上桌时的形色美观,装碗时还需用勺背压抹平整。装好碗后,再放进蒸锅的笼屉里去蒸,这一蒸就是四十分钟过去,热腾腾香喷喷的米蒸碗,腾着云驾着雾,便可出锅,扑入眼帘的米粒个个膨胀起来,堆积在碗里,亮晶晶的,水灵灵的,无数个摞在一起,案上、桌上,堆积成了山,绘就出一副年的宏图,荡漾出浓浓的年味。
粉粉面面皆沧桑,团团圆圆弥酒香。米蒸碗还在一碗接一碗的蒸,粉蒸肉的米粉又开始加工中,也是先前的糯米被倒进热锅里翻炒直至焦黄,再在案上用擀杖碾压,变成粉末为止,然后和腌好的小块五花肉伴在一起,腌透的五花肉,在酱油、料酒和作料的浸滋下已经变得润,这时和焦黄的米粉粘在一起,显得格外的酥软,拌匀装碗,入笼屉蒸,也是得花上至少40分钟左右的功夫。蒸碗在锅里蒸煮,冬天的厨房,温度骤升,我们已是汗流浃背,干的热火朝天,孩子乐滋滋地给刚出锅的蒸碗拍照片,在自家群里一经亮相,便引起不小的震动,这个让捎,那个让带,赞许声一片一片的,热闹非凡,累得快直不起腰的我们,又来劲了,说是非把条子肉的蒸碗今晚也一并弄好。
片片刀嫠肥瘦间,条条筷夹琼汁涟。条子肉是之前煮好的几大块熟肉,孩子爱吃瘦的,所以,专门买的是后腿肉,切成五指宽三指厚的大小,这时已经凉透,再在肉皮上抹上蜂蜜、酱油,等待红烧。黄亮亮的菜油已经在锅里冒起烟来,手把一双筷子插在肉块上。将抹过蜂蜜和酱油的肉皮浸进油锅里煎炸,肉皮在接触热油的一瞬,噼里啪啦地炸响声喷薄而出,响彻整个房间,整个院落。炸响出年的敞亮和豁达,宣告着年的到来。一两分钟的煎炸,肉皮变焦变黄,甚至变成紫红,再切成半指厚三四指宽的肉片,仍然是肉皮朝下,分装进碗里,加上高汤(煮肉时的调料汤),葱段、大料,开始上锅,又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蒸煮。浓郁的肉香溢出笼屉,发出一阵阵的哨声,弥漫在空气中,传播着浓浓的年味。
已是凌晨一点钟了,全部的蒸碗都装进了碗里,还剩下一半需要一锅一锅的蒸了,因为明天要上班,加上也确实困了,我也就早早休息了,孩子妈还在坚持,为了孩子,总是这么拼,宁愿自己多受累,也要把平生最拿手的东西,在过年,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家人、孩子,母爱是最伟大的,像这蒸碗,热一次,回味一次,延续着日子,延续着年味。
睡梦里闻到香味,催她赶紧休息,只说就剩一锅了,等再一觉醒来,看她还在搭锅、起锅,辛苦着,一年又一年,传递着母亲的手艺,传递着年味,传递着家的味道。
已经凉透的蒸碗就摞在一起,展示在家里一切可以盛放的地方里,每到饭时,拿出来热透,再翻到进碟子里,便可以上桌供大家享用了。搭进笼屉的蒸碗呀,越蒸越有味,满满载着年味。
过年啦,回家去,蒸碗是最压轴的一道菜,就放在最当间,把年的滋味,年的风味,年的韵味,年的气味,年的真味营造地满当当的,典藏进记忆里。
千番蒸煮出笼屉,万般滋味裹凡体。进入年关,家家户户都在做蒸碗,有蒸碗的年才像是过年。远有陕北十二碗,近有关中八大碗,这一碗一碗的蒸碗在各家的饭桌上传递,传递出亲情友情和家乡人的热情,暖暖的都是真情实意,汇集在蒸碗里,流露在饭菜里,香在骨子里。
往指尖上吹口气,迅速伸向热浪滚滚的笼屉,“稳、准、快”,双手将一碗又一碗滚烫的蒸碗端出来。烫在指尖上,痛快在心底里,蒸碗在年味里闪亮登场。蒸碗,在一次次的蒸煮中愈加滋味浓郁,就像妈妈的味道,在记忆里留存,随着年份的久远,像酒一样醇厚浓烈,每一次品尝,都会是划过喉咙,划过食道,直划向心底最深处,每一次品尝,都是不一般的体味,一年又一年,一年连一年。蒸蒸日上。
本文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张栓平,陕西彬州市人,高级工程师。咸阳市书法协会会员,咸阳市青春诗社理事,喜欢笔墨,文字,小有收获。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不辞勤耕,创作诗词文章近千余篇,常发表于《陕西工人日报》《咸阳日报》《咸阳诗词》《咸阳工业与信息化》等纸媒和各种网络平台。
往期链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
秦
文
学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