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期 说“不”是一种能力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主动选择不健康、无意义的人生。遗憾的是,很多人却因为没有能够坚守住人生的原则而偏离正轨,误入歧途。
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能够在关键时刻以妥当的方式向各种偏航诱惑说“不”。其实,说“不”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是非、去恶从善。
01
什么情况下应该说“不”?
法家创始人慎子曾经描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片荒野上,突然跑来了一只兔子,于是有上百人纷纷围追堵截这只兔子,都想把它占为己有;而在拥挤的集市上,有很多装在笼子里待售的兔子,却没有一个人去争抢。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荒野中的兔子还没有被确定产权,是个没主儿的“货”,法律和道德都允许人们竞相争夺;而集市上的兔子归卖家所有,谁要想获得兔子,按照法律和惯例,就需要先给付一定的代价,不允许巧取豪夺。
也就是说,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人们应当知道在什么时候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否则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这个故事首先告诉我们,凡是法律、道德不允许的,就是不应当做的、应当拒绝的。“吸毒违法”“贩毒有罪”,无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教唆、引诱我们去尝试毒品或者帮助实施涉毒违法犯罪行为,都应当坚决拒绝。
02
如何有效地说“不”?
然而,事实上拒绝不良诱惑和他人的不当建议并没有那么简单,不是直截了当地说个“不”就可以的。
当我们明知道某事不该做、某物不可取、某言不能听,可内心仍然有一丝跃跃欲试的念头时,常常会感觉到心动、犹豫和纠结,而显得慌乱、急促、沉不住气。
这时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调动内心理智,克服侥幸心理,预测不良后果,轻声提醒自己:很多错是难以改正、无法承受的,以此默默地坚定自己拒绝的态度。
一次次的退让,一次次的允许,只会让自己逐渐远离“初心”,成为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好人不是八面玲珑、四处讨好,而是有自己的坚持与操守。
03
面对特殊情况时,你敢说“不”吗?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不”的含义,但面对别人的要求我们却很难拒绝,或者说在一定情境下不敢拒绝。
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时,54.3%的受访者表示敢于说“不”,14.2%的受访者则表示不敢。60.4%的受访者担心说“不”影响与对方的关系,73.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学会说“不”。
虽有54.3%的受访者敢于说“不”,但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恐怕都有能不能、要不要说“不”的烦恼。
04
说“不”的不同表现
1
“不会说不”,表现为面对别人的要求与请求,明知不对不想答应,却不知道如何拒绝;
2
“不愿说不”,当一种要求与请求以一种善良的方式体现,而且看起来还有好处时,因为担心别人责难,防止好处旁落,不愿意向对方拒绝;
3
“不敢说不”,因为顾虑对方的身份,考虑到现实和未来,明知道不对,还是勉强答应了。
应该讲,多数时候没有说“不”,只会带来一时不快,需要承担的代价较小。但有些事情不会拒绝、不愿拒绝、不敢拒绝,就可能带来人生的灾难。对于朋友吸毒的引诱、教唆、欺骗和强迫,如若不会拒绝,那么终将走上吸毒、贩毒的道路。
不会拒绝也不能自如地表达想法,又怕被别人拒绝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称为“被拒敏感”。这其实是一种“人格贫瘠”的表现,我们不是弥勒佛,没必要对所有人微笑、忍耐;我们也不是大熊猫,没有必要讨所有人欢喜。
古人讲“有所为有所不为”,拒绝就是“不为”。明明心里不愿意嘴上却不表示,这种人生痛苦只是成长的无意义折磨。
会不会说“不”,有时是能力问题,有时是生命问题。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成为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在原则和底线问题上没有商量。
05
拒绝是一种人生能力
长路漫漫,学会拒绝也是一种人生能力。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来表达拒绝态度,是一门必修课。概括地说,有这么几种说“不”的策略。
01
“开门见山”
表明观点,直接拒绝不良行为、不良建议。例如,当朋友提议使用“聪明药”来提高学习效率、应对大考时,根据所学的防毒知识,我们能够判断出这个行为的危害,可以直接告诉他,这个建议很“low”,有害无益,自己根本不会采用。
02
“围魏救赵”
换一个思路或提出一个新建议,从而放弃不良行为、改变困境。比如,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有人提议大家来点“刺激”、分享“嗨药”,那么可以建议比赛“绕口令”“讲笑话”“撕名牌”“平板撑”等健康游戏。
03
“缓兵之计”
找一个理由或借口来搪塞不良建议。例如,可以用“现在有急事”“突然身体不舒服”“暂时没空”“改天再来”等缓和气氛,之后再借机走开;也就是接下来要说的“走为上计”,当面临诱惑、难以抉择时,我们需要趁机离开“是非之地”,可以借去洗手间、接听电话等机会,脱离现场,远离诱惑。
现实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场合来灵活地使用上述策略。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那就是尽管“开门见山”的策略是最果断、最有力的,但只有在确保安全、不易激怒对方的情况下才适合使用,否则有可能会让我们陷入危险。
可以说,日常生活中的诱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只有从点滴做起,恪守原则,坚持信念,抵御诱惑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被强化、内化,而当我们面临巨大诱惑时,也才能够从容应对。
说到底,对我们产生致命诱惑的那个人,并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克服生活中的“小恶”,恪守本心、坚守原则、张弛有道,这些都是抵御诱惑、避免误入歧途的“终极宝典”!
*文章节选自《你不知道的毒品真相》,作者杜敏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