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如何斩断高考“分数”利益链

虹野:如何斩断高考“分数”利益链

文/虹野

随着高考分数线以及各地中考分数线的公布,几乎所有的关于教育的言论都离不开“高考”、“中考”,以至于教育部发文要“协调本地新闻媒体不报道各省、市、县(市、区)和各高中学校的升学率、升学人数、升入 985/211 高校及一本高校等情况,不公开按高考成绩给学校和学生排名,不宣传炒作所谓“高考状元”以及高价填报志愿咨询费等。”

由于家长们对重点高校的迫切需求和高中对学生的争夺,一本率、清北率早就是重要的参考数据了。自己看不到就认为家长们不知道,就认为学校不会口头宣传了。不公布高考升学率只能算是掩耳盗铃。真正有用的或许是不得以任何形式奖励局长、校长、教师。可惜的是这个形式的认定恐怕还掌握在局长、校长手里。除非教师、校长和局长的劳动报酬不是以奖励的形式获得的,这样才能真正斩断教育界以“分数”形成的利益链。

但是,当前教育界除了名利这种显性的利益之外,还有一种“升学率”的正义心理。认为提高升学率就是为穷人家的孩子提供上升通道,认为提高学生分数就是“替天行道”。如果从人人平等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富人家的孩子还是穷人家的孩子升学的机会应该是相等的。甭说以衡水为代表的“民办公助”借“正义”敛财的学校无法提高穷人家孩子的升学率,即便是能提高穷人家孩子的升学率,其行为也称不上有什么“正义性”。

富人何罪之有呢?成为富人,何尝不是每一个穷人的追求呢?无法成为富人的孩子,那就只好努力成为富人了,这才是正常人的思维。可是社会中确实有不少为富不仁的权贵们,通过权势获取更多的社会利益,可是我们做的事情不应该是堵住这些贪腐的渠道吗?为什么却去堵住孩子们成为富人的渠道只放开“考试”的渠道呢?通过“考试”让孩子们丧失了除了高考之外的所有的成为富人的机会,这难道是正义的吗?

所以说,我们不仅仅需要从制度上斩断教育界人士与“分数”的利益链,还需要斩断升学考试中虚伪而狭隘的“正义感”。只有斩断了“以穷人的名义”背后的利益链,应试教育才会被铲除,穷人家的孩子的路才会在教育中越走越宽,而不是挤高考独木桥。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