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高校与其吐槽“跳槽教授”不讲感情,不如依法治教堵“漏洞”
职业跳槽教授的“诞生”在于岗位职责,缺失讲感情不如讲依法治教
文/虹野
今天看到新华社职业跳槽教授的新闻,各大高校似乎对于职业跳槽教授颇有怨言,总结出某些教授“蜻蜓点水”、“狡兔三窟”的特征,还认为这些跳槽教授不讲感情,唯利是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其实仔细思考,这些“跳槽教授”的诞生何尝不是高校之间的“挖人大战”引起的呢?“跳槽”能够带来距离利益何尝不是高校短期功利主义造成的呢?
高校斥巨资四处挖人,其目的非常明显,就是冲着这些“教授”们的名头而来,就是为了应付高校的各种考核而来,至于引进这些教授能干什么,或者这些挖进来的教授们的岗位职责是什么都不甚清晰。即便是有岗位的要求,对于无法完成岗位职责的教授们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惩罚,顶多解聘了之。这反而给这些跳槽教授提供了跳槽的借口。
更有意思的是,高校一边对“跳槽教授”们发牢骚称他们“不讲感情”,另一面却对自己学校的老师们“一点感情”都没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娶来了女婿苦了儿子”的现象在高校颇为常见。同样的职称不同的待遇令很多老师颇有怨言。
在高校不仅仅引进人才的岗位职责不清晰,连校内教授、讲师的岗位职责也不清晰。上课最多的是讲师,科研贡献最大的是讲师,但是拿到待遇最多的、荣誉最多的却是教授。
高校只讲情面,不讲法治,只讲名头地位,不讲实际劳动,不仅仅造成了“不劳而获”的恶劣影响,还给“跳槽教授”们有利可图的机会。
高校与其埋怨“跳槽教授”们不讲情义,还不如依法治教,好好研究一下教师的岗位职责,使得教授们“按劳取酬”,则是一桩善事。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