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才或面临结构性短缺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前提下,各地的中医行业总体向好发展。但就我本人目前从业状况来看,有以下几点不足

1.各大院校中医专业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大部分进入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好多人是以西医输液和检查为主,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缺少真正的中医临床。导致最后的从业方向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再加之中医临床是需要经验来支撑。最后的结果是好多院校毕业生从事的临床是说中不中,说西不西。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

2.现在中医药价格普遍属于水涨船高的状态,好多基层群众反映中药太贵,吃不起。但是要保证中医药的原生效果,不得不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政策支持下来价格也是普遍较高,原来的合疗是可以报销百分之九十九的中药。现在改医保后中医好多适宜技术不在门诊报销范围之内。而中药也从原来的百分之九十九报销比例下降到百分之六十,和西药一样。群众为了追求快速治疗,不得不去选择西药治疗。而放弃中医药。这样长期以往,基层门诊量是少之又少,门诊大夫不得不另想出路。导致中医药人才的流失。

3.中医目前的从业者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临时从西医转中医,针灸方面的话确有一技之长,中医方面的辩证思维模式各不相同,有的西医大夫不加辩证去给患者开出中药处方,最终的结果是患者药吃了钱也花了,并没有多大的效果,给患者以中医不如西医的看法。

4.中医是圆运动的思维模式,没有具体的框架约束,大多是自我理解。这需要有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而基层门诊量少了之后大夫的临床经验也就随之下降。由此看来,加快推进从下到上的诊疗模式很有必要,希望在政策上可以予以倾斜。

5.基层医院的患者较少,医疗上投入不足,导致好多基层医院现在以公卫为中心忽视了门诊的作用。基层门诊大夫的工资也就随之减少。希望在待遇方面可以给予倾斜和支持,打破现有阶段下的工资体制,真正提现多劳多得的公平分配模式。让基层留得住人。不仅是医生还有患者。

最后说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我们中医不细分科,但医者当有专攻。

不要和西医比收入,要和西医较成效。

中西医结合,是中在前,西在后。

了解它掌握它不是为了消灭它,而是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为我所用。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发展和弘扬中医药,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