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理超妙、浑然天成——摭谈《御制朱笔诗稿》小议乾隆书法艺术
乾隆朝服像
清高宗弘历(1711 ~ 1799),号“长春居士”“古稀天子”“十全老人”等,在位 60 年,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皇帝自幼得其祖父康熙的喜爱,入宫读书,接受汉文化教育,熟读诗书,对书画艺术尤为痴迷。即便登基后国事繁冗,闲暇之余,乾隆仍时常吟诗作赋,操觚弄翰,他设“三希堂”,建“淳化轩”,钦点近臣编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可谓卷帙浩繁,蔚为壮观,对弘扬传统文化和书画艺术的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乾隆 楷书横幅
康熙曾自曰“政事稍暇,颇好书射”,书法推崇董其昌“颜骨赵姿”之美,乾隆一生事事效仿圣祖康熙,其书法在继承康熙“崇董”的基础上,又极力推崇效仿赵孟頫,对“二王”等先贤的书迹亦心慕手追,兼以宫廷之气,形成了“结字丰满、圆润流畅、秀雅甜媚”的风格。就“帝王”的身份而言,乾隆这样的书法水准与成就也颇为难得,体现出帝王雍容自信的气度和娴雅华贵的韵致。
当然,如果对照历代书法大家而言,乾隆书法未免缺少个性与自家风貌,也常见“结构雷同,墨色均匀,大小一致”等瑕疵。同时由于乾隆一生“遍赐题榜”“遍跋古代法书名画”“钤印盖章无处不在”,更使人不免对其书法产生憎恶反感之情。
近代马宗霍《霋岳楼笔谈》曾论乾隆书法曰:“高宗席父祖之余烈,天下晏安,因得栖情翰墨,纵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乾隆存世的书法,就形式而言,主要包括“手卷、册页、立轴、对联、扇面、屏风、匾额、御制碑刻”等,内容涵盖了“御制诗文、历代名家法帖临本、朱批御览、法书名画题跋、写经、敕封题匾、劭农纪典册”等诸多方面。
乾隆书法以行书、草书、楷书较为常见,就书法水准而言,“题匾,对联、立轴”等大字作品,时有“结字欠密,用笔圆多方少,布白太匀,墨色缺少干湿浓淡的变化”等弊病,《御制朱笔诗稿》等小字作品则书卷气较足,更为精彩。
乾隆 御笔朱笔诗稿 中国嘉德供图
据粗略统计,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乾隆御制诗约 4 万多首(2014 年新发现了两箱乾隆 2.8 万首御笔诗稿)。目前,故宫博物院已启动乾隆《御制朱笔诗稿》的整理研究工作。2017 年嘉德拍卖公布了一份乾隆《御制朱笔诗稿》,收录了 70 首乾隆御笔诗。这是除了故宫收藏外,较为罕见的乾隆《御制朱笔诗稿》珍品。
乾隆《御制朱笔诗稿》全部都是乾隆本人的朱笔,并非大臣的墨笔誊写稿。诗稿每纸都有界格,高度为 22.3 厘米,宽度不一,标准的五格为 9.3 厘米,间有三格、两格、一格者。诗稿的写作时间应是乾隆四十一年 (1776),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御稿应为同一批。
东坡先生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中国书法史上经典的作品,如《兰亭集序》《祭侄文稿》等等都是“草稿”之作,绝非刻意为之。试揣摩乾隆《御制朱笔诗稿》的书写心态,定不是当成传之千古的书法佳作来写的,在诗情、诗意的爆发中,文思泉涌,笔走龙蛇,毫不迟疑凝滞,草行相间,笔画连绵,牵丝引带,将平日心慕手追的诸家法帖,融为一体,一寓于书,颇得天然之趣。“短笺小草墨痕斜”,加上“乌丝栏”的点缀衬托,《御制朱笔诗稿》毫无刻意做作之姿,鼓努为力之态,是乾隆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乾隆 上元后题含经堂等诗稿
细品乾隆《御制朱笔诗稿》中《上元后题含经堂等》诗稿,涉及的“含经堂、淳化轩、蕴真斋”皆在圆明园长春园中(1860 年“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是乾隆“息肩娱老”之所,是退位后居住的地方。诗中既有“松竹云廊石版”等场景的描述,也有“摹帖临池,订讹考异”志趣的表达。就书法来说,全篇书写轻松自然,结字率尔灵动,上下字距较为紧密,墨色变化丰富,加之圈点涂抹,形成块面,“后题、霏芸、以摹、虚斋”等字组的厚重与“引见、石版、即为”的细挺形成对比;全篇第一字“上”,重心偏右,紧接着“元”字,长撇极力向左下伸展,这两字上下拉拽,饶有趣味;“含、堂、本、岂、是、其”等字结构精巧,遒劲有力;“帝、我”等字酷似赵松雪,“劳、爱”承袭米元章,古意盎然。
乾隆 题玉澜堂诗稿
《题玉澜堂》诗稿用笔圆润凝练,“都、作、绿、波、融、雪、容”等字笔意连贯流动,笔势奔涌;《夕佳楼》诗稿共 5 行,前 2 行占一界格,后 3 行共用一界格,前疏后密,布局精巧。
乾隆 雪·正月初二日诗稿
《雪·正月初二日》诗稿有“翼旦逢膏雪,新年第一祥……农谚幸征穰,遇顺益知慎”句,抒发了对瑞雪兆丰年的欣喜。乾隆爱雪,几乎每年下雪都会临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一生也多次写过关于下雪的诗。《雪·正月初二日》字法活泼自在,“年、第”两字形态似出自颜真卿《祭侄文稿》,“祥、继、书”三字效法米元章,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清张照说:“书着意则滞,放意则滑。其神理超妙、浑然天成者,落笔之际诚所为不居内外及中间也。”乾隆《御制朱笔诗稿》书写不计工拙,不求工而自工,心中有笔墨,亦无笔墨,我手写我心,是乾隆学识、才情、书法修为在笔下的自然流淌,也为后世全面了解乾隆的雄图大略、文治武功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和历史资料。(摘编)
收藏家202011期封面
文章来源:《收藏家》
202011期《短笺小草墨痕斜
— 乾隆《御制朱笔诗稿》书法摭谈》
作者:胡彦杰
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责任编辑: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