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江津的晚年岁月

2008-09-20 03:58庞 然
红岩春秋 2008年4期
关键词:江津陈独秀

庞 然

1938年初,日军相继占领武汉、长沙。大批难民流离失所,蜂涌来到陪都重庆。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体态清瘦,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的老者,在一名年轻女性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挤上长沙到重庆的轮船,他就是曾被共产党宣布开除党籍、又被国民党关押多年刚被释放不久的原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陪伴而行的年轻女性,是自愿在南京狱中照料他生活起居、出狱后成为他妻子的潘兰珍。7月2日,陈独秀由长沙逃难到了重庆,住进石板街15号川原公司一个姓黄的熟人家里。几个月的飘泊流落,他显得有些疲劳不堪。在他到达重庆之前,亲母和三儿子陈松年已先期到重庆。

此时正是重庆酷热难忍的夏天,陈独秀患有高血压,感到非常不适,加上日机空袭频繁,白天黑夜都不得安宁,国民党特务又多,虽然自己已经脱离了共产党,但国民党仍不放心,处处监视他的行动,使得他非常沮丧。于是,陈独秀产生了离开重庆的打算。8月3日,他迁到了江津。

陈独秀在江津生活四年,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四年。在这四年中,他离不开江津的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和安徽怀宁同乡、世交邓仲纯、邓季宣兄弟的倾力相助。

同乡相助

安栖碧山

陈独秀来到江津与安徽怀宁同乡邓仲纯、邓季宣兄弟有关。邓氏兄弟与陈独秀两家祖辈关系很好,是世交。而且邓季宣与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是法国同学,关系很好。

邓仲纯和邓季宣一家从安徽迁居江津后,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他们与江津邓蟾秋、邓燮康叔侄本不同嗣,但是“家门”,就认作同宗。在江津邓氏叔侄帮助下,邓仲纯在黄荆街开办了“延年医院”,生意很好,邓季宣任国立九中(安徽公学)总教务主任兼高中部第一分校校长,终于在江津站稳脚跟。他们与江津邓氏关系很好,当时人们称邓氏叔侄和邓氏兄弟为“江津四邓”。

早在陈独秀到重庆前,邓氏兄弟就通过各种渠道邀请他到江津居住。邓仲纯的邀请信非常有诚意:“如果你及嫂夫人潘兰珍愿意来津避难,我及家弟热情欢迎,其住所和生活费用,均由我们承担。我们盼等着你及嫂夫人的到来……”当时在江津居住的安徽人很多,这里的国立九中(安徽公学)里很多师生都是陈独秀的同乡同学或学生。但陈独秀当时考虑到江津是个小县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就有些犹豫。这时,邓氏兄弟再次竭力劝说,想到邓氏兄弟的热忱,加上邓是名医,陈独秀体质不好,问医号脉方便,所以就来到了江津。先住在江津东门的郭家公馆,不久就搬到黄荆街83号“延年医院”内与邓氏兄弟一同居住。

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在江津也很有名气。陈独秀在江津时,邓蟾秋已68岁,邓燮康31岁。他们是有名的儒商,闻名巴蜀的聚奎书院(后改名为聚奎中学)就是其祖辈创办的。邓蟾秋能诗善文,好学奋进,主贸盐业,又创办江津农工银行,后改名为四川商业银行,积资达六十余万。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被称为厚德之人。

陈独秀在邓仲纯家住了一段时间,因生活习性与邓仲纯妻不尽相同,就有了一些磕磕碰碰,邓仲纯对陈独秀仍然很好,他虽“惧内”,但仍在背地里劝说妻女要大度包容。陈独秀非常苦闷。为了缓解这种矛盾,邓燮康出面专门将陈独秀请到“康庄”去住一段时间,“康庄”是当时邓氏叔侄一家为防日机轰炸而修在江津城西门外艾坪山下橘林中的一处住所,环境清幽,橘林茂密,背倚青山,前临江水。因此时邓家有人外出,正好暂空一房间。陈独秀来到这里,非常喜欢。他曾多次在此吟咏李白的《山中答俗人》——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2008-09-20 03:58庞 然

红岩春秋 2008年4期
关键词:江津陈独秀

庞 然

1938年初,日军相继占领武汉、长沙。大批难民流离失所,蜂涌来到陪都重庆。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体态清瘦,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的老者,在一名年轻女性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挤上长沙到重庆的轮船,他就是曾被共产党宣布开除党籍、又被国民党关押多年刚被释放不久的原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陪伴而行的年轻女性,是自愿在南京狱中照料他生活起居、出狱后成为他妻子的潘兰珍。7月2日,陈独秀由长沙逃难到了重庆,住进石板街15号川原公司一个姓黄的熟人家里。几个月的飘泊流落,他显得有些疲劳不堪。在他到达重庆之前,亲母和三儿子陈松年已先期到重庆。

此时正是重庆酷热难忍的夏天,陈独秀患有高血压,感到非常不适,加上日机空袭频繁,白天黑夜都不得安宁,国民党特务又多,虽然自己已经脱离了共产党,但国民党仍不放心,处处监视他的行动,使得他非常沮丧。于是,陈独秀产生了离开重庆的打算。8月3日,他迁到了江津。

陈独秀在江津生活四年,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四年。在这四年中,他离不开江津的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和安徽怀宁同乡、世交邓仲纯、邓季宣兄弟的倾力相助。

同乡相助

安栖碧山

陈独秀来到江津与安徽怀宁同乡邓仲纯、邓季宣兄弟有关。邓氏兄弟与陈独秀两家祖辈关系很好,是世交。而且邓季宣与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是法国同学,关系很好。

邓仲纯和邓季宣一家从安徽迁居江津后,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他们与江津邓蟾秋、邓燮康叔侄本不同嗣,但是“家门”,就认作同宗。在江津邓氏叔侄帮助下,邓仲纯在黄荆街开办了“延年医院”,生意很好,邓季宣任国立九中(安徽公学)总教务主任兼高中部第一分校校长,终于在江津站稳脚跟。他们与江津邓氏关系很好,当时人们称邓氏叔侄和邓氏兄弟为“江津四邓”。

早在陈独秀到重庆前,邓氏兄弟就通过各种渠道邀请他到江津居住。邓仲纯的邀请信非常有诚意:“如果你及嫂夫人潘兰珍愿意来津避难,我及家弟热情欢迎,其住所和生活费用,均由我们承担。我们盼等着你及嫂夫人的到来……”当时在江津居住的安徽人很多,这里的国立九中(安徽公学)里很多师生都是陈独秀的同乡同学或学生。但陈独秀当时考虑到江津是个小县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就有些犹豫。这时,邓氏兄弟再次竭力劝说,想到邓氏兄弟的热忱,加上邓是名医,陈独秀体质不好,问医号脉方便,所以就来到了江津。先住在江津东门的郭家公馆,不久就搬到黄荆街83号“延年医院”内与邓氏兄弟一同居住。

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在江津也很有名气。陈独秀在江津时,邓蟾秋已68岁,邓燮康31岁。他们是有名的儒商,闻名巴蜀的聚奎书院(后改名为聚奎中学)就是其祖辈创办的。邓蟾秋能诗善文,好学奋进,主贸盐业,又创办江津农工银行,后改名为四川商业银行,积资达六十余万。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被称为厚德之人。

陈独秀在邓仲纯家住了一段时间,因生活习性与邓仲纯妻不尽相同,就有了一些磕磕碰碰,邓仲纯对陈独秀仍然很好,他虽“惧内”,但仍在背地里劝说妻女要大度包容。陈独秀非常苦闷。为了缓解这种矛盾,邓燮康出面专门将陈独秀请到“康庄”去住一段时间,“康庄”是当时邓氏叔侄一家为防日机轰炸而修在江津城西门外艾坪山下橘林中的一处住所,环境清幽,橘林茂密,背倚青山,前临江水。因此时邓家有人外出,正好暂空一房间。陈独秀来到这里,非常喜欢。他曾多次在此吟咏李白的《山中答俗人》——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2008-09-20 03:58庞 然

红岩春秋 2008年4期
关键词:江津陈独秀

庞 然

1938年初,日军相继占领武汉、长沙。大批难民流离失所,蜂涌来到陪都重庆。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体态清瘦,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的老者,在一名年轻女性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挤上长沙到重庆的轮船,他就是曾被共产党宣布开除党籍、又被国民党关押多年刚被释放不久的原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陪伴而行的年轻女性,是自愿在南京狱中照料他生活起居、出狱后成为他妻子的潘兰珍。7月2日,陈独秀由长沙逃难到了重庆,住进石板街15号川原公司一个姓黄的熟人家里。几个月的飘泊流落,他显得有些疲劳不堪。在他到达重庆之前,亲母和三儿子陈松年已先期到重庆。

此时正是重庆酷热难忍的夏天,陈独秀患有高血压,感到非常不适,加上日机空袭频繁,白天黑夜都不得安宁,国民党特务又多,虽然自己已经脱离了共产党,但国民党仍不放心,处处监视他的行动,使得他非常沮丧。于是,陈独秀产生了离开重庆的打算。8月3日,他迁到了江津。

陈独秀在江津生活四年,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四年。在这四年中,他离不开江津的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和安徽怀宁同乡、世交邓仲纯、邓季宣兄弟的倾力相助。

同乡相助

安栖碧山

陈独秀来到江津与安徽怀宁同乡邓仲纯、邓季宣兄弟有关。邓氏兄弟与陈独秀两家祖辈关系很好,是世交。而且邓季宣与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是法国同学,关系很好。

邓仲纯和邓季宣一家从安徽迁居江津后,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他们与江津邓蟾秋、邓燮康叔侄本不同嗣,但是“家门”,就认作同宗。在江津邓氏叔侄帮助下,邓仲纯在黄荆街开办了“延年医院”,生意很好,邓季宣任国立九中(安徽公学)总教务主任兼高中部第一分校校长,终于在江津站稳脚跟。他们与江津邓氏关系很好,当时人们称邓氏叔侄和邓氏兄弟为“江津四邓”。

早在陈独秀到重庆前,邓氏兄弟就通过各种渠道邀请他到江津居住。邓仲纯的邀请信非常有诚意:“如果你及嫂夫人潘兰珍愿意来津避难,我及家弟热情欢迎,其住所和生活费用,均由我们承担。我们盼等着你及嫂夫人的到来……”当时在江津居住的安徽人很多,这里的国立九中(安徽公学)里很多师生都是陈独秀的同乡同学或学生。但陈独秀当时考虑到江津是个小县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就有些犹豫。这时,邓氏兄弟再次竭力劝说,想到邓氏兄弟的热忱,加上邓是名医,陈独秀体质不好,问医号脉方便,所以就来到了江津。先住在江津东门的郭家公馆,不久就搬到黄荆街83号“延年医院”内与邓氏兄弟一同居住。

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在江津也很有名气。陈独秀在江津时,邓蟾秋已68岁,邓燮康31岁。他们是有名的儒商,闻名巴蜀的聚奎书院(后改名为聚奎中学)就是其祖辈创办的。邓蟾秋能诗善文,好学奋进,主贸盐业,又创办江津农工银行,后改名为四川商业银行,积资达六十余万。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被称为厚德之人。

陈独秀在邓仲纯家住了一段时间,因生活习性与邓仲纯妻不尽相同,就有了一些磕磕碰碰,邓仲纯对陈独秀仍然很好,他虽“惧内”,但仍在背地里劝说妻女要大度包容。陈独秀非常苦闷。为了缓解这种矛盾,邓燮康出面专门将陈独秀请到“康庄”去住一段时间,“康庄”是当时邓氏叔侄一家为防日机轰炸而修在江津城西门外艾坪山下橘林中的一处住所,环境清幽,橘林茂密,背倚青山,前临江水。因此时邓家有人外出,正好暂空一房间。陈独秀来到这里,非常喜欢。他曾多次在此吟咏李白的《山中答俗人》——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0)

相关推荐

  • 【熊家林】端午参访陈独秀旧居

    文/熊家林 端午参访陈独秀旧居 再过一周就立夏了,今天气温陡升至36℃,顿感盛夏的炎热.明天就是端午节,迎来建党百周年之际,端午参访陈独秀旧居,别有一番历史风味. 9时30分,乘坐亲家驾驶的" ...

  • 陈独秀晚年过得如何?频繁搬家,无米下锅仍不肯用巨款

    原创2021-07-17 09:23· 1942年6月的一天,小城江津西门外的鼎山山麓. 一群人面带悲色,肃穆而立.周围有零星的鞭炮声响起. 领头一人哀伤地读完祭文,一副棺木缓缓落入墓穴.人群中响起一 ...

  • 陈独秀书法欣赏:灵气、才气和狂气迸发,堪称一枝独秀

    陈独秀的书法创作形态非常丰富.手札.诗文稿乃实用为主,随手写来,可以不拘绳墨,天真浪漫,最见性情.陈独秀公私事务繁忙,交际广泛,笔耕不辍,故而这一类墨迹数量很多,虽然主要行草书,但风格多样,蔚为大观. ...

  • 黄埔军校最受欢迎教官高语罕的悲情人生【5】

    与陈独秀误生罅隙 1937年9月,高语罕随陈独秀去武汉.他用高超的名字领了难民证,住进汉口的难民所,并与在汉口的<新民报>取得联系.<新民报>后由汉口包轮迁往重庆,高语罕也搭乘 ...

  • 重读陈独秀(七)

    陈独秀是一个思想闲不住的人,但注定要在思想上承受孤独.在当时,他对民主的见解,他对战后世界大势的分析,都被看作是"恶毒"的言论,甚至于他在报刊上往往发了上篇,就没有了下篇,有时干脆 ...

  • 披露:陈独秀晚年真实生活

    1930年的一天晚上,从工厂刚刚下夜班的24岁工厂打工妹潘兰珍像平时一样,提心吊胆的朝家走着.刚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突然发现路边躺着一个男人,走近一看,发现此人已经不醒人事. 心底善良的潘兰珍喊来邻居 ...

  • 颜坤琰:​陈独秀晚年与章士钊的友情

    陈独秀晚年与章士钊的友情 文/颜坤琰        陈独秀与章士钊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个性都很强的风云人物,二人交往密切,早年曾一起革命,陈独秀创建中国共产党后,两人因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但在个人感情上 ...

  • 江津有个“天下第一坪”,凭借着五个“传奇”而了不起

    鹤山坪,其形如名 鹤立山顶,一马平川 独特的地理位置 让这里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每一处的残垣断壁 都有一种穿透历史时空的美 初看时不经意 再回首时却是一段鲜活而生动的历史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q ...

  • 陈独秀的晚年岁月:吃粗米和青菜,落魄逃难的江津客

    "相逢须发垂垂老,且喜疏狂性未移."再见陈独秀之时,身为晚辈的葛康素心中难免涌现出他乡遇故知的感慨.在岁月的摧残下,这位老人不复往日的荣光.可是在他的身上,依稀可以看出年少时的英姿 ...

  • 胡文:陈独秀江津的最后岁月

    陈独秀江津的最后岁月 文/胡文 陈独秀的晚年生活,主要由他的三儿子陈松年及江津名绅士邓蟾秋叔侄慷慨资助和北大同学会照顾.当时国民党蒋介石.戴笠.陈立年等要员虽在经济上接济陈独秀,但都被一一退回.蒋介石 ...

  • 晚年陈独秀

    左  陈独秀   右  杨鹏升 陈独秀一生坐过五次牢.坐的当然都是民国政府的牢,所犯罪行都是因政治原因.政治犯是任何文明社会的耻辱,对民众思想言论的打压,都是专制暴政的体现. 1932年10月,陈独秀 ...

  • 陈独秀狱中题赠刘海粟墨宝亮相,折射两位名人在动荡岁月中的深厚友谊

    欣赏书法,人们欣赏的不仅是汉字形态之美,线条书写之美,也是字里行间的情感,见字如面的温暖.正于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六书之上:中国汉字的多重性情绪表达"展览,以百年来中国文人书法的墨 ...

  • 陈独秀的坎坷晚年:四处辗转,惨然辞世

    陈独秀的前半生,可谓是风光无两.虽然生于封建年代的末期,但是陈独秀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洗礼,青年时就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随着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新青年& ...

  • [百年庆] 陈独秀晚年的朋友圈

    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五四先驱,创立吾党: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七大"评价,功过分明:两语千钧,可为墓铭.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

  • 陈独秀晚年轶事 娄炳成

    明代洪应明在他收集编著的为人处世之道的杂谈语录集<菜根谭>中写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意思是说:只有真正的英雄.伟大的人物才能彰显自己的本来面貌,用不着 ...

  • 文学原创 · 岁月留痕 -《晚年》

    晚 年 作者   习坎 怎么一弹指就老了呢 人生的轻舟己过万重山 赤条条来,却赚了 杜工部茅屋强些的公租房 享受低保 国务院特殊津贴 似乎好过曹公雪芹先生 黄叶村的凄凉 床单改制的窗帘 屏蔽灯红酒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