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十里路莫问饭、二十里路莫问宿”何意?出远门的人不妨一看
“衣食住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几个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对现代人而言可谓是“小菜一碟”。
但是对于古人而言,最大的难题便是出行,因为古代交通并不方便,所以很多人一辈子都待在生养他的寸土之地,在很多人眼中,所见即世界。
如今高铁和飞机大大缩短了远方的距离,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都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到达。
这对于古人而言,无疑是天马行空,甚至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而且现在出行,四处可见的酒店和餐厅能够保障我们的日常生活,即使并不富裕的人,也很少会因为没有钱而露宿街头。
古时候出行歇脚的地方便是驿站,可并非人人都能住驿站,如果没有带够钱,就只能去荒废的寺庙将就一晚了。
古人为了提醒人们出行的注意事项,总结了一些相关的俗语,这些俗语流传至今,依旧为人们所传颂。
比如这句“十里路莫问饭,二十里莫问宿”,这句话便是古人对于远行之人所需要的物品的看法。并且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经常出远门的人不妨看一看。
一、出行者应提前了解吃食和住宿
这是从出行者的角度而言,也是从俗语相反的方面去理解这句话。它的含义便是:远行十里路就要问一问哪里可以吃饭,远行二十里左右就要问一问哪里能够住宿。
尤其是食物,远行之人如果没有食物,很难坚持走到目的地。况且饥肠辘辘也不适合赶路,会影响赶路的速度。
要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还真有道理,尤其是对于古人而言。过去的交通并不发达,很多人走亲访友都会选择步行,离得近一些还好,若是稍微远一些,很多人都不会主动上门拜访,因为太耗费时间。
如果能够在一天之内到达目的地,古人就会自己准备一些干粮,以免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吃饭的地方。
如果目的地距离比较远,就需要提前打听好吃饭和住宿的地方。按照常理而言,走上十里路左右便会有饥饿的感觉,这时候就需要进食以补充体力。
所以人们步行十里路左右,就需要问一问周围有没有可以吃饭的地方。此外,步行二十里路甚至更多,少则需要半天甚至更久。
即便是一大早出发,可能也要等到下午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步行二十里路左右,就需要寻找晚上借宿的地方。如果等到天黑之后再寻找住处,很有可能遇上土匪或者是野兽,很难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为了能够早点到达目的地就不分日夜的赶路,如果长时间吃不好住不好,还有可能患病,这也是得不偿失。
二、接待者应主动准备食宿
另一方面则是从接待者的角度而言,意思就是有客人远道而来拜访,主人家应根据客人的行程,来判断是否需要食宿。应该主动为客人准备食物和房间,不能询问客人是否要吃食或者是住所,这其实就是明知故问,也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即便是现在,有客人来家里拜访,也应该主动留下客人吃饭,对于距离较远的客人,更应该留下客人住宿。
如果询问远道而来的客人是否需要食物,会让客人觉得十分尴尬,人们都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窘迫。
并且这样的问法,会让客人觉得主人并不是很欢迎自己的到来,还会影响两人的关系。既然人家愿意大老远地来拜访,就表明你对于他而言很重要,这份情谊值得好好珍惜。
除此之外,古人还有“三十里地赶个嘴,不如在家喝凉水”的说法,意思就是走三十里地就为了吃一顿饭,还不如就在家喝一点凉水。即便是一来一回三十里地,对于古人而言也是很远的距离。
这一来一回,吃的食物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还徒增许多疲劳。即便是去吃一顿大餐,走这么远的距离,还不如在家里随便吃点。
结语
现在的住宿条件和出行条件都很方便,很多人即便是远道而来专程拜访,也不想大晚上的去叨扰主人家。他们会选择自己去住酒店,第二天一大早再去对方家里拜访。
这句话看起来似乎并不适用于现在,但是其中所体现的待客之道依旧值得现代人学习。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珍惜每一份情感,因为它们都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