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改梅丨初当泥瓦工

初当泥瓦工

作者:黎改梅

房屋如果不住人,不出半年就开始慢慢坍塌,院子也会荒草丛生,破败不堪,一派荒凉景象。

老家六年没有住人了,院子杂草密布,落叶满地,虽然经常回来打扫,但还是阻止不了落叶的飘零和野草的疯狂蔓延,真是农药灭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烧炕不做饭,三个窑洞门口山墙因潮湿也开始反碱,有的泥皮掉了,有的坍塌成洞。

看着荒凉的院落,觉得万分可惜,虽然很少回来居住,还是不想让院落破败下去,就决定住几天,把院子和窑洞好好打扫一下,偶尔住着也舒服,看着也舒服。

打扫卫生挺简单,晒的晒,洗的洗,扫的扫,擦的擦,扔的扔,整理的整理,不出一天就基本弄好。最难弄的活就是窑洞的山墙咋修补?请工匠还是自己弄?从一个窑洞转到另一个窑洞,左看右看,叫工匠不划算,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能省两个钱就两个钱。

儿子走后,立马先烧炕除潮,把以前攒的纸箱子通通填进炕洞,再填进去豆荚和树枝点燃,一股浓浓烟从灶台和炕洞门涌出来,整个窑洞烟雾弥漫,呛得两眼泪汪汪。二十多年没有烧炕了,闻着烟的味道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急忙将炕洞门关起来只留个缝隙,这样火不会灭,烟也会顺着烟囱冒出去。

三只窑洞的两面山墙和灶房炕对面墙壁碱化,重新上新泥,这样才能防止以后再继续碱化。虽然工程量不大,可是第一次做泥水活,没经验,只能凭四十多年前看别人给窑洞翻新的印象来做。

先从山墙开始翻新,先和粗泥,俗称渣泥,就是用麦草与土和成泥巴,用泥抹子抹在墙上,等七分干的时候再涂上细泥,这样就看起来美观不粗糙。

借了邻居的泥抹子,家里刚好有麦草,园子里有土,材料一样不差,说干就干。

在窑洞门口将土倒成一个圆堆,然后把中间弄成一个圆坑,将麦草放在里面,将水倒满坑,试着像泥瓦工一样用铁锨从中间慢慢将土和麦草搅动,谁知刚搅动两下,铁锨便粘满了泥块,再也搅不动了,没办法,只好用手一点一点的搅拌,只到所有的土和麦草全部混合。

清理掉碱化的松土,抓一把渣泥放在泥抹子上直接往墙上抹,结果泥抹子刚离开墙面,渣泥很快掉了下来,连续几次还是掉下来。不知道哪儿出了问题,是不是渣泥和的太硬,掺了水,抹在墙上还是掉下来,实在没办法,只好抓起渣泥扔在墙上,然后用手抹开。这种方法还真起作用,比泥抹子直接抹在墙上快捷多了,还不掉下来。真是办法总比困难多,虽然溅的满身满脸都是泥点,但还是为自己聪明的想法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碱化少的墙面这种办法可行,遇到碱化严重的墙面,特别是变成一个深坑,用手扔渣泥,整体抹好后,最后不出一小时就会掉下来,连续两次仍然掉下来,只好暂时停工一下午,最后想了一晚上,想出一个办法,先涂一层渣泥,然后根据坑的深浅填一层石子,再涂一层泥,再填一层石子,再涂一层泥,只到把坑填平。这种办法出奇的好,到了第二天也没有掉下来,又为自己的聪明点个赞。

两天下来,基本成为一个合格的泥瓦工,第三天炕对面的墙面很快完工,并且渣泥细泥一次过,不比专业泥瓦工的手艺差。呵呵,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手艺,又利用一早上时间,把邻居靠近我家的山墙也给修补了一下,真是不费吹灰之力,一气呵成,只是上了渣泥,没有上细泥。

虽然弄的双手伤痕累累,腰酸腿疼,困乏无力,但学了一门手艺,自然不精,但给自家修修补补还是能行的。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把碱化的土扔掉,而是和净土混合后又涂在山墙上,新涂的渣泥晒干后已慢慢开始碱化,本打算再涂层细泥,看来不需要了。这是我犯得唯一一个特别特别错误的做法,也是懒的缘故。开始在园子里一筐一筐提土,后来累的不行,就把刮下来的碱土也利用了,还认为是废物循环利用,省时省力,谁知一周回到原样。

不过还能坚持到明年夏天,明年继续在家练手艺,只到能出去挣口饭吃。

文/黎改梅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黎改梅,笔名孤影拾月,甘肃省合水县人,喜欢记录所见所闻所思。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

  • 青海人的打泥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中国大江南北,衣食住行习惯千差万别,单以睡觉来说,就有南方睡床.北方睡炕的差别.相信每一个地地道道的青海人都是睡炕长大的,对其并不陌生.数九严冬时节,门外北风呼啸,只要往 ...

  • 散文||年味儿——扫舍

    年味儿--扫舍 "腊八.祭灶,新年来到"!腊月二十三,家乡人称作"祭灶"日,家家户户都烙灶干粮送灶王爷回宫,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quo ...

  • 拓土坯与拓炕板的记忆

    〓第 1553 期 〓 作者|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说起动泥工拓土坯来,那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最苦重的农活儿.拓土坯这种活儿计如今已成为历史了. 过去农村人起房盖屋,垒砌土墙全部用得全是土坯子.拓土坯 ...

  • 窑洞——故乡千年的温馨

    故乡庆阳,地处陇东, 以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的黄土原面董志塬为中心,黄土塬.黄土残塬逶迤相连,沟.壑.川.梁此起彼伏,纵横交错,具有独独的地形地貌及人文风物,庆阳先民依山就势,凭仗黄土层深厚坚韧的 ...

  • 同武军 | 土炕情深

    土炕情深 文/同武军 常言说:"三九,四九,冻破碓臼."正值冬日寒天.我那不争气腿疾又隐隐发作.强忍着疼痛,处理好疾手的工作,直至晚上十一时才歇息下来,自涂常用的膏药于腿部,半靠床 ...

  • 狄树强丨热炕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冬季的寒冷悄然离去,收纳电褥子时,不由想起家乡的温暖的土炕. 现在老家还有一些农户使用土炕.主要是在山岭乡村居民家中,少数老年人还是比较喜欢用的.多数是闲置荒废在老房子里的,一年里 ...

  • 黄土黄

    黄土黄 从小我就听过这么一句话,叫"哪的黄土还不埋人呢",而且我的许多朋友也经常这么说,但当时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长大以后,对于世事沧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读懂了这句话的内涵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王支建新作《暖冬回味》

    今年的冬天不算冷,入腊月就下了一场雪.电视上报导,俄罗斯那边,白天气温超过了零下20多度,首都北京晚上最低气温也达到零下15度,我们中原地区还好一些:最低温度1一0度左右.就是最冷的三九,也不怎么觉的 ...

  • 卞阿根 | 闲说支锅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青麦仁粥   二姑娘打洋伞 布达拉宫里的虔诚 草堆洞里的温暖与快乐 闲说支锅 大桥镇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

  • 《施木匠的瓦匠活—故乡纪事015》

    我家乡最早的土灶,比野外生存的三星灶强那么一点点. 要搭这种灶,先要脱土坯.土坯是用带有短草秸的泥做成的,垒成一个箱子形的框子,高度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以家庭主妇弯腰操持简单厨事的舒适度为要. 一直以 ...

  • 【灵璧记忆】温馨的土墙老屋

    温馨的土墙老屋 文/胡桃夹子 土墙草顶的老屋,承载着我整个童年和少年的记忆. 虽然三十多年过去,却因为童年玩耍于斯,少年成长于斯,老屋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土墙上剥落的墙皮,都已深深的印入了我的脑海之中 ...

  • 东北民间“三大累”

    谢谢安达市作家张林老师告之并传来电子版图片. 东北民间"三大累"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民间流行着许多"四大"什么的俏皮嗑,像"四大黑&quo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兆红】闻到了柴烟味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17                 闻到了柴烟味 原创/张兆红 冬至将至时下午的六点,走出办公室,四周高点的民房窗户里,透射出冷清寂寞又微微泛黄的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