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人到中年更具智慧,六大优势恰是少年有成者欠缺的
张爱玲一句“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仿佛成了人生追求的至理名言,从未让人怀疑过。
可是,当我们纵观张爱玲的一生,却不得不思考,假如张爱玲不是出名太早,遇到了胡兰成,她的一生又怎么会颠沛流离,死在异国他乡?
1943年,张爱玲22岁,一部《沉香屑》让她在文坛上一炮而红,“两炉香”从此插在文坛上,红遍上海滩。
少年成名,确实带来不少快乐和成就感,可也透露着本属于中老年人才有的苍凉,她说:“我……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目标。”
仿佛少年成才,是被迫而来的结果。
太早体验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便会让一个人的心境过早的成熟。早熟便让一个人过早得承担这个年龄本不该有的压力和焦虑。
这种焦虑让一整代年轻人陷入集体意识瘫痪的状态,浑浑噩噩地过着本该朝气蓬勃的生活。
家长们又何必过度追捧少年成才,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各种艺术和体育活动,以赢得比赛?
奥普拉·温弗瑞说:“人人都有一个终极宿命,大器晚成者就是那些按照自己的计划,以自己的方式找到终极宿命的人。”
何为大器晚成者?
《福布斯》发行人里奇·卡尔加德在《大器晚成》一书上特地给出解释:
就是指比预期较晚发挥潜能的人,他们通常具有他人原先起初没有看到的天赋,并且会频频以新颖和出人意料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身边最亲近的人都大吃一惊。他们并不打算迎合父母或社会的期望,但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扎稳打,不断前行,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
用我们熟悉的话说,就是厚积薄发。
我们总以为一个人成才是运气使然,其实不是。
神经系统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在25岁以后才真正成熟。
如果过早地逼着孩子们作出选择,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长期在紧张的家庭氛围中生存,那么将危害无穷。
里奇·卡尔加德说:“这种少年有成的压力存在一个难以为人察觉的阴暗面:它会导致年轻人心理脆弱,不堪挫折。我们强迫青少年接受像职业人士一样的训练强度,让他们追求完美,让他们在少年时(甚至更小的时候)就要做出人生抉择,这实际上实在伤害他们。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会阻碍他们的成长,关闭他们进行探索的路径,让他们更脆弱。”
相比起少年有成,大器晚成者具备六大优势,他们的抗压性更强更坚韧。
一:好奇心:还想在事业上再拼一把
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研究表明:40~64岁(中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人在这个时期中拥有创造力和经验优势,同时也普遍会产生改善生活的渴望。创业正是许多人追求的“再生力”的一种表现,人们希望在有生之年不留遗憾,积极成就一番事业。
刘邦就是最好的中年创业代表,他从一介亭长到开创大汉王朝,简直如同神话般的存在。实际上,是他多年的厚积薄发和蛰伏带来的结果。
早年的刘邦不喜欢读书,也不好好当差,还时不时勾搭一下村里的小寡妇,经常被父亲教训。他也不生气,还自我调侃比不上哥哥会营生。
有一天看到秦始皇豪华的轿撵出行,不禁发出感叹“大丈夫当如此”。谁说刘邦没大志,俗话说大志晚成,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
后来,刘邦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起兵造反,成就汉朝霸业,称帝时的他已经54岁了。
他为什么能成功?
一是他胸有大志,知道自己的人生抉择;二是人缘好,为人大气豪爽,知人善用;三是抗压能力强,从小被人瞧不起,被亲爹嫌弃也不在乎,不拘小节。
刘邦剧照
二:同情心:让你获得更好的领导力
大器晚成者在生活的起起落落和人情冷暖中,产生了更多同情意识。他们更擅长反思,不会有太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也更能够理解他人的处境---心理学家将这种表现成为更强的亲社会行为。
在职场上,具备同情心的领导,能更好地管理团队,员工追随他的意识会更强烈,也会更忠心。
三:韧性:抵抗挫折的能力更强
前段时间,有个14岁的中学生跟同学一起玩扑克牌,老师请家长来教育。家长打了他一巴掌,他就跳楼了。
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堪忧,抵抗不了一丁点的挫折,不能打不能骂,只能顺着哄着。
当然,并不是说提倡打骂教育,而是客观说明,现在的孩子逆境应对能力太差。
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器晚成》里给出答案:“青少年和年轻人通常更有自我中心意识,从父母围着转的孩童成长为拥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自我中心意识的瓦解是人人都会经历的心理过程。
但是当少年有成者遇到挫折时,问题就出现了;他们要么自怨自艾,悔恨交加和一蹶不振,要么将所有过错归咎于他人。
大器晚成者则考虑得更为周全,他们能够看到自己在逆境中的处境,不会过于自责或者迁怒于他人。”
四:冷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人到中年,经历丰富了,见识多了,遇事就不会那么慌慌张张,内心的世界更平和一些。
其实这跟我们的大脑发育有关,随着年岁的年长,大脑就会越发寻求平静和安宁。
五:洞察力:改变人生的奇思妙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什么是洞察力?
在普通人看来,洞察力是灵光一现的想法。但洞察力不仅仅是有新颖的想法和灵光乍现的天才构想。洞察力在长期中行程机具价值的想法。
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人对事的领悟,更具有深度,想得更深,透过现象看本质。
六:智慧:人到中年,看待事物更全面更透彻
我曾经在不知哪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不要看你同龄人写的书,他们的经历和阅历不会比你多多少,要看年纪比你大的人写的书。他们的心境和视野,会比你更开阔,更具智慧,你也能收获更多。
这也从侧面说明,想要成长,尽量不要看小年轻写的鸡汤书,肤浅、空洞、无趣,要看阅历丰富的年长作家写的经典之作。
布朗在快60岁的时候才开始创作《激流男孩》,他说:“我没有办法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写出这本书,因为那时候的心境写出来的就是另一本书了。这样的书会缺乏一些层次。”
智慧是一种看到生活层次的能力,而人在年轻的时候很难看到这些东西。这也是为什么人在年轻的时候,脾气会更燥,性格张扬,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到了中年的时候,经历得多了,看透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反而会收敛自己的品性,懂得换位思考,具备同理心,更善于交际的缘故。
总结:
大器晚成者的这六个优势,会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如果你尚未成功,不要着急,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不要气馁,不要自我放弃。#今天看了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