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药——白头翁

性味归经
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

化学成分
白头翁、兴安白头翁,朝鲜白头翁、细叶白头翁的根含皂甙约9%,水解则生三萜甙元、葡萄糖、鼠李糖和一未知的糖。另含白头翁素(又名银莲花素),是一种强的心脏毒,但除去根的全草则有强心作用,其强心成分有翁灵(Okinalin, C32 H64 O2)、翁因(Okinalein,C4 H6 O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釆挖,除去泥沙,干燥。生于山野、荒坡及田野间。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山西、陕西、江苏等地。主产内蒙古、辽宁、河北。此外,河南、山东、吉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黑龙江等地亦产。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饮片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近根头部有白色绒毛。切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复方
①治热痢下重: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金匮要赂》白头翁汤)
②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白头翁一两,黄丹二两(并白头翁入铁瓶内烧令通赤),干姜一两(炮裂,锉),莨菪子半升(以水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曝干,炒令黄黑色),白矾二两(烧令汁尽)。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白头翁丸)
③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白头翁(去芦头)半两,艾叶二两(微炒).上二味为末,用米醋一升,入药一半,先熬成煎,入余药末,和丸梧桐子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圣济总录》白头翁丸)
④治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甘草、阿胶各二两,秦皮、黄连、柏皮各三两.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金匮要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⑤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白头翁半两,黄连二两半(去须,微炒),酸石榴皮一两(微炙,锉)。上件药,捣租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侯,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白头翁散)
⑥治温疟发作,昏迷如死:白头翁一两,柴胡、半夏、黄芩、槟榔各二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⑦治外痔肿痛:白头翁草以根捣涂之。(《卫生易简方》)
⑧治瘰疬延生,身发寒热:白头翁二两,当归尾、牡丹皮、半夏各一两。炒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⑨疗少小阴颓:生白头翁根,不问多少,捣之,随病处以敷之,一宿当作疮,二十日愈。(《小品方》)

文献摘录
1.《中药学》
【临床应用】
用于湿热或热毒引起的痢疾。
白头翁为治痢要药,因它既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又能入于血分而凉血,故临床主要用于热毒痢、痢下赤白,或有高热的症候,常配合黄连、黄柏、秦皮等同用。
【按语】
①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②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又全国各地作为“白头翁”使用的有多种植物,如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翻白草等,也能用治痢疾,建议在处方使用原植物名称。
2.《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白头翁,味苦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之阳也。其用有四∶消男子阴疝偏肿;治小儿头秃膻腥;鼻衄非此不效;痢疾全赖收功。
3.《证类本草》
味苦,温,无毒、有毒。主温疟狂易(音羊)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鼻衄。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一名奈何草。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4.《药性切用》
苦坚肾,寒凉血,入阳明血分,兼入厥阴,除热痢下重。血分无热者忌之。
5.《新修本草》
味苦,温,无毒、有毒。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鼻衄使者,一名奈何草。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处处有。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方用亦疗毒痢。
〔谨案〕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纛头,正似言近根有白茸,陶似不识。
太常所贮蔓生者,乃是女萎。其白头翁根,甚疗毒痢,似续断而扁。
6.《神农本草经》
味苦温。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
7.《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性温有小毒,入心肾二经。主温疟发狂,症瘕积聚,瘿瘤瘰疠,金疮鼻衄,齿痛腹痛骨痛,赤毒痢下,男子阴疝偏肿,小儿头秃膻腥。豚实为使,得酒良。
按∶白头翁味苦,本入心经。经曰∶肾欲坚,急入苦以坚之,故又入肾。温疟等证,无非水衰火旺,故治之。
8.《本草衍义》
生河南洛阳界及新安土山中。性温,止腹痛,暖腰膝。《唐本》注及《药性论》甚详。陶隐居失于不审,宜其排叱也。新安县界兼山野中屡尝见之,正如《唐本》注所说。至今本“处山中人卖白头翁丸,言服之寿考”,又失古人命名之意。
9.《本草蒙筌》
味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一云味甘、苦。有小毒。山谷田野,在处有之。苗作丛柔细稍长,叶生杪有毛不泽。(毛细白色。)风来反静,风去则摇。与独滑赤箭苗茎三者,无差异也。近根底处,白茸寸余,状类老翁,名由此得。交秋收采,向日曝干。(一云阴干。)入药拯 ,蠡实为使。主温疟阳狂寒热,治症瘕积聚腹疼。逐血愈金疮,驱风暖腰膝。消瘰 ,散瘿瘤。小儿头秃膻腥及两鼻血衄神效,男子阴疝偏肿并百节骨痛殊功。
10.《本草撮要》
味苦.入手足阳明经血分.功专治热毒下痢.得秦皮、黄连、黄柏治厥阴热痢.若血分无热者忌.得酒良.
11.《本草从新》
苦坚肾.寒凉血.入阳明血分.(胃、大肠.)治热毒下痢.(仲景治热痢、有白头翁汤、合黄连黄柏秦皮、东垣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温疟寒热.齿痛骨痛.(肾主齿骨、龈属阳明.)鼻衄秃疮.瘰 疝瘕.血痔偏坠.(捣敷患处.)明目消疣.血分无热者忌.药肆中多于统柴胡内拣出用之.然必头上有白毛者方真.得酒良.
12.《本草崇原》
白头翁,无风而摇者,禀东方甲乙之气,风动之象也。有风则静者,得西方庚辛之气,金能制风也。主治温疟者,温疟之邪,藏于肾脏,禀木气则能透发母邪也。狂 寒热,温疟病也。治症瘕积聚,瘿气,逐血者,禀金气则能破积聚而行瘀也。止腹痛,乃腹中之痛,有由于积滞者,积滞去,故痛止也。疗金疮,是和血行瘀之效。
13.《本草便读》
苦泄辛疏.能治传里伤寒.蕴成协热痢.凉瘀解表.毋使外来温疫扰乱少阳明.(白头翁形似柴胡.春生苗叶.茎端有细白毛.一云近根处有白毛丛生.性味相近柴胡.形质相近白薇.故本经有主治温疟寒热等证.然苦寒之中.有寓升发之意.故仲景治协热下痢之证.有白头翁汤.以其解表清里.两擅其长也.白头翁散瘀逐热.是其专功.至解表不过余力而已.一云即柴胡中拣出根有白毛者.或一类二种.故性味亦相似也.)
摘录《中国药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