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取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

最近,在国内资管监查不断从严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讨论不绝于耳。不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抱怨称:咱们普通人,好不容易有个稳定的理财渠道,为何国家偏要打破刚性兑付呢?这岂不是堵住了百姓投资理财的渠道吗?

对此,业内专家解释称,监管层打破刚兑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都知道,投资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高收益代表着高风险,而理财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如果银行保持刚性兑付,那么我们购买理财就不叫投资了,就直接叫存款。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更好了,何必还要另外搞出一个银行理财产品来?

其实早在201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文件中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当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现在很多人都在问,既然要我们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那以往为什么银行愿意替我们承担投资理财损失,实行刚性兑付呢?对此,我们认为有以下二个因素:一方面,在国内经济形势不错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本身亏损概率相当低,基本是很少发生亏本的事情,可以说是99%可以按时兑付,即使有极少部分理财产品发生问题,这部分亏损银行也承担得起。

另一方面,声誉原因。国内银行业既有国有大型银行,也有股份制中小银行,还有农商行、城商行,更有民营银行,总数不下几千家,各家银行的竞争空前激烈,如果某家银行有过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例,这无疑是给自己的声誉抹黑,以后对外竞争力会受到影响。如果再遇几次类拟的情况,银行就会基本失去与其他银行的竞争力,所以即使出现亏损,银行也要自担刚兑风险,维护自己声誉。

那么,为什么要现在要打破刚性兑换呢?首先,银行理财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而银行存款是表内业务。表内业务不仅与表外业务受到监管的程度不同,而且表内业务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等,而表外业务是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业务。银行理财产品的业务在监管者的视线之外,投资风险难以监管,而表外业务出了事情,再由银行从表内拿钱出来弥补理财产品表外业务亏损,这就不公平了。

第二,银行理财产品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就是金融机构受投资者的委托,必须履行代人理财的勤勉尽责义务,金融机构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而投资风险和收益则由委托人自担。也就是说,金融机构代投资者理财,但是投资风险应该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如果理财变成了存款,以理财之名,行存款之实,那就是一种套利行为,这无疑会大大提高银行的融资成本。

第三,如果银行理财始终保持着刚性兑付,就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存款大搬家,届时要么银行无贷款可投放,要么银行融资成本急剧上升。更不能容忍的是,高风险对应的是高收益,低风险对应的是低收益。如果银行理财产品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不用承担相应的风险。那么,谁还愿意把钱存银行?更何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风险也在上升,如果一直执行刚性兑付,银行将来会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

打破刚性兑付,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会采取的措施,因为刚性兑付它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到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实际上,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打不打破影响并不大,保本理财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投资者也不用太担心。之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发布了成千上万次理财产品项目,而真正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数量有限。作为投资者来说既然已经打破刚兑,在选择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还是要选择风险系统数低的理财产品。虽然收益率不高,但投资风险却极少发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