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E-14专栏 | 课标平均十年修订一次?最新修订课标大概何时公布?
、阅读提示
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于2021年7月12–18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原定2020年7月举行因故推迟),这是中国首次承办此项最高级别的国际数学教育会议。
近期,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微信平台整理资料、专栏介绍:
(一)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会议内容及开幕式直播链接、部分重要报告;
(二)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大会主席访谈录、地方组委会主席访谈录、大会报告人访谈录;
(三)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重点参展图书介绍;
(四)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简称ICME)及中国参加历届ICME的情况;
(五)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简称ICMI)及其颁发的国际数学教育大奖。
本期分享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曹一鸣教授于2021年7月16日所做的首场大会邀请报告:《21世纪中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供青年教师学习参考。
21世纪中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曹一鸣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这一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特征是突出数学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大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五大能力(增加: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1996-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了一次调查,调查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的课程实施情况。调查发现,当时设置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虽然实现了“双基”的目标,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特别是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由此拉开了21世纪中国数学课程改革序幕,教育部于2001年6月正式发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新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这次改革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数学教育强调“双基”的特点,还强调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和态度、对数学美的欣赏等多元的学习目标。
曹一鸣教授以大家熟知的勾股定理为例对此做了解读。以往课程强调对勾股定理本身的理解与应用,比如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以及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而新世纪的数学课程则在此基础上,还会引导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探索,介绍勾股定理的几种著名证明(如欧几里得证明、赵爽证明等)和一些相关的数学史,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证明可以是灵活的、优美的、多样的,从而让学生感悟勾股定理蕴含的丰富数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200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特征是为了促进学生终生发展。这为新世纪教育课程追求公平和质量提升提供了内在动力。
2001年版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经过教师培训、实验区试验后,至2005年已逐步推向全国。考虑到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社会反响,2005年5月教育部组织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修订组包括14名成员(包括高校教师、教研员、中小学教师),正式开始修订。在广泛调研基础之上,听取意见,改进问题(如新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降低了几何证明和逻辑推理要求 等),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