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时节:吃三样,喝三样,做三样,提高睡眠质量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民谚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

庚日的日期在公历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公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今天是头伏的第一天,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今年的三伏长达四十天:初伏十日,为7月11日到7月20日;中伏二十日,为7月21日到8月9日;末伏十日,为8月10日到8月19日。

入伏之后,面对炎热潮湿的气候,我们怎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呢?

吃好三样

1、吃丝瓜

夏天吃丝瓜,是因为丝瓜含有皂甙,凉拌食用可以清热解暑。

鸡汤和排骨汤中,加上丝瓜可以除油解腻,令人胃口大开。

同时,丝瓜中维生素B等含量高,有利于小儿大脑发育健康。

食用丝瓜时应去皮洗净切片经开水焯后,拌以香油、酱油、醋等可做成凉拌丝瓜,香嫩爽口,是夏季餐桌必备佳品。

2、吃苦瓜

夏天吃苦,胜似进补。

苦瓜是人们夏季常吃的一道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粗纤维,常吃苦瓜可以祛火解暑。

但是孕妇要注意,不宜多吃。

3、吃凉面

三伏天吃面的传统由来已久。

宋代《本草衍义》中记载:“三伏中,朝廷做面,以赐臣下。”

三伏天,很多人因为苦夏食欲不佳。

但是一碗凉面下去,瞬间消烦止渴、解暑开胃。

而且此时新麦刚刚上市,新面做成的面条香气四溢,让人食欲大开。

面条不仅容易消化,还不增加肠胃负担。

《桥南纳凉》【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莲池自在香。

这首诗短短28字,描写了柳、桥、床、月、船、笛、风、莲等众多事物;顾及色、声、味,仿佛漫步在婆娑多姿的绿柳林中,徜徉于碧波荡漾的荷塘小径,清风徐徐,荷香沁人心脾,笛声悠扬悦耳,暑热顿时消散于无形之中。

喝好三样

1、冬瓜海带汤:降脂消热。

冬瓜味甘性寒,具有消热的作用。

冬瓜本身不含脂肪,初伏期间食用,不油腻,胃口也不会受影响,且冬瓜中钠含量较低。

海带中矿物质含量丰富,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够促进肠道蠕动。

2、荷叶绿豆粥:祛暑养生

荷叶中含有荷叶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利尿、防暑的作用。

三伏天天气炎热,老人和孩子的消化系统不佳,食欲不振。可以试一试荷叶绿豆粥。既可以清热解暑,还能和中养胃。

将绿豆泡发,煮成豆花做成绿豆汤。然后把大米煮成粥,快熟时倒入绿豆汤和冰糖,搅拌均匀,待粥熟后,将荷叶放在粥上,放凉即可食用。

3、薏米红豆粥

三伏湿热,出汗很多,需要健脾祛湿。

薏米性凉、味甘,具有健脾、除湿等作用。

这里的红豆特指红小豆,红小豆味甘、酸,性平、清热去湿。

薏米炒熟之后,和红小豆、芡实一起入锅煮到开花,再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夏日山中》【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

露顶洒松风。

在夏日的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在林间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悠然自得,徜徉于大自然之中。

做好三样

1、热水泡脚,祛湿邪

夏天湿热,最伤脾胃。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不愿吃东西,感觉自己胃胀、不饿,就是因为脾胃有湿邪。

祛除脾胃湿邪最好的办法就是热水泡脚。

很多人认为冬天才适合泡脚,其实,夏天泡脚,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泡脚可以健脾、除湿、通经、利水,有效缓解夏天的四肢乏力、食欲减退、困倦。

水的温度不用太高,40摄氏度就足够了。

2、伏天开空调,26℃ 最合适

夏天很容易得空调病。

一方面是空调房长期密闭,很容易滋生细菌。

适应要注意通风换气,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最佳。

另一方面,是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体很难适应而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室内外温差不应超过8℃,一旦超过8℃,就超过了人体自我调节的界限,就会引发头痛、鼻塞。

所以室内温度以26℃为佳,避免过大的室内外温差。

同时,夏季闷热的时候,空调适合开“除湿”模式,降低湿度可以有效缓解闷热感,降温效果更好。

3、喝水勿贪快、贪凉

夏天出汗多,身体很容易缺水,于是很多人喜欢大口喝水。

一次喝一大杯或者一大瓶。

但是这样喝水,其实很容易出现问题。

水分迅速进入血液,会造成血液变稀,血量也会增加。

心脏不好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

所以,最好的喝水方式是:少量多次,一次100—200ml。

同时,切忌贪凉。

温水对人的身体最好,而且最容易帮助人体散发热量,最解暑。

《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天气之热,化静为动,藏在荷池中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暑热,也透露出清爽之情。

夏令养生,一般似乎比较重视夏至养生。

其实不然,不到伏不算暑,真真的夏天酷暑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在2021年7月11日至8月19日。

夏季,昼长夜短,有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夏天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天气炎热,应该保持心情愉悦不怒,避免过食生冷食物;睡眠合理,保证机体休息。

夏日容易疲乏,合理的眠养可以帮助我们恢复较好的身体状态。睡眠规律,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和午休。午睡能够维系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夏季里人们常晚睡早起,相对而言睡眠时间不足,又因天气炎热,睡眠质量较差,白天工作易疲劳。

特别是中午,人体表面微血管扩张,大脑供血供养相对较少,此时更易出现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的情况。所以,适当的午睡既可以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又顺应了人体生理的需要。

午睡最佳时间为午饭后半小时左右,睡眠时间以30分钟为宜,睡姿最好为右侧卧位、两腿微曲。但更多人因上班的缘故,不能躺平,只好随意打个盹。

今年入伏正好是出梅后第一天。但江南地带、上海地区夏季雨水还是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处于副热带高压,天气晴朗少云,阳光直照,地面辐射增温,天气会更热。炎热的夏天确实需要开空调来降温,笔者主张不要长时间开空调,特别是晚上,不能一整晚都开着空调睡觉。

空调温度设置在27℃上下。一般空调开四五个小时以后一定要打开窗户换气,不然房间里空气不流通,清洁度不达标反而会致病。通风是卧室的一个重要条件,无论室外的温度高低,睡觉之前都应该开窗换气。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要吹穿堂风,南北通风的房间,不要睡在风口上。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是“三伏天”。

夏季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中阳气最旺之时,此时通过适当的内服或外用一些药物,最易驱除体内寒气,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懂得伏暑眠养,胜过药食和鸡汤。

《苏幕遮》【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室内燎香消暑,屋檐鸟雀呼晴,室外风荷摇摆,活泼而清新,“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