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格律诗之七:格律诗的题材和分类(2)

文:清溪先生

接上篇,想不到整一个篇外,又引来不少争议。算了,还是老老实实地把浅谈格律诗系列尽快地写完吧,不想再让它影响到我写诗的心情。

上篇讲了格律诗常见的三种题材:赠别诗、山水田园诗、思乡怀远诗。这一篇将重点讲一下借景抒情诗、怀古诗、咏物诗。

一、借景抒情诗,现代诗擅长爱情诗、抒情诗。而古人对友情、爱情、亲情、家国之情的抒发比较含蓄。我们能看到最炽热的也不过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类非常含蓄的表达,古人表达感情更多方式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往往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寓情于物,寄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的这首诗在古代叫做干谒诗,也就是一种向高官或者王公贵族自我举荐的诗。全诗通篇写景,又处处有马屁。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明写的是洞庭湖的水景,实则是夸天下在皇帝和丞相的治理下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颌联写得是更加恢宏和有气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泽是什么地方,读过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的应该知道,那是一个非常梦幻得象神仙居住的地方。孟浩然极尽笔力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铺垫后边要说的话:“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么美好的时代,我却浪费大好光阴,赋闲在家,没有为国出力的途径。

于是接着用“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婉转地向执掌大权的张丞相提出请求。这里是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是诗人联系自己的心情,给这句古话赋予了新的意义,他把张丞相比为“垂钓者”,而自己却在“坐观”,不能去参与“捕鱼',只有感慨而已。意思就是说:您在为国殚精竭虑,我怎么可以袖手旁观呢?但是苦于没有舟楫(发挥的途径),我只能空向您表示一番羡慕之情罢了。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虽然很委婉,但是也很明白,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够为我安排一条为国效力的途径。

孟夫子的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借景抒情走的是明线,也有一些借景抒情诗全诗只有景,没有过多的表白,情融景中,例如: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本能地一哆嗦,会不会又有人说这不是格律诗?想想,还是算了,留给他们去说吧,反正懂的会懂,不懂的咱也教不会他。

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我精神世界的千古名作。表面上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旷世的孤独感。李白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把敬亭山拟人化,明着写景,实际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

起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以白描的手法写眼前的实景,天上的鸟儿飞得无影无踪,寂寥的天空里剩下的一片白云也在慢慢地越飘越远。天地之间,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弃”我“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绝对的,宁静的世界。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我们可以想象出李白一人在敬亭山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作了铺垫。

转结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众鸟高飞,白云飘远。但是“我”依然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我”久久地凝望着宁静秀丽的敬亭山,似乎敬亭山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我”。敬亭山象是“我”的知己,我心里想的无须多言,山知道。敬亭山的秀美,也无须我去赞美,他就在那里。正如有一首现代诗《见与不见》所写。

《见与不见》-扎西拉姆·多多

你见 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 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

“相看两不厌”这种相互映衬,相交相融的表达方式。通过“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和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了强烈的感情。(“相看”的看字在古诗中作平声使用)。这种表述其实也有自我和本我的哲学观。人与山,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更是如此。但这所有的一切表述都还是表面上的,李白真正想表达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人能入得了我眼,我与青山皆寂寞,青山与我两不厌。虽然我很孤独,但你们不来,那是你们的损失。

山行:十五 /清溪先生/新韵

镂金铺翠渐分明,云蹑秋风脚步轻。

山谷野芳多变化,林中鸾凤少相争。

虽说湖水贪颜色,莫笑清溪不著名。

丰骨且埋文字里,得逢春雨又重生。

虽说湖水贪颜色,莫笑清溪不著名。丰骨且埋文字里,得逢春雨又重生。清溪也借这首诗张狂了一回,不过话说回来,哪有诗人不张狂?!

二、托物言志诗:现实中有借景抒情诗也有托物言志诗,这两种诗体往往容易搞混。例如陈毅元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而不是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与托物言志诗的区别在于借景抒情诗的景是实景,托物言志诗所写的物一般是取其意,而不是重其形。大雪压青松,青松挻且直,看似白描,实际是取松树的特征。与之可以对比的有白居易的《题流沟寺古松》松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是借景抒情诗。死却题诗几许人,白乐天这样借题松骂人也是少见。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咏物诗的代表作有唐朝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五古)。有明朝于谦的《石灰吟》,还有宋朝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还有元朝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的诗人传世之作很少,但这首诗很出名。十多年前我附庸风雅地买了一幅仿关山月的红梅迎春图,就挂在我的书房里,上面题有这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在人间。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对比产生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者寄托的理想。@桃花乡人原创诗词的这首《咏砚》正是这样的作品。

咏砚/桃花乡人

少时棱角已无踪,今绻白衣试墨锋。

借得瑶池一汪水,能教枯笔变游龙。

左云兄弟的这首《咏砚》与前边几首咏物诗的写法又有不同,前边列举的几首咏物诗都有正面形象的描写,而《咏砚》全是侧面描写,甚至在诗中完全没有出砚字,也没有任何直观性的描述。

我们写咏物诗第一要避开前人已经写烂的模式,要有自己的东西,讲究一个人无我有。第二如前边所说要有强烈的对比。

这首诗的起句:“少时棱角已无踪”,交待了书法练习是我从小就培养起来的兴趣爱好。虽然现在已人至中年,许多人,许多事情的经历,让我磨去了棱角。但是,少年时学习书法的过程和乐趣记忆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今绻白衣试墨锋,于是我又拿出尘封已久的笔、墨、纸、砚。拿着笔,我却久久不能下笔,笔锋如初,墨香如旧。但是,执笔的我还有少年时的激情吗?这一笔一划还能再现过去的梦想吗?

借得瑶池一汪水,能教枯笔变游龙。如果能借来天上瑶池的一泓清水研墨,我就能让这尘封已久的笔化作飞龙。这句与“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有异曲同之妙。自古以来诗人都是极度自悲又极度自信的一群人,这里要借的不是水,而是让诗人一飞冲天的机会。

一个小小的砚台,写进诗里,便让诗人赋予了这么丰富的内涵,寄托了深刻的情感。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三、怀古咏史诗: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数不胜数的文物古迹,有荡气回肠的英雄人物。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了无数光辉事亦人,令后人铭记;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追思感慨。

于是以历史故事、人物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诗便层出不穷。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已蔚然成风,出现了像杜甫的《蜀相》、《八阵图》,刘禹锡的《乌衣巷》。特别是杜牧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题乌江亭》、《赤壁》等脍炙人口的咏史作品。咏史怀古诗的写法很多有歌颂,有反思,也有讽刺。

《泊秦淮》 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就咏史怀古来说,杜牧可扛大旗。

码字不易,喜欢的朋友请给个关注,点个赞吧!如果本文对您有小小的帮助也可以收藏转发。谢谢!

(0)

相关推荐

  • 诗歌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一些诗歌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设置悬念.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点面结合.象征.烘托.虚实结合.反衬.通感.白描.对比.设置悬念.联想.想象等. 唐代伟大的爱 ...

  •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小结

    一.题材类别1.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流连与热爱.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田园诗主要指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 ...

  • 艾晓东:浅谈当代诗人与格律诗词

    浅谈当代诗人与格律诗词 作者:艾晓东 传统诗词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词,也是近体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近体诗盛行于唐宋时期. 现 ...

  • 中国诗歌报:把每一个日子过得像诗一样美——韩晗浅谈怎样选临屏诗精华作品和审核把关的

    韩晗,原名韩佩红,女,汉族,甘肃省秦安县人.喜欢阅读文学著作,爱好设计与写作,中国诗歌报精华版作品编委会成员.一直遵循,写诗和为人一样,贵在自然. 把每一个日子过得像诗一样美 韩晗浅谈怎样选临屏诗精华 ...

  • 偃师文学爱好者“孙凤灵”作品,《我发现​》浅谈诗人思归的诗

    The end 孙凤灵(偃师)作品    请允许我,用偃师南部山区,最土的土话一一孙坡话,介绍一下我:我叫孙凤灵,感恩父母给我起了个好名字,我又借了一个凰字,配成一个漂亮的微信名字一一一凤凰.让大家失 ...

  • 浅谈词的起源、诗与词的演化

    词是曲子词之简称,即有歌谱的歌词.清宋翔凤<乐府余论>云:"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说明词是一种密切配合音乐用以歌唱的新兴抒情诗体.其别称很多: 乐府:词最初 ...

  • 浅谈如何构思一首诗

     浅谈如何构思一首诗 松山居士   构思,囊括了由生活到诗的全过程.构思是诗人获得灵感后,充分展开想象,深入进行思考,运用平时积累的生活素材,经过反复酝酿.加工.提炼,对要写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所做的全 ...

  • 廖是添II浅谈我零星的个人诗观【客都原创】

    好诗的标准是什么?不仅读者,甚至诗人自己也同样困惑于究竟怎样的诗是好诗. 诗无定规,就像草有N种,其给人的韵味各有千秋.但好的东西,终究会给人留下阳光向上的感受:哪怕悲伤,也会令你的睫毛承受不住泪水的 ...

  • 【陕西宝鸡 苏红康】原创//逼诗之七步诗

       2019第41期        总第655期    逼诗之七步诗 年味未消已上班, 乐得知己强赏诗: 小足献丑一二首, 七步绝句又何妨? 逼诗之落棋有声二 棋子游动棋盘间, 密密麻麻妙然也! 艺 ...

  • 苍雪清竹:论诗之七 评诗六例

    悟 重情终被情所累, 有色还为色所迷. 前因后果缘如是, 执妄离真已云泥. 回首往事四十年, 但有知觉生爱怜. 青葱岁月痴痴等, 一厢情愿被业牵. 这两首诗没有按平仄写,有点像佛偈子,因为七言古风是极 ...

  • 浅谈格律诗之七:格律诗的题材和分类(1)

    文:清溪先生 我们在前面几个章节中讲了格律诗的布局谋篇.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现风格,那么这一章我们要讲的是如何选择适合我们的题材.格律诗也好,古风也好,他们的题材分类大体是一样的.大致可分为:赠别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