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这个“风口”为何迟迟不来? ——辞职搞农业小两口的心声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每周一、三、五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优惠政策,还有许许多多的补贴,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一直在加大。再加上媒体的渲染,农业的热度一直在上升。
上网随便搜索一下,关于“农业的机会”的宣传可谓满天飞:什么“网易老板丁磊养猪”,“农业就是下一个朝阳产业”,“农业的风口来了”……
果真如此吗?我和老婆就是在上述背景下,从南京一家IT公司辞职回家搞农业的,从养牛到承包土地,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每件事情都做的特别认真,我也相信农业就是下一个风口,能够迎来它的黄金期。
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种什么什么不值钱,只能寄希望于下一年,可是下一年依旧如此。即便碰到差不多的行情,但是面对高昂的人工费用和土地租金以及价格日益高涨的农资费用,一直都在赔钱,让人无法相信农业的风口到了。
身边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某老板承包了一千多亩土地,却收益甚微,付不起工人工资和租金,欠了一屁股债,以至于最后跑路。
河南某地的蒜苔由于价格太低,老百姓只能倒在路边;广东某地的火龙果由于滞销,也只能倒在沟里;云南某地的叶菜由于行情不好,只能粉碎在地里,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
如果说农业是一个周期长收效慢的行业,为何那些苦苦坚持十几年的农业人依旧赚不到钱?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缺少经营策略,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差等。
根据相关统计,中国目前农业就业人员大约2.5亿人,耕种约18亿亩耕地,大部分地区还在包产到户,生产效率非常低下,也缺少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支撑;
相比之下,美国的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4%,约有190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土地面积为1563亩。美国农业实质上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很高,粮食、畜牧业不仅满足美国人的需要,还大量出口海外。
农业很显然拖了中国“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的后退,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规模化、农业科技水平限制外,我觉得从事农业不挣钱的关键还是在于经营者自己,原因有三:
一是种植者跟风严重,导致某一农产品种植面积剧增,供大于求,价格一路走低。这属于没有做好市场调研,缺少经营策略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二是许多种植者是“门外汉”,听信了政府的政策和媒体的宣传进入到农业,有的纯粹是为了拿国家补贴。却不知不但国家的钱不好拿,农业的钱也更难赚,这属于投机行为。
三是一些人搞农业赚了钱,盲目扩大规模,但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没有做好经营管理,每亩的投入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近几年,我也在不断反思,尽管没有挣到钱,但我对中国农业发展并没有失去信心。
我认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许许多多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农场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还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发展有机产品,更需要在营销方面下功夫。
无论是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还是信息农业,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树立经营意识,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不跟风,秉承自己的初心去做,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我目前觉得,赚钱是次要的,最为重要的是为用户提供放心的农产品。
农业这个“风口”为何迟迟不来?我倒觉得,农业根本无所谓风口,它只属于有情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