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生不动,80后不敢生,90后、00后能否成为生育主力军?

以往是想生不让生,现在是让生不愿生。

随着人口结构性矛盾凸显,如何刺激生育成了一大社会难题。

这几天,都传说东北将放开生育限制,主要原因是那里人口流失严重。

可是单一放开生育手段,恐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不会产生任何明显效果。

从原因上分析,人口流失并不是生育限制造成的。

人口作为一种资源,随着经济热度而流动迁徙。

过去东北大量人口就是从外面移民来的,现在东北经济乏力,人口向经济活跃地区流动也属正常现象。

因此,一些地区经济衰退、人口减少并不可怕。

只要经济总量在增加,保持整体活跃度,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社会分工和资源布局也决定了,不可能所有地方都繁荣振兴。

这是不可违逆的经济规律。

同时有些问题是可以反向转化的,那些被城市化和工业抛弃的地区,如果能够在环境恢复和农牧业发展等方面作些文章,可能依然会找到新的更大潜在价值。

故没必要让所有地方都灯红酒绿。

可以得出结论,经济衰退与人口流失虽然互为因果,但刺激生育对提振经济并无直接作用。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东北,而在于整体人口结构失衡,急需全社会放开人口生育限制。

毕竟生孩子是一种特殊生理行为,对人体自然条件要求比较高。

前几年放开二胎,已经耗尽几乎所有的生育动能。

70后彻底生不动,80后能生的早就生完了,90后结婚都成问题,让00后情何以堪?

生育主体力量正逐步由90后、00后承担起来,怎样刺激这部分人多生快生非常重要。

生育率低迷,虽然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但与生活压力叠加也有很大关系。

在放开生育限制的前提下,最需要做的是如何保障让人敢生、愿生。

说来说去,又回到老问题上来。

能不能降房价,改善医疗和教育,这是刺激生育的三件法宝。

以上三大问题解决好,最大程度增加民生福祉,生育意愿能够相应提高不少。

另外,表面看是解决民生问题,其实背后是分配制度改革。

住房、医疗和教育,突出矛盾是资源分配不均衡,才导致普遍性的焦虑与不满。

从增加供给角度看,再多投入都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需求。

而是怎样平抑与调节,更多更快实现优势资源普惠,让大多数人得到真正的实惠。

任何事都可以拖,惟有生孩子这种事拖不得。

如果失去最佳生育条件,一切都将来不及。

人口出现问题,振兴就是空话。

我们已经错过一些机会,不能错上加错,贻误战机,否则如何向历史交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