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李冬花:那年,二叔去支援边疆
那年,二叔去支援边疆
文/李冬花
一九五一年,二叔入伍参军。一个农村的十八岁小伙子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他给我讲,从小喜欢当兵,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部队是去新疆支边。统称为建设兵团。
二叔他们部队走进戈壁滩大沙漠,叫了一位当地农家人引路,不通车,凭一双脚走,背着被子,带上干粮和水,行走了十天左右。一路上风沙很大,战士们走一走,统一休息一个小时又赶路。荒无人烟,要遇见一片绿州都很不容易。个个人灰头土脸,终于到达目的地。大家找树木,挖地屋,把地挖两丈多深,十几米长,上面打上木料,这就是军营房子。
里面通铺,外边做厨房。一眼望不到边的荒野。部队在这里求生种地。有的新兵说,我们来部队打丈,不是种庄稼;有的抹着泪,面对仓天失声痛哭;有的说,沉睡千万年的土地,让我们改造,扎根搞建设。这容易吗?二叔身体一米八左右,身体结实,人也刚强,当了个班长。他对战士说,不要埋怨部队,打仗是保卫祖国,建设新疆开荒种地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开始战士们用绳子拉着犁地,后来,苏联支援中国,曾送几台托拉机,收割机。部队种的粮食,植树造林,还栽了许多胡杨树,梨树丶苹果树。沙漠的路四通八达,部队还能把水果运到地方市场去卖。兵团的生活越来就越好多了。时间过的真快,十年的兵,瞬间,小伙子都到取对象的年龄了,部队让部分战士回家找对象,找到对象带回部队。另外,上级还为部队从山东丶河南招来一批女兵,解决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终生在新疆安家落户。
听二叔讲,部队住宿困难,一个房子挨着一个房子,房子和房子中间用一块大窗帘布。白天,战士们忙于建设农厂,建造学校。二叔后来升级到了团长。文革时期,造反派叫他放一群黑白色羊,一百多只羊,二叔和付营长合放牧。时不时还上批斗大会,造反派整天找事。冬天他们和羊生活在一起,晚上住在羊圈旁,冷了,拾柴生一堆火,烤手和脚。春节,二叔在他住的房子门上贴一付自己写的对联:“火烤胸前暖,风吹后背寒"。平时,放羊寂寞了,放声吼一声,他喜欢唱的“南泥湾"。
文革过后,他复职了,农厂复工了。二叔和二婶一生,生育一龙一风,儿女都成家立业。他常常给他的兵和孩子们讲:人生是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心若淡了,人生就幸福了。二叔和他的士兵全部扎根于边疆这块黑土地。前几年,二叔八十岁去世。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我热泪浸目…对于二叔的人生经历,岁月无情地擦拭着我那为数不多的记忆。二叔留下的是,一颗红心向着党,一生听从党安排!坚持顽强的拼搏精神!
爱的传递
我的妈妈爸爸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妈妈对奶奶爷爷非常孝敬。几十年如一日。妈妈通情达理,里里外外一把手,整天忙于干地里活,回家忙于干不完的家里活,晚上还给我们姊妹们做布鞋,缝补衣服。
妈妈是党员、妇女干部,思想积极,满满正能量。巷子谁家闹矛盾,她都去劝说。谁家有红白事,她去帮忙。手巧剪字剪花,农村的活,样样难不住她。她善良勤快,热心肠乐于助人。当奶奶年龄大了,妈妈给奶奶洗澡,疏头,剪脚趾甲。有一次,奶奶不小心碰破了头,妈妈赶快给拉到医疗针所看病。每天坚持叫奶奶吃一个鸡蛋。七十年代,我家养了三只母鸡,一只公鸡。三只鸡下的蛋,妈妈都不卖给收鸡蛋的,留给奶奶吃。
在我记忆里,奶奶和妈妈都没见过闹事。妈妈每天中午做饭,都得问奶奶吃什么饭?我的妈妈真的是个贤惠媳妇,儿女们的好母亲。妈妈对我们教育很严。教我们学会做人处事。尊老爱幼,好好学习,使我们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学习求上进。妈妈离开我们几十年了,她老人家的经历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她传递给我们的是中国的孝文化。她身上具备的正能量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每年临近“清明节”,我都会想起父母,深深地怀念他们。在我的身上,继续传递妈妈留给我们做人的美德。
作者简介:李冬花,文昌书画院理事,老年书画院常务理事,大荔诗协理事。大专毕业。商贸局退休。三十年搞收藏。